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廟始祖伏羲塑像。
9月22日至24日,由新華網、中新網、新浪網、中國日報網、紅網、南方網、中國起源地網、華龍網、大河網、環球網、浙江在線、四川新聞網、東北新聞網、大眾網、云南網、中國甘肅網等50多近百家媒體組成的“一帶一路看甘肅”網絡媒體行首站走進羲皇故里——龍城天水。
三天時間,記者先后走進軒轅故里——清水、伏羲廟、玉泉觀、南北宅子、麥積山、天水南山萬畝花牛蘋果產業基地、雙聯點馬力鎮北順村實地采訪了解,采訪中,天水豐富的自然資源、壯觀的人文景象、眾多的旅游景點、優良的生態環境給來自全國各地網媒記者流連忘返,臨走前,有媒體記者朋友說,天水之前沒來過,這次來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次來甘肅,會依然選擇來天水游玩。
是什么讓游客對天水戀戀不舍?
清水縣軒轅黃帝塑像。
文化底蘊深厚 資源豐富
天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天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享有“羲皇故里”、“媧皇故里”、“軒轅故里”的殊榮,人文始祖伏羲女媧文化,新石器時代大地灣文化,戰國時期馬家塬文化,秦早期文化、漢晉時期佛教東傳之后形成的麥積山石窟文化,三國街亭古戰場文化等都是留存在這片土地上的重要文化遺產。全市現有世界文化遺產點1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50多處,其中,國家級17處,省級43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余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28項。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中國傳統村落1個。歷史文化街區7條,古民居院落143處。天水名人輩出,秦始皇先祖秦非子、三國名將姜維、前秦王符堅、飛將軍李廣、戍邊名將趙充國、唐開國皇帝李淵、隴右大儒胡纘宗、隴上鐵漢安維俊、近代愛國和平將軍鄧寶珊等都誕生于天水。
玉泉觀一景。
生態環境優良 氣候宜人
天水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境內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35.9%。天水因“水”而名,有北流泉、玉泉、官泉、甘泉、馬跑泉等“五大名泉”,天水古樹名木繁多,分布之密,在全國城市中都較為罕見,最古老的“春秋古柏”樹齡高達2500多年。天水年平均氣溫11℃左右,年降雨量6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節令分明,氣候溫潤,空氣質量良好,全年空氣質量優良343天,素有“隴上江南”之美譽,是國內宜居宜業宜游及養生度假的最佳城市。
旅游景點眾多 各具特色
天水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現有旅游景區(點)228處,其中5A級1處,4A級7處,3A級景區3處。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由麥積山石窟、仙人崖、石門、曲溪、街子溫泉等景點組成,區內重巒疊翠、山環水繞,兼具江南水鄉的秀美和北國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勝地。座落在天水市區西關的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圣地。此外,大地灣原始村落遺址、卦臺山、南郭寺、胡氏民居、玉泉觀、街亭、天水關、木門道、諸葛軍壘、興國寺、張家川回鄉風情園、鳳山風景區等旅游景區各具特色,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眾多的文化資源,為天水市旅游業增添了獨特魅力。
交通區位良好 優勢明顯
天水是古絲綢之路重鎮,地處陜、甘、川之要沖,西安至蘭州兩大城市的中點,自古以來就是西北的咽喉通道、隴東南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隴海鐵路橫貫東西,310、316國道和五條省道等公路干線四通八達,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天水機場開通民航,寶蘭鐵路復線、寶天高速、天定高速、寶天高速天水過境段公路建成通車,天平鐵路正在加快建設。隨著天水機場遷建、寶蘭客運專線、天水至十堰、天水至平涼高速公路的啟動建設,天水鐵路、公路、民航“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將更加完善,交通區位優勢更加突出。
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東臨陜西省寶雞市,南靠隴南市,西與定西市毗鄰,北與平涼市接壤,是隴東南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也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轄秦州、麥積兩區和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及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80萬,年平均氣溫11℃,正常年景降水量570毫米左右,海拔700—2100米,四季分明,景色秀美,素有“隴上江南”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