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越來越多,渭河流水越來越清,綠樹鮮花越來越美,城市面貌越來越靚。2014年,全市環保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環保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環境執法監管、城鄉環境整治等工作不斷深入推進,既發展了經濟,又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科學發展。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43天,占總天數的94%;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4.16 dB(A);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5.8 dB(A),達到國家要求……一個個可喜的數字,勾勒出我市天藍水清的美麗畫卷。
突出減排防治 促進轉型跨越
“好的環境是城市進步的標志,不僅惠及民生,而且是促進招商引資和助推跨越發展的重要條件。作為環保部門,著力改善人居環境,為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貢獻力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市環保局局長張永剛如是說。
近年來,市環保局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不僅把它當作一項硬任務,更是作為事關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民生問題加以解決。嚴把環保關,對全市符合條件的95家工業企業開展了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69個重點減排項目全部完成。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關閉了天祥、天威水泥有限公司立窯生產線;完成了大唐甘谷發電廠兩臺機組的電除塵設施提標改造工程和脫硫設施增容改造工程以及甘谷祁連山、天水祁連山2家水泥公司脫硝改造工程等重點污染防治項目。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對達不到國家排放標準的車輛不予辦理入戶手續。督促我市兩家機動車環保檢測機構完成了尾氣環保檢測方法升級。2014年,全市共淘汰黃標車輛及老舊機動車2618輛,淘汰率達到100%。完成了全市范圍內57座加油站,2個儲油庫和40輛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工作。給市公交公司安排專項補助資金,支持其購置投運天然氣公交車46輛,全市油改氣出租車1112輛。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渭河流域環境監管整治,強化重點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監督已建成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完成了張家川縣鑫達礦業公司礦山廢水處理及循環利用項目。高度重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實施了天水市東部、武山縣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項目以及武山9鄉鎮水源地災后重建項目。蘭州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發生后,對全市城區水源地、自來水廠周邊及上游地區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對水源地2處采沙問題進行了整改,對全市所有取水井、取水口實行了全覆蓋監測。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對全市66家固體廢物產生單位開展了專項調查,對11家重點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進行了考核,對天水華天科技公司等企業的18.1噸危險廢物,委托省危廢處置中心進行了安全處置。針對我市機械制造企業較多,廢乳化液點多面廣的實際,安排資金30萬元,支持天水風動機械有限公司廢乳化液集中處置中心建設。
嚴格執法監管 保障群眾權益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關于內蒙古阿拉善盟騰格里工業園區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件教訓,貫徹執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強化日常環境監管,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全面防控環境污染,有效防范環境風險,2014年,市環保局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大力開展了環境執法檢查。
全面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為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保障群眾環境權益,服務全市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去年11月份開始,市環保局以全面排查整治環境污染為抓手,通過嚴查、嚴處、嚴管,在全市開展了以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核與輻射安全檢查、土壤污染檢查、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檢查、自然保護區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檢查、工業園區污染防治等九個方面為重點的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目前,全市已查擺出環保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6個,各縣區共查擺個性問題25個,184家重點企業共查擺環保問題370個,所有問題正在積極整改中。大力開展環境執法檢查。市、縣兩級環保部門大力推行網格化、分類化、流程化、模塊化、留痕化、智能化六項環境監管模式,制定了執法檢查計劃,先后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環保專項執法檢查、輻射安全大檢查、醫療行業環保執法檢查、機動車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水泥行業環境綜合整治等執法檢查,對發現的環境違法行為,堅持依法予以處罰。全市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12起,下達限期整改決定書126份,行政處罰金額147.38萬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同時,市環保局全面整治建設項目環境違法行為,組織對歷年來建設項目環保手續辦理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共清查建設項目874個,對未批先建的134家建設項目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認真做好環境應急管理工作,開展了環境隱患排查整治檢查工作,對4家單位進行了限期整改。在天水李子金礦舉辦了環境應急演練。認真落實與交通、安監、消防、氣象等部門建立的應急聯動機制,妥善處置了麥積區310國道南崖村段水泥減水劑運輸貨車翻車等兩起突發事件。積極改進環境投訴查處工作,市環保局在市、縣兩級環保部門配備了12369熱線移動電話,實行24小時受理環境投訴。全市共查處各類環境信訪投訴810件,參加了市廣播電臺“行風熱線”節目,現場受理投訴6件,當場答復4件,線下轉辦2件,維護了群眾環境權益。
統籌城鄉環保 建設生態家園
2014年,市環保局開展了水泥行業環境綜合整治,督促天水中材、天水祁連山、甘谷祁連山三家水泥生產企業投資3000余萬元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治任務,廠區及周邊環境面貌得到改善。加強燃煤鍋爐煙塵、餐飲業油煙和噪聲環境監管。開展了秦州、麥積兩區燃煤鍋爐專項執法檢查,對已關閉的鍋爐開展了后督察;完成餐飲業油煙治理95家,改造或關閉分散小鍋爐98座;加強噪聲環境監管特別是“兩考”期間噪聲監管,為考生營造良好的應試環境。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投資3130萬元,在全市33個鄉鎮46個行政村實施了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給項目村建設了生產垃圾收集屋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配備了垃圾收集清運設備,建設了水源地隔離設施,開展了村容村貌整治,項目村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對2011年、2012年實施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后續運行管理進行了督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督促整改。積極開展生態創建,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已報環保部審批,10個省級生態鄉鎮已報省環保廳審批,11個市級生態鄉鎮和14個市級生態村已命名。
踐行環保為民 服務經濟發展
為深入推進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市環保局開展了“6.5”世界環境日系列宣傳,在全市舉辦了4場大型環保集中宣傳活動,并利用報紙、短信、出租車LED屏、市區大型LED屏、環保網站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環保知識,取得了良好效果;開展了隴原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以“水源地安全與保護”為主題,組織市內新聞媒體,對全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進行了實地采訪,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水資源水環境的保護意識;加大對新環保法的宣傳。積極開展綠色創建工作,2所省級綠色學校、3個省級綠色社區已報省環保廳審批,7所市級綠色學校、9個市級綠色社區、7個市級環境友好型企業已命名。
為不斷提升環保服務水平,市環保局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去年全市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320個,其中市級48個;完成環保專項驗收項目121個,其中市級20個,對14個項目組織專家進行了評估。加強對企業的工作指導,2014年完成了全市50家工業企業的環境保護標準化建設暨環境信用評價工作和5家企業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在18家企業開展了污染責任保險工作。對全市58家國控污染源、危險廢物產生單位以及群眾關注度較高的污染源企業開展了“環保體檢”,幫助企業及早發現和糾正存在的環保問題,及時消除環境隱患。同時,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和環境監察能力建設。在2014全省環境執法實兵演練暨環境監察業務大比武中,我市取得團體第四名的好成績。
市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對國控重點污染源進行監督性檢測
“2015年,是‘十二五’環境保護各項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實施的第一年,也是承上啟下謀劃‘十三五’工作的關鍵一年,全市環保工作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全省環保工作會議精神,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污染減排為抓手,以環境保護大檢查為契機,繼續實施藍天、碧水、安全、寧靜、生態五大工程,緊緊圍繞‘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確定的目標任務,適應新常態,全力以赴完成環境保護‘八大任務’,確保全市環保工作任務有效落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保問題有效解決,為‘十三五’開局奠定良好基礎。”市環保局局長張永剛如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