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12/BeyondPic/2009-10/26/0908302239e62c2067d8d5f186.jpg)
從秦州區太京鎮李家臺子村到麥積區麥積鎮后川村一線,我市借力工業園區聚集和“一城兩園”建設,依托城中村改造,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聚集化、農村社區化、農民市民化、服務均等化,著力打造城鄉一體化發展百里示范長廊。
農業產業化 打造“三化同步”發展經濟帶
借著城鄉一體化試點的東風,我市在西起秦州區藉口鎮,東至麥積區伯陽鎮,集中連片營建果園55491畝。在西起秦州區玉泉鎮瓦窯坡,東至麥積區社棠鎮石嶺村,營建百果園3232畝、觀賞樹300畝、生態林3650畝,更新老果園1135畝。市委、市政府還組建了“天水花牛蘋果集團有限公司”,為47家果品生產、經營、加工企業搭建發展平臺,走出了一條組團做大做強天水果品產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目前,天水在百里長廊一線上,以麥積區后川村旅游富民為龍頭,沿線城鎮化建設為骨干,南北兩山“一城兩園”建設為主體,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發展的經濟帶初步形成。
工業聚集化 打造強工促農融合發展區
百里長廊一線,213、海林、鍛壓、長城電工等“10強50戶”企業云集,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星火機床工業園、華天電子科技產業園等發展勢頭強勁,帶動了村辦企業、個體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聚集發展。僅秦州區玉泉鎮東十里周邊,就聚集個體企業30多家,粗略估算吸引農民就業1000多人。這些無污染、零排放小型企業的聚集發展,成為以工促農、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最強的驅動力。在秦州區西十里和麥積區甘泉兩個現代物流園區的帶動下,周邊村大力發展物流配送、特色休閑農業以及餐飲、娛樂、運輸等第三產業,促進了經濟規模化、區域化、聚集化發展。
![](/Files221/BeyondPic/2010-12/1/10120114599114585d292abf41.jpg)
農村社區化 打造生活方式轉型示范區
百里長廊一線,立足地緣優勢,加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力度,通過舊村改造、宅基地換住房等方式,節約集約用地800多畝,建成集中居住區14處,實現村民集中居住2238戶,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按照《天水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實施意見》,46個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基礎設施將與城市道路網、公交網、供水網、排水網、燃氣網“互聯互通”,實現公共資源共享。
農民市民化 打造管理體制改革先行區
百里長廊一線不斷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秦州區結合重大項目建設,大力實施王家磨等3個城中村改造工程,蓮亭等8個城中村改造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麥積區道北辦事處何家村等11個城中村改造一期工程初具規模,部分安置房已竣工交付使用,其他14個城中村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隨著秦州區21個、麥積區25個城中村的改造完成,8.1萬村民將依法轉為城市居民,統一納入城市就業管理范圍,參加天水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真正脫掉農村人的“外衣”,享有與城里人相同的社會保障,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服務均等化 打造共建共享和諧發展區
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目前已整合安排財政專項資金2000萬元,“以獎代補”支持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完成普惠性基礎項目65項。各縣區創新投融資機制,通過招商引資、整合資金、社會幫建等方式,共籌集一體化發展資金2.36億元,加快城區向農村覆蓋,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切實提高了村民的社會保障水平,促進了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Files221/BeyondPic/2010-12/1/10120114595388c75d71da376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