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產業轉移 天水大有可為
——訪天水市工信委主任王祥林
![](/Files235/BeyondPic/2012-10/19/121019092760514e99a4e384be.jpg)
產業轉移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形成合理產業分工體系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一些產業從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中西部轉移,已漸成風起云涌之勢。而中西部地區也把承接產業轉移作為促進當地新型工業和城鎮化的重點工作來抓。我市作為甘肅省東大門和全省第二大城市,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具備那些優勢?采取了那些措施?取得了那些成效?下一步還將做好那些方面的工作?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市工信委主任王祥林。
記 者:王主任,首先請您談一下我市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方面,有那些比較優勢?
王祥林:從區域綜合情況來看,我市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比較優勢:一是各項政策優勢明顯。當前,我市不僅面臨著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新十年扶貧攻堅、甘肅省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等一系列政策機遇,還有國家和省上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獨特政策。二是區位發展優勢突出。隨著天水承東啟西、輻射南北交通樞紐地位的確立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加強,為引進工業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三是承接項目基礎較好。目前,全市以國家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的招商引資平臺初步形成。加之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天水市招商引資優惠辦法》和《天水市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考核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措施,全市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環境得到大力改善。四是傳統產業基礎較好。已初步形成了以裝備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建筑建材、新型能源為主的“六大工業產業集群”。以果品、畜牧、蔬菜為主的農業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具有了一定規模。以建設區域現代物流中心城市為目標的商貿流通和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五是人力資源優勢突出。我市作為甘肅省人口第一大市,全市現有高、中職技術教育院校和非學歷技能培訓機構眾多,常年轉移勞動力60多萬人。同時,工業用水、用電等基本生產要素供應充足、價格低廉,這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Files234/BeyondPic/2012-7/27/12072622211fd77961c8685a75.jpg)
記 者:據您所知,近年來,我市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取得了那些成效?
王祥林:承接產業轉移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到特定時期中西部地區面臨的一次重大機遇,也西部欠發達地區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進程的必然選擇。從我市來看,近年來,全市上下立足自身政策、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省十二次黨代會將推進承接產業轉移作為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必須始終堅持的“八個發展取向”之一的主要措施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市承接產業領導小組,研究編制了《天水市承接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制定下發了《天水市承接產業轉移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全市承接產業轉移的總體要求、重點產業、主要載體、工作任務、保障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多次赴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廣東、深圳等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與部分央企和國內外知名企業進行項目對接,簽訂了一大批項目合作協議。各縣區、市直各相關部門搶抓機遇,主動出擊,充分利用蘭洽會、西洽會、西交會、西博會等平臺,積極開展以承接產業轉移為重點的合作交流,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我市,為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記 者:請您談談我市承接產業轉移下一步還將做好那些方面的工作?
王祥林:下一步,承接產業轉移工作要按照《天水市承接產業轉移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工作方案》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采取資源整合、項目共建、稅收共享等多種形式,組織到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和環渤海等地區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同時,通過西洽會、蘭洽會、伏羲文化旅游節等節會活動積極承接一批重大產業轉移項目。
二是狠抓開發區和園區建設。結合產業轉移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實際需要,搞好開發區規劃銜接,著力優化園區的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明確園區的特色定位和發展方向,完善園區承載功能,創新園區建管機制,把園區打造成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聚集、帶動工業經濟發展的龍頭。
三是不斷優化承接產業布局。規劃建設天水百平方公里工業長廊布局,優先承接發展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產業;積極承接食品加工、醫藥產業、建筑材料、能源化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產業。
四是全力抓好工業項目建設。按照全省“3341”項目工程的總體要求,發揮資源優勢謀劃項目,搶抓政策機遇爭取項目,做優園區平臺吸引項目,發展循環經濟提升項目,完善激勵機制落實項目,確保新建的規模大、在建的建得快、續建的跟得上,形成“謀項目、爭項目、上項目”的熱潮。抓好近兩年已簽約合作項目的落地工作,特別要加強對接,重點推進與央企合作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及早落地實施。認真謀劃一批重大產業鏈項目,做好項目儲備。
五是加快工業企業“出城入園”。切實做好工業企業出城入園各項工作,積極整合區域內工業資源,優化工業產業結構,促進企業技術升級,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整體競爭力。
六是加強與中外大企業合作。通過兼并重組、股權轉讓、債券融資、改制上市等方式,大規模、全方位開展與國內外大企業特別是央企之間的合作,著力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項目,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大企業集團,發展壯大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建筑材料、能源化工等六大產業集群。
七是精心開展對外宣傳推介。精心組織策劃,加大宣傳力度,著力對我市的優惠政策、投資環境、產業基礎、交通便利、勞動力成本、工業用水、用電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進行全方位的對外宣傳推介,以優質的發展環境吸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