抓發展 促規范 強服務 拓領域
---天水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
![](/Files254/BeyondPic/2017-4/7/1704071123ab61ae5da3b38e1b.jpg)
近年來,全市各級農業部門把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發展作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按照“抓發展、促規范、強服務、拓領域”的合作社建設和發展目標,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典型示范、宣傳培訓等措施,大力提升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底,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量達4100個,新增1552個,合作社成員17.2萬人,帶動非成員農戶數27.5萬戶;167家合作社聯合組建了20家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和2家聯合會;全市1034個貧困村共創建1703個合作社,參與合作社的貧困戶數達7萬余戶。合作社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手工業等多個行業,基本實現了農民合作社在特色、優勢和主導產業領域的全覆蓋,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導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占全市合作社總數的80%以上。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總體呈現出數量快速增長、規模日益擴大、服務能力逐步增強、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建設管理日趨規范的良好態勢。
![](/Files254/BeyondPic/2017-4/7/1704071123e0e23793640e21b7.jpg)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2009年以來,相繼制定出臺了《天水市農業局等13部門關于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行動的意見》、《天水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意見》等4個意見、1個方案、2個辦法系列政策文件,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優化合作社發展環境,從資金、稅收、人才、信貸、項目、用地等方面予以明確。2015年,成立了由市農業局、市發改委等10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市級農民合作社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下發了《天水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評定管理辦法》,各縣區也建立了相應的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具體政策和措施,為合作社的迅速發展打下了穩固的政策基礎。
![](/Files254/BeyondPic/2017-4/7/17040711235fc36bc3cc9d8cdf.jpg)
二是開展示范建設,帶動規范發展。大力開展以規范和提升農民合作社產權關系、治理結構、利益分配、財務管理、生產經營為主要內容的示范社建設行動,深入推進合作社的規范化、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和信息化的“五化”建設,積極引導合作社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定及監測暫行辦法》創建各級示范社。2016年,積極開展了國家級示范社申報和第七批市級示范社評定工作,新創建兩級示范社57家。截止目前,全市共創建各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560家,其中部級26家、省級74家、市級234家。
三是依托項目資源,抓好財政扶持。堅持做好國家(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項目的組織申報和落地實施工作,對每一個申報和承擔扶持項目的農民合作社都按申報條件和要求進行認真細致的篩選、備案、監督和評價管理,扶持合作社增強發展動能、提升發展實力,逐步樹立了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帶動力的示范合作社。同時,市上每年整合農業產業化資金用于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2012年以來,已累計安排扶持資金約585萬元,扶持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85家。
![](/Files254/BeyondPic/2017-4/7/170407112397de3bd1ebe33c67.jpg)
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切實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主要取得了四個方面成效。一是加快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秦州區羅玉大櫻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社,依托當地優勢特色產品,積極帶領當地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規模經營,帶動建成了秦州區羅峪溝萬畝大櫻桃基地、秦安劉坪萬畝優質桃基地、麥積區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和新三陽萬畝鮮食葡萄基地等一大批產業基地,土地產出效益大大增加。二是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甘谷縣蔣老五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武山綠源豆類專業合作社、麥積區新民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秦州區藉口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合作社積極興辦營銷型、加工型、貯藏型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三是促進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清水縣金果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社,每年培訓社員及周邊果農近千人,推廣阿斯、俄矮號等優質蘋果品種,推廣深挖豐產溝栽培、黑膜覆蓋等技術,有效促進了果園生產技術的提升。四是促進了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建設。秦州區林聯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實行標準化生產,開展統一技術指導,抓好規范生產流程,成功注冊“林聯蜜園”商標,并取得了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同時也是阿里巴巴網絡優秀供應商。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近0家合作社擁有0個商標的注冊權,獲得7項農產品質量認證,有力地促進了農業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