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我市商事制度改革,貫徹落實好市委六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扶貧工作會議和“兩會”精神,從3月21日起市工商局組織全市工商系統開展“市場監管機制創新年”活動,通過破解市場監管難題,創新市場監管機制,提高市場監管效能,加快構建起現代市場監管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監管機制創新年”主要目標任務有7項:一是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繼續大力簡政放權,推進工商登記注冊便利化改革,嚴格行政審批管理,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加快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簡化和完善注銷流程,構建便捷有序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鞏固和擴大“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成果,促進“一照一碼”廣泛應用;深化“先照后證”改革,嚴格履行“雙告知”職責。
二是著力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要確保信息全面、真實、準確,制定公示信息數據質量責任制度,開展市場主體公示信息數據核實檢查,深化企業登記信息分析,著力提高企業信息公示的權威性、公信力;大力推進信息歸集、交換和共享,確保實現與有關部門的信息實時傳遞和無障礙交換;協調建立各有關行政審批(許可)部門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信息共享系統,及早實現各類信息在相應企業名下和一張網上的“雙歸集”;健全完善信息公示監管機制,把開展市場主體年報公示信息不定向抽查和重點領域行業經營行為的定向抽查有機結合,切實抓好企業年報信息和即時公示信息抽查制度的落實,建立事前告知承諾、事中評估分析、事后聯動獎懲的信用管理方式,真正實現“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的“嚴管”目標。
三是切實改進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要健全綜合監管隨機抽查機制,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建立市場主體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公布抽查事項清單,切實提高市場監管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探索建立日常監管新機制,科學整合監管力量和執法資源,健全部門之間的協調運轉機制,變被動監管為主動監管服務,事后處罰為事先預防指導,增強市場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建立市場監管風險監測研判和防范化解機制,努力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防范,切實提高對市場秩序的預警反應能力和主動監控能力,確保市場監管職能的科學有效履行。
四是強化重點領域市場監管。要切實加強競爭執法,以民生關注的行業和領域為重點,持續開展不正當競爭行為集中整治;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強網絡市場監管、廣告市場監管、合同行為監管和無證無照等專項整治,特別是要突出依法管網、以網管網、協同管網和信用管網,深入開展“紅盾網劍”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大要案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五是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要嚴格落實 “權責清單”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著力規范市場監管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細化監管執法流程,明確監管執法環節,推進落實執法過程全記錄、重大復雜案件法律審查等制度,確保市場監管執法程序合法公正。
六是努力推動社會共治。要構建消費維權社會共治機制,在進一步創新12315體系工作體制機制、整合優化消費維權工作平臺、打造新型的12315維權體系的基礎上,不斷擴大12315“五進”覆蓋面,加大“一會兩站”建設,認真落實賠償先付、小額消費糾紛快速解決等工作制度,推進12315“訴轉案”工作,引導經營者依法自覺履行消費維權的社會責任,促進消費糾紛的源頭解決;強化市場主體自治,綜合運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指導企業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和內部制約機制;加強行業協會自律和社會組織監督,支持社會組織依法參與市場監管工作,形成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市場監管機制。
七是夯實信息化支撐基礎。要完成國家法人庫項目建設,推進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建設,重構注冊登記綜合業務系統,穩步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加快注冊登記全程電子化進程;加快12315投訴舉報、行政執法、網絡監管、廣告監測、效能監察、政務服務等系統的開發建設或升級改造,形成“網上統一受理、后臺聯動辦理”的一體化應用體系,推動“網上行權”;加強與第三方合作,建立工商大數據資源體系和分析系統,延長工商數據價值鏈。(石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