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新活力 實現大發展
——市六屆政府以來全市工商和質監工作綜述
市六屆政府以來,全市工商管理及非公經濟發展工作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有關精神,緊貼中心工作和目標任務,緊緊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動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加快構建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服務全市改革發展大局,堅持“梯級培育、轉型升級”,落實推進非公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促進非公企業壯大規模、提質增效,非公經濟發展后勁扶持增強,為全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以改革為契機 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
全市“三證合一” 及“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與全省同步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六屆政府以來,全市新增私營企業9045戶、注冊資金5848735萬元;新增個體工商戶59110戶、注冊資金349662.95萬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252戶,資金數額869397.41萬元;新增外資企業18戶。市場準入、投訴處置等辦理時效進一步加快,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
全面落實“梯級培育、轉型升級”政策措施,推動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大中型骨干企業發展壯大,有效促進非公經濟快速發展。加大非公企業商標培育力度,建立了馳名、著名、知名商標培育發展數據庫。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商標總量達2204個。
完善市場監管體系 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建立完善“一單兩庫一平臺”,制定了工商部門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推行“雙隨機、雙告知、一公開”制度,為“放、管、服”提供了支撐;5年來,全市工商系統共辦理各類經濟違法案件26151件,總案值5101.96萬元。通過“聯防、聯動、聯打、聯建”,全市2413個村(社區)成功創建為無傳銷村(社區),創建率達92.9%。
健全消費維權網絡 推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
六屆政府以來,全市深入貫徹落實《侵害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認真開展消費維權宣傳服務活動,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系統和消協組織共受理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建議共6109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88.91萬余元,有力地化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質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五年來,是全市質量技術監督工作順應體制調整變化、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全市質監工作始終堅持“緊抓機遇、科學謀劃、強化素質、依法監管、務求實效”的基本思路,圍繞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總目標,嚴守日用消費品和特種設備安全底線,大力實施“品牌帶動”和“標準引領”行動,突出抓好“質量服務在企業”活動和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著力推進質量基礎、品牌示范、監管體系、檢測能力、質監法制、作風效能、基層組織和質監文化建設,嚴格落實“3783”主體責任體系,努力打造法治質監、科技質監、和諧質監,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質量保障。
實施質量強市戰略 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有力推進
全系統始終提高站位,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當好黨委、政府推進質量工作的參謀助手。強化質量發展科學謀劃,積極開展質量工作考核,扎實推進示范城市創建。同時,面向全國公開征集并審議確定“質善質美·卓越天水”為天水市城市質量精神。
實施“品牌帶動”行動 名牌示范帶動初見成效
全市大力實施“品牌帶動”行動,印發了《天水市名牌戰略“十二五”發展規劃》,引導企業培育和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爭創市場認可、用戶滿意、效益良好的名牌產品;完成了花牛蘋果、甘谷辣椒等4個地理標志產品的建檔工作,積極培育秦安蘋果申報地理標志產品。近五年來,我市新增甘肅名牌產品34個,甘肅名牌產品總數達77個。
推進“標準引領”行動 質量工作基礎不斷夯實
市政府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天水市推進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2016—2020)》等指導性文件,完善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協調配套、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地方標準體系,產品附加值和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目前,全市有13戶企業承擔或參與制定53項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產品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67個,工業產品標準覆蓋率達100%;農產品標準覆蓋率85%以上,花牛蘋果等主要農產品標準化覆蓋率達100%;確認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4家,建成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9個、省級9個,建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1個,甘谷國家級標準化示范縣順利通過考核組驗收。圍繞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對503個強制性認證產品和22家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加大證后監管,建立完善監管檔案,實行分類監管。
創新質量管理措施 安全監管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
六屆政府以來,以實施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為抓手,健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企業后處理、重點產品分類監管、市場準入和退出、質量安全風險防范等制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對日用品等45類2585批次產品進行重點監督抽查,檢驗合格率93.8%;產品質量定期監督抽查合格率由2011年的86.7%提高到2015年的95.1%。制定印發了《天水市特種設備“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實施辦法》等,著力在制度建設、主體責任落實、專項整治、督促檢查、宣傳教育上下功夫,落實特種設備層級監管,構建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體系。五年來,全市未發生一起重大以上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突出服務企業主題 質量服務經濟水平明顯提升
全市突出服務企業主題,深入企業進行現場調研,收集企業需求建議6個方面319條、協調解決具體問題255條。認真落實上門開展檢驗檢測、幫助企業開展質量培訓、引導企業申報政府質量獎,以及針對涉氨制冷企業進行“一對一”幫扶等13項質量服務措施,制定符合企業實際、契合企業需求的方案,實行質量服務“零報告”制度,切實當好質量服務的政策宣傳員、信息處理員、辦事協調員。針對學校、福利院、幼兒園和下崗再就業人員等特殊群體開辟綠色通道,并減免50%的產品檢驗收費;發放服務行風監督卡,聘請法律顧問,進一步規范工作行為;推出一站式服務,提供預約式檢驗,對重點工程及大型企業現場受理相關事宜、集中安排檢驗檢定;完善企業評議、跟蹤服務、預先警示和服務承諾等制度;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入駐政務大廳,辦理時限普遍減少30%以上。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法治質監建設加快推進實施
六屆政府以來,全市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完成294項權力事項基本信息表,推行“雙隨機”抽查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隨機抽查與社會信用體系相銜接,加大稽查打假力度,加強統籌協調、區域聯動,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06起,查處違法商品貨值約1044.8萬元,受理12365投訴舉報403起,辦結率100%。開展了質量安全知識宣傳系列活動,質量發展良好氛圍初步形成。
大力實施“科技興檢” 技術機構檢驗能力日益增強
按照“科學謀劃、適度發展”的建設原則,積極服從全市城市發展規劃,實現了技術機構整體搬遷和改造升級。同時,加大檢驗檢測力度,質監系統技術機構擁有各類檢測設備910余臺件,可在授權范圍內依法開展的檢驗檢測項目達74類725項,比2011年增加15類69項,分別增長25.4%和22.3%。
堅持“以人為本”工作原則 質監文化建設成效顯著
全市把質監文化建設作為提高干部職工素質、增強質監隊伍凝聚力、提升部門良好形象、推進質監事業科學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著力推動職業道德文化建設、質量安全文化建設、陽光法治文化建設、技術服務文化建設、以及機關和諧文化建設,質監文化建設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