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日 3萬游人“擠傷”麥積山
超過接待能力10倍的參觀者對石窟文物造成“傷害”也帶來安全隱患,專家呼吁理性看待“免費日”
(免費開放日,麥積山石窟棧道上游客摩肩接踵。)
(即將進入洞窟游覽的游客。)
民警和工作人員疏導游客
蘭州晨報天水訊(記者王蘭芳)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麥積山石窟當天免費對外開放。記者采訪時了解到,當日從早晨7時洞窟開放至下午6時停止參觀,游客突破3萬人大關,盡管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140多名工作人員和轄區30多名公安民警全天候人不離崗地對游客進行全力疏導,仍感力不從心,生怕發生意外。與此同時,按照國家文物局下發的關于國保級文物保護單位日接待游客不能超過3000人的標準衡量,當天超出此標準10倍的游客給石窟文物本體安全造成一定威脅,同時也給游客自身安全帶來一定隱患。
【免費開放日】3萬人擠爆麥積山石窟
5月18日,天水市麥積山石窟人山人海,游客絡繹不絕。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2008年八部委明確要求未開放的文保單位實行原則上每年至少6天的免費開放制度以來,石窟所一直非常重視這項工作。經與麥積山景區各單位商定,決定除“國際博物館日”(每年5月18日)和“文化遺產日”(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外,另增加元旦、大年初一、“3·12植樹節”和12月1日4天為免費開放日。自這一辦法實施以來,每到免費開放日,游客云集。尤其是近一兩年來,不但本地游客數量劇增,而且隨著麥積山景區知名度越來越高,周邊地區及外省市慕名前來的游客數量也成倍增長。
今年5月18日免費開放日,全天游客數量從未減少。為了游客的安全,170多名工作人員和公安民警,對游客采取了分段放行等有效手段,然而即便如此,也很難緩解洞窟棧道上游客水泄不通的局面,即使是在棧道最狹窄、最陡峭的天橋段,平均每分鐘通過的游客也在40人以上。據保守估計,全天累計接待游客約3萬人。
據這位負責人講,當日游客爆滿的主要原因是,周邊地區大部分游客都選擇在免費這天蜂擁而至,造成免費開放日接待游客數量急劇增加,遠遠超過了石窟現有的接待能力,達到《麥積山石窟保護規劃》中設計的日均3000人最大接待能力的10倍以上。
【棧道松動裂隙】維修工程年內有望開工
據介紹,麥積山石窟高80米,屬國內四大石窟中高度最高的,洞窟棧道又高又窄,且大多數地段都是單向通行,游客太多時難以進行分流,與此同時,現有棧道均系上世紀80年代所建,經過30多年的連續使用和風吹雨淋,存在一定的風化和裂隙問題。幾年前,石窟所曾請甘肅土木研究院采取無損探頭探測的方法對石窟現狀進行檢測時發現,個別棧道柱頭和棧道板有松動和裂開跡象。預計“麥積山石窟棧道維修工程”年內即將開工。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在棧道目前尚未開展修復、加固的前提下,實在不宜再超負荷負重。而且,大量的游客擁堵在棧道上,對山體也有明顯影響。5月18日,僅在天橋段,山頂就掉落小石塊5次,幸好有防雨棚遮擋,再加上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故沒有在游客中造成不穩定因素。
【蜂擁游“佛國”】萬千虔誠游客“弄傷”文物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除了棧道需要加固維修外,當天超出接待能力10倍的游客數量給文物本體的安全也造成一定隱患。
自古以來,麥積山石窟是當地百姓心中的“佛國”,因此前來的游客大多虔誠向佛。為了以示虔誠,大多數年長的女性游客都愛邊走邊摸壁畫、造像,有的甚至要摳下山體的沙礫帶回家,祈福保佑,從而給文物安全造成一定隱患。與此同時,在人流擁堵時,由于所經之處地方狹小,游客時常會在不經意間,擠壓、磨蹭到壁畫和造像,同樣對文物本體也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傷。
采訪結束時,這位負責人說:“文物工作,安全壓倒一切。鑒于所內棧道陡峭狹窄、保護面太多太大等方面客觀條件的限制,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和保障游客自身安全,建議相關部門理性地看待免費日,采取一定方法,做到既讓游客游得盡興,玩得開心,同時又讓游客數量不超出保護規劃接待能力,不給游客和文物本體安全造成隱患和威脅。”
■相關新聞
首個中國旅游日 莫高窟照常賣門票
本報敦煌訊(首席記者董開煒)5月19日是首個“中國旅游日”,在敦煌市政廣場等地舉行了慶祝5·19“中國旅游日”宣傳活動,市屬各景點和莫高窟正常售票。
當天,敦煌市各賓館飯店、旅游景點、旅行社在政府統一組織下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散發宣傳資料5萬多份,展出主題展板18塊,同時開展旅游產品促銷。記者了解到,由于國務院有關“旅游日免費開放景區”的提法沒有強制性,敦煌莫高窟及鳴沙山月牙泉等敦煌市市屬各個旅游景點都沒有免費開放,照常售票接待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