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定高速7公里路段內出現坑槽引起司機不滿 項目辦巡查時發現病害召回施工人員應急處治——
專家會診為天定高速坑槽病害找病因
(配圖:天水在線)
蘭州晨報天水訊(記者王蘭芳)天定高速公路自去年12月29日通車以來,因路面良好受到過往司機好評。近日來,因天定高速個別路段出現坑坑洼洼現象,一些網友遂對公路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產生質疑。7月18日下午,記者前往天定高速公路實地采訪時發現,施工人員冒著高溫正對“病害”路段進行應急處治。據了解,經過初步分析,專家初步認為造成“病害”的原因是該段路面局部位置抗水損害能力不足所致。目前,天定項目辦已委托有資質的公路工程檢測單位對路面及材料進行更深入的詳細試驗檢測,以找到病害發生的病因并提出預防措施。按照合同管理,該路段路面目前處于質量缺陷責任期內,為了保證行車安全,項目辦已責成施工單位按照合同約定,盡快完成對坑槽的應急處治工作,同時承擔全部費用。預計該工作將于8月15日前完成。
1、開通半年天定個別路段“生病”
天定高速公路全長235公里,于2010年12月29日建成通車。通車以來,因全線路面狀況良好且大大縮短了天水至蘭州間的路離,受到過往司機好評。然而近半月來,不少途經天定高速的司機發現,在天定高速公路秦州西十里至關子鎮段個別點出現坑洼不平現象,這些坑洼點猶如人的一張臉上長了雀斑,讓人看著心里很不舒服。于是,有些網民便開始在《天水在線》“市委書記、市長留言版”上頻頻發貼,對開通不久就出現這種現象產生質疑。
7月18日,記者前往天定高速公路,對網民反映的問題進行實地采訪時發現,在前往關子鎮方向的上行線中,個別路段坑槽病害明顯。一些施工人員正在對發生坑槽和局部松散的路面進行逐層銑刨、攤鋪碾壓。走近一處正在鋪設瀝青的施工點時,瀝青的高溫伴著當天33度的氣溫,施工點周圍熱浪襲人。
隨后,記者就此現象采訪天定項目辦時了解到,6月25日,天定項目辦在進行全線工程質量缺陷巡查時,發現西十里至關子鎮局部路段路面出現了個別坑槽病害。次日,項目辦組織項目管理人員對路面病害路段又進行了詳細查看,發現路面坑槽病害發展較快,遂立即將有關情況通報原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7月3日組織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并邀請長安大學路面專家進行現場勘查,分析原因,責成施工單位對出現坑槽的破損路段盡快處治。7月4日開始,施工單位向路政、交警、收費等管理部門申請辦理施工手續,并從江蘇、河南、陜西等地調配銑刨機、路面攤鋪機、壓路機等施工設備。7月10日,施工手續辦理完畢,7月13日開始施工設備全部到位。截止7月18日,已完成單幅3公里的路面坑槽處置。
(施工人員正在鋪攤瀝青 )
2、結合初步調查結果專家正在找病因
據項目辦介紹,經調查,天定高速公路狀況整體良好,其中在天水西十里收費站至關子鎮段約7公里路段內,雙幅路段出現局部、不連續的路面坑槽病害。經現場統計,坑槽總面積為212平方米,破損面積占該路段總面積的千分之一點四六。經現場檢查,出現路面坑槽病害的該路段路面厚度和結構類型滿足設計要求。
受邀專家和項目辦在現場調查的基礎上,詳細查閱了監理單位、中心試驗室及施工單位試驗檢測資料及施工記錄資料,并結合詢問監理、施工人員后,初步分析認為路面病害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在瀝青路面鋪筑過程中,施工工藝控制不嚴格,存在局部的瀝青混合料級配離析現象,造成路面局部個別點空隙率偏大,使該位置瀝青路面滲水,加之受天水地區6月下旬至7月初連續降雨影響,加劇了路面滲水以致出現坑槽。與此同時,經查閱原材料檢測資料,該段路面鋪筑時使用的部分粗、細集料的顆粒含量雖能滿足規范要求,但仍偏高,在這種情況下易造成瀝青與集料裹覆不充分、粘結力不足,導致瀝青混合料抗水損害能力降低。另外,由于當時工期緊,在該段面層施工過程中存在雨后滲入下承層的雨水在未完全干透的情況下鋪筑路面,造成殘留在下承層的積水不能排出,在高速行車荷載作用下發生瀝青與集料脫落,進一步發展成為坑槽。自6月25日出現小面積病害后,因受續降雨影響,無法及時展開病害處治工作,在高速重載車的作用下,進一步導致病害面積迅速擴大。為了保證行車安全,當時采及砂礫土應急填平坑槽,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路面污染。
據項目辦專家介紹,以上是基于現場調查、查詢監理和施工資料后得出的原因分析,目前已委托有資質的公路工程檢測單位——長安大學公路工程檢測中心,對路面及材料進行更深入的詳細試驗檢測,進一步分析發生病害的原因并提出預防措施。目前,由于該路段仍處于質量缺陷責任期內,責成施工方加大機械、人員、設備的投入,迅速對路面坑槽病害進行處治,于8月15日前完成處治所有工作,一切路面坑槽病害處治施工及費用均由施工方在質量保證金中支付。
(銑刨車正在對病害段進行銑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