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地質礦產專家在蘭州組工大廈,對天水市三年地質找礦行動方案進行了評審,與會專家和參會代表一致認為該《行動方案》比較結合天水實際,內容詳實,編寫規范,原則同意通過評審。出席會議的有: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宋史剛,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李美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郭奇若以及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處室負責同志,省地礦局、省有色局、省煤田局和省核地質工業局、小隴山林業局負責同志和總工程師和天水市發改委、國土資源局、環保局負責同志,駐市地勘單位的負責同志和總工程師共40余人。
會上,李美華強調,天水市地處北祁連與西秦嶺造山帶的結合部分,經歷多期次構造運動、巖漿活動與成礦作用,也是構造應力集中區,為成礦元素富集與大型、超大型礦床形成提供了極為有利條件,屬國家劃定的十大礦產資源富集區,已發現的礦種有金、鐵、錳、銅、鉛、鋅、銀、鉬、鎢、鎳、鎂、白云巖、蛇紋巖、透輝石、地熱等40多個,金、鐵、銅、鉬、稀有金屬及非金屬是天水的優勢資源。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市地質找礦工作相對滯后,表現在:基礎地質工作程度低、礦產勘查工作滯后、地質勘查缺乏統一規劃部署以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少,目前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儲量與預測資源量對比,不足三分之一,進一步找礦潛力巨大。為全面貫徹國務院《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 市委、市政府提出地質找礦突破行動戰略,召開了“天水地質找礦座談會”,組織地勘單位精心編制了《天水市三年地質找礦行動方案》。為了使《行動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取得預期成效,懇請各位專家和與會代表暢所欲言,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使《行動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真正使《行動方案》成為我市今后三年加快地質找礦步伐,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的行動指南和綱領性文件,切實扭轉我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不足,對經濟發展支撐不強的局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郭奇若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表態發言:一是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天水市礦產資源勘探與重大項目招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細化工作任務,抽調專門人員,設立地質找礦組、重大項目招商組和綜合業務組,專門負責抓好地質找礦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和考核獎懲等。二是要主動優化地質找礦環境,認真清理涉礦規范性文件,降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門檻,制定完善有利于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轉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對不適應、不協調當前工作要求的應立即廢止或者修改。及時為礦業權人辦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所需的各種證照,切實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確保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項目落地實施。著力解決地勘單位在地質找礦、職工生活、子女入學就業、生產用地、住宅用地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創造良好的地質找礦環境。三是要加大地質找礦項目爭取力度。積極與地勘單位加強協調、溝通,形成良好的對接交流機制,充分發揮各種有利條件,共同為天水三年地質找礦行動計劃爭取國家和省級整裝勘查項目、地質公益性基礎調查項目、危機礦山找礦項目和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重點示范工程項目等,切實加大對重點成礦區(帶)深部、外圍風險性勘查和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地質找礦步伐。四是要建立市級地質勘查基金。初步探索建立市級地質勘查基金,專門對區域內的非金屬礦、國家和省級規劃區外及重點成礦區帶以外的小型零星分散的金屬礦進行前期勘查,對有一定勘查開發潛力的礦業權空白區,設置一些探、采礦權,并及時組織出讓或采取招商引資方式,聯合進行勘查開發,實現滾動發展,逐步擴大基金規模。
最后,宋史剛在總結講話中要求:《天水市三年地質找礦行動方案》的編寫單位盡快與天水市委、市政府對接,與其他地勘單位對接,從區域內重點成礦區(帶)中篩選出找礦潛力非常大的區塊,作為《行動方案》中的實施項目,要抓主抓重,形成找礦突破口。同時,希望天水市委、市政府與駐市地勘單位共同探索,建立新的探礦體制機制,對重點成礦區(帶)設置礦業權過多的區域,采取“統一規劃、統一勘查、統一管理、統一施工”的方式,按照總體勘查工作計劃方案,細化各勘查區塊的工程任務,明確投資額度,建立處罰退出制度,形成“天水探礦模式”,為全省礦產資源勘查帶好頭、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