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對夫妻不幸染上艾滋病,丈夫去世后,妻子獨挑生活重擔撫養兩個兒子長大
“艾滋媽媽”:愛心給了我希望
![](/Files229/BeyondPic/2011-12/2/10958281_847877.jpg)
“艾滋媽媽”崔琴琴(化名)所在的小山村。
20年前,因家庭貧困,夫妻兩人雙雙選擇賣血掙錢;10年前,夫妻被診斷患上“艾滋病”,不久丈夫撒手人寰;近10年來,看著懂事的兒子一天天長大成人,逐漸從悲觀失望中走出的妻子開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用心體會來自社會的關愛……
樂觀面對
11月29日,地處大山深處的天水市某村籠罩在濃霧中,四周靜悄悄的。一家家外觀設計整齊劃一的整村重建房上空,一縷縷輕煙向遠處漫開,整個村子沉浸在安逸祥和之中。
在第24個艾滋病日來臨之際,記者來到這里,零距離采訪了一位與艾滋病抗爭已近10年的“艾滋媽媽”——崔琴琴(化名)。
年過四十的崔琴琴比實際年齡似乎大出許多。“剛剛吃完晌午飯,我和幾個平日要好的朋友說好了,一會兒去磨些新蕎麥面,好給在外上學回家的兒子搟蕎面飯吃。”崔琴琴一邊用筷子刮著碗邊殘留的飯粒,一邊和記者打著招呼。
“2003年,娃他爸因這個病去世后,家里就只剩我和兩個兒子了。這些年里里外外就靠我一個人撐著。心里苦悶時,看看一天天長大的兒子,一股勁就又上來了。”崔琴琴理了理耳后整齊的發髻,靦腆一笑。
自從2003年被查出患上艾滋病后,崔琴琴曾過過一段心灰意冷、暗淡無光的日子。那段時間,她覺得天都塌了,似乎一切都是灰色的。
“那時候,我生怕看到別人的目光,哪怕是善意的,我都覺得很不自在,有段時間我連家門都不敢出,天天在家窩著,心里盤算著如何了此一生,心情糟糕透了。現在想想,當時的想法太自私,差點徹底毀了這個家。”
讓她感動的是,自己染病后,縣、鄉、村三級衛生院的大夫時不時上門給她免費做檢查,還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她,幫她一步步打消思想顧慮。
“每隔一個季度,大夫都要給我做身體檢查,由于患病后一直在按療程服藥,因此沒有感覺到身體方面有什么特別的不舒服,和常人沒什么兩樣。”崔琴琴說。
崔琴琴家共有十幾畝地,今年種了3畝果樹苗、4畝核桃苗和3畝小麥,其余的因人手不夠,她都給其他村民種了。“我現在想通了,這種病不是我想得就得,我想好就好的,所以我也不多想了,好好地務我的果園,掙錢還蓋房子時欠人家的4萬元賬才是正事。”談起日后的打算,崔琴琴非常樂觀。
活著真好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崔琴琴和丈夫結婚。婚后幾年,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夫妻倆鉚足了勁,想方設法努力掙錢,一心想過上好日子。
“1993年,聽說我們村的一些人去賣血掙錢,看著人家用賣血換回的錢買這買那,我和娃他爸也有些心動了,頭腦一熱便加入到賣血者的行列了。也許從那一刻起,災難就和我們這個家結下了緣。”回憶起那一幕,崔琴琴眼眶濕潤了。
“萬萬沒有想到,幾次賣血的經歷竟把我們的一生押進去了。10年后,他爸的命賠了進去,我雖說活著,但心里當時承受的負擔常人難以想象。”
崔琴琴說,2003年,丈夫意外住院,被查出患上艾滋病。那時候,對于一直生活在偏僻的小村子的他們來說,艾滋病聽都沒聽過,至于它意味著什么就更無從得知了。當醫生聽了她也曾有過賣血的經歷后,要她立刻驗血。檢查結果應驗了醫生的推測。
時隔不久,崔琴琴的丈夫拋下她和兩個年幼的兒子永遠地走了。
“我當時不想活了。當時大兒子11歲,小兒子8歲,雖說還小,但也到了懂事的年齡,在剛剛遭遇了爸爸離去的沉重打擊后,又看到媽媽有心也要拋下他們,大兒子哭著扯著我的手說:媽媽,你要再死了留下我們兩個怎么活啊?你要走就干脆把我們兩人都帶走吧!”
孩子的話激發了崔琴琴活下去的信心。“當時我暗暗發誓,只要有一口氣在,孩子就會有個家,我一定要努力活著!”崔琴琴說。
愛的希望
崔琴琴說,10年來,兩個兒子對媽媽的愛成了她活得相對輕松的原動力。為了替媽媽分憂,小兒子初中畢業后去了外地打工;而大兒子學習成績優異,目前正沖刺高考。
去年,因為地里活累有些身體透支,崔琴琴一度頭暈得厲害,經檢查發現貧血嚴重。當時醫院要求她押6000元后住院治療,她細一尋思,蓋新房欠的4萬元還沒還,兒子上學也正用錢,她哪敢去住院。就在這時,大兒子知道了此事,哭著讓她去看病。
大兒子知道崔琴琴得病的當晚哭了整整一宿。第二天,他以輟學為條件逼母親去醫院檢查治療。為了讓兒子安心上學,崔琴琴當著兒子的面去了醫院。兒子前腳一走,她便拿著醫院開的處方回了家,在家輸了幾天液后,身體便康復了。
據她講,自從被查出病至今,村里給了她一家很多關愛,農村低保、災后重建優補對象等等都落實在她家頭上。
談起今后的打算,崔琴琴說:“別的我不想,就想著兒子明年能如愿考上大學,我這輩子就知足了!他爸如果泉下有知,也會安心了!”
崔琴琴說,兩個兒子是她的希望,兒子的愛是她活下去的理由。
文/圖本報記者王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