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3/BeyondPic/2014-12/27/1412261717e4078bf777413fd2.jpg)
(資料圖片)
記者從天水市相關部門獲悉,為鼓勵與引導天水市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培育一批文化產業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推動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天水市將大力培育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的企業達到1-2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達到3-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達到20家,基本形成以大企業、大集團帶頭,特色優勢產業支撐的文化產業體系。為此,天水市緊緊抓住自有優勢,用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大融合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天水市文化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豐富多彩,具有融合發展的現實條件,而旅游產業與文化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現實需求基礎,符合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將旅游產業置于文化的框架下發展,意味著旅游產業的發展將得到一個全面的提升過程。
![](/Files243/BeyondPic/2014-12/27/14122617233c83568d70ad1467.jpg)
(資料圖片)
天水市是我國特色文化大市和全國最佳歷史文化旅游城市,加快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勢在必行。與此同時,天水深邃的人文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已經明確的有五大文化,即: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三國文化。天水是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先秦文化的發祥地,三國文化的集中地,中華文明的發掘地,中華石窟藝術的聚集地。這些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為發展旅游業寶貴的優勢資源。此外,天水市有歷史文化名城及民俗民風文化,如古樹、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巷、古民居、古名泉、歷史名人等名城古韻文化和多元化兼備的淳樸民風民俗文化等。另外,天水市境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天水市還有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64處,其中:國保單位13處,省保單位32處,旅游景區點228處。現存古石窟有麥積山、大像山、水簾洞等6處;古建筑有伏羲廟、興國寺、胡氏名居等50處;已探明和發掘的原始社會、周、秦、漢古遺址86處。另外,還有李廣墓、趙充國墓及文化品位極高的宋墓群等古墓葬20多處;有街亭、天水關、木門道等三國古戰場遺址多處。
隨著國家《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天水市作為經濟區的次核心城市,充分利用與關中城市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山水相連、人文相近的優勢,加快融入大關中旅游區發展有很好的條件。
![](/Files243/BeyondPic/2014-12/27/1412261727e220060fede35ca9.jpg)
(資料圖片)
據了解,天水市大力發展的文化產業主要有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復合型、非公有型、外向型和高科技型6個類型,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民間民俗工藝品加工、出版發行和印刷、廣播影視和網絡傳輸、演藝娛樂5項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文化設計、數字內容、節慶會展、動漫游戲、移動多媒體5個新興產業。今年,天水市將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培育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為目標,著力培育一批區域帶動力強、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旗艦型、地標性企業,切實發揮龍頭企業引領示范作用,加快推進天水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
目前,天水市已建立了“天水市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培育庫”,由市文化提升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協調加強對入庫企業政策指導,大力推進重點培育企業做大做強。
同時,天水市將加大對培育企業項目的扶持力度,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經評審認定后,可作為市文化產業改革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給予補貼、貼息扶持;培育企業的文化產業項目經認定后,可直接享受天水市現有行業投融資政策,優先參與投融資洽談與項目推介,推動全面實現龍頭企業培育工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