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欲搭建校企對接平臺 發展“關中天水經濟區”
中新網蘭州11月15日電 (記者 趙昕)在國家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由“規劃圖”變為“施工圖”的過程中,甘肅將進一步促進高校、天水、企業三方合作,更好地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這是記者15日在甘肅省高等院校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獲悉的。
當日,甘肅天水市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甘肅十多所高校校長、書記以及天水主要企業代表于此間共話校企合作如何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助力天水發展。
天水市委書記馬世忠說,天水把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作為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措施。天水將按照“政府搭臺、企業主導、優勢互補”的原則,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
西北民族大學校長趙德安建議說,學校在與企業合作時應當引入競爭機制,給高校、企業創造一種競爭環境,這樣在競爭中能促進合作,較快推動項目建設。另外應當打破社會人才、企業人才“兩張皮”的現狀。現在很多高校人才無法與企業對接,而企業人才發展也缺乏平臺,天水應當為二者的結合提供便利。
甘肅農業大學校長黃高寶從農業的角度分析了天水的優勢,認為其花牛蘋果、秦安桃子、櫻桃、航天育種都是優勢產業。甘肅農業大學在天水的新農村規劃、肉牛羊養殖、馬鈴薯開發方面進行了很好的研究,下一步將加強對天水地域特色農產品的研發,為天水輸送大批現代農業人才,推進天水現代農業的發展。
作為企業代表之一的全國最大的單廠食用菌生產企業,天水眾興菌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陶軍,則表達了企業對人才的強烈渴求。他說,由于企業地處西北欠發達地區,高新技術人才引進難,阻礙了企業的科研進程。校企對接平臺的搭建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他提出了公司出科研經費、院校提供人才支持、研究所提供設備的合作模式。
據了解,此次會議天水市提出了涉及4個方面的教育培訓合作項目、6個農業產業化合作項目和14個當前亟需解決的工業技術難題和技術需求,與會高校均表示將認真研究這些項目,切實推動項目和解決問題。(完)
“校地企”合作助力關中—天水經濟區快速發展
(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郭奇若接受記者采訪)
新華網蘭州11月16日電(李挺)關中—天水經濟區將繼續加強與甘肅省高校等生產科研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高校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轉化,使高校成為為企業輸送科學技術的載體和培養人才的基地。
關中—天水經濟區自2009年設立起就十分注重與各高校在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在治理小麥條銹病、航天育種、沼氣綜合利用、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等領域開展了合作。天水市星火機床公司、長城果汁公司等單位已經分別與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穩定的科技戰略協作機制,“校地企”合作的經濟效益已經凸顯。
截至目前,甘肅省天水市已有130家企事業單位與國內160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了科技合作,其中10家企事業單位與美國、日本、俄羅斯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國際合作關系,并組織實施科技合作項目160多項。
甘肅省天水市副市長郭奇若介紹,企業的穩健、快速發展離不開技術和人才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天水市規模以上企業普遍建立了研發機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已初步建立。
據介紹,天水市將聯合各高校和企業開展師資培養與培訓項目、創建大學生教育實踐基地并與甘肅省內大學及所屬學院和單位開展對口共建活動。在農業、服務業等方面實施科技合作項目,進一步為“校地企”合作搭建平臺,借助高校的人才、科技優勢,打造企業綜合競爭力。
甘肅省高等院校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座談會召開
人民網蘭州11月16日電 (記者 趙野)昨日下午,為推進高校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轉化,加快天水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甘肅省高等院校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座談會召開。
此次座談會由甘肅省教育廳和天水市委、市政府主辦,會議目的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校地校企一體人才培養精神,創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縮小院校科研實踐和地方、企業實際需求的差距,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難題,促進產學研結合,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快天水區域經濟發展。
會議邀請了蘭州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商學院、天水師范學院等省內數十家高校負責人,會議就找準校地校企對接突破口、推進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和建立校地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等議題展開討論。
“關中—天水經濟區”是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準2009年同意建立的國家級開發區,為此,天水市編制了《天水市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及振興裝備制造業等19個專項實施方案和7個縣區實施方案,提出“兩年起好步、五年大發展、十年新跨越”的總目標,明確了總體思路、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和保障措施。
據天水市委書記馬世忠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0家企事業單位與國內160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了科技合作,10家企事業單位與美國、日本、俄羅斯等12個國家(地區)的公司和研究機構簡歷了國際合作關系,組織實施科技合作項目160多項。
談及與高校的合作方式,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郭奇若說,校企合作雙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礎,通過合作,企業依靠高校解決技術難題,推進技術創新,培養技術人才;高校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根據市場變化,改進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專業結構,促進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轉化。
西北民族大學校長趙德安在會上說,加強地區、企業和高校的合作應把項目發展和高校的特長相結合,給高校的教師和學生搭建一個好的競爭平臺,多角度延伸校地校企的合作。
蘭州商學院黨委書記王肅元說,結合高校優勢與地企合作,不僅能帶動高校的發展,還能有利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蘭州商學院將依托金融方面的優勢多方位和天水市政府及企業合作。
會上,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天水師范學院等高校負責人還分別就各高校特長和如何促進校企校地合作發言,天水市相關企業負責人也就本公司情況及如何與高校合作作了發言。
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李欣瑤)全省高等院校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11月15日在蘭州召開。
2009年6月10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在經濟區發展中,天水市注重與高校之間的校企、校地合作,截至目前已與國內160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了科技合作,并與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技戰略協作機制。
今天的座談會由省教育廳和天水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西北民族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10所高校的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上,天水市初步提出了涉及4個方面的教育培訓合作項目、6個農業產業化合作項目以及14個當前亟待解決的工業技術難題和技術需求,其中包括與高校合作開展師資培養和培訓、建立大學生教育實踐基地、提高制造業配套協作能力、做大做強數控機床等特色產業群等,涉及輪轂軸承設計及加工工藝項目、復合可降解地膜項目等多個項目。參會各高校表示,將全力以赴參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并初步提出了校企、校地合作方案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