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22/BeyondPic/2011-1/26/11012522012facc886a2647599.jpg)
1月25日,全市農業工作會議召開,市農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來生作重要講話。市農業局領導班子成員,市農科所、農校、農業高新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主要領導、各縣區農業局長,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站、所、校負責同志共40多人出席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省市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總結“十一五”暨2010年農業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重點任務及目標,動員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團結拼搏,扎實工作,推動全市農業工作再上新臺階。
![](/Files222/BeyondPic/2011-1/26/110126005727d13cccd2d18d25.jpg)
劉來生指出,“十一五”期間,全市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決策,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強化農業基礎建設,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狠抓農業項目,全市農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糧食總產 2008年突破100萬噸大關后,產量逐年穩定增長,預計2010年達109.1萬噸,較“十五”末增加25.16萬噸,年均增長5.99%。累計發放農機具購置補貼4455萬元,補貼農民購買農機具27010臺,有效提高了農業裝備水平。主要農產品供需狀況不斷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2010年,預計全市農業總產值達87.28億元、農業增加值56億元,分別較“十五”末增長102%和1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65元,較“十五”末增長78.39%。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基礎地位更加鞏固。
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不斷加快。產業基地規模不斷壯大,龍頭企業快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底,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00.88萬畝、總產量240萬噸,較“十五”末分別增長82.46%和167.5%;馬鈴薯、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12.77萬畝、22.5萬畝,較2005年增長45.6%和67.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235家,其中命名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6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81家,全市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5.5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35家。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達60多個、產地批發市場70多個、農村集貿市場100多處,農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農業產業規;、市場化發展步伐加快。
三是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扎實推進。2007年我市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循環農業示范市。近五年全市共投入資金4.5億元,建成農村戶用沼氣97185戶,聯戶沼氣工程11處,大中型沼氣工程3處、鄉村服務網點425處,目前全市農村戶用沼氣總數達118935戶。積極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示范項目,推廣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總結出了“種—養—加”、“畜—沼—菜(糧、果)”等循環農業新模式,建立了一大批循環農業模式示范點。大力推廣節約型農業技術,因地制宜地構建起了循環農業產業鏈,逐步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四是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逐步健全。市、縣、鄉三級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構全面建立,全市農業科技機構達360多個,農業技術人員1.36萬人,年培訓農民20萬人次。“十一五”期間,全市共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3740個,新技術、新材料124項,創新栽培技術新模式178個,地膜覆蓋、配方施肥、設施化生產、節水灌溉等先進適用技術得到廣泛推廣。航天育種研發進程不斷加快。天水國家小麥改良分中心建立,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逐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基礎條件和服務手段進一步改進。
五是農業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笆晃濉逼陂g,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千方百計爭取國家和省、市投資,狠抓農業項目建設,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產條件。據統計,“十一五”全市共爭取實施各類農業項目220項,總投資14.2億元,爭取省以上無償投資6.3億元。
六是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積極探索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的新途徑,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實施辦法,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逐步向有序、合理、依法、規范方向發展。截止2010年底,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0.14萬畝,占全市農戶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6%,促進了土地產出率和農業效益的提高。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受益面逐年擴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Files222/BeyondPic/2011-1/26/1101260057c344e7cbd072af5e.jpg)
總的來看,“十一五”時期,是全市農業發展最快、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五年。這五年,全市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機制逐步健全,糧食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主要農產品實現有效供給,農業投入不斷增加,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有效提升,農業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全市農業經濟持續較快發展。近年來的工作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必須把穩定發展糧食、蔬菜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放在“三農”工作的突出地位,必須把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必須把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作為農業增產增效的關鍵環節,必須把發展循環農業作為新時期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必須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堅強保障,必須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我市農業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農業生產經受了干旱、低溫、霜凍、洪災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按照“調結構,興產業,扶龍頭,強基礎,抓改革,促增收”的基本思路,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立足抗災奪豐收,齊心協力,迎難而上,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全市農業工作呈現出許多新亮點。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實現連續7年增產。全市共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68.95萬畝,落實地膜糧食135.22萬畝,其中完成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23.22萬畝,占省上下達任務的110.02%。推廣馬鈴薯脫毒種薯54.25萬畝,建立一、二級種薯擴繁面積11.61萬畝,網棚繁育原種1508畝,新建種薯儲藏庫15座。主要糧油作物良種推廣率達到98%,小麥、玉米良種實現了全覆蓋。實施藥劑拌種216萬畝,推廣無公害農藥94.2萬畝。防治各類農作物病蟲鼠草害1687.6萬畝次,小麥條銹病等主要作物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430萬畝,糧食總產達109.1萬噸,較上年增長4.44%。
──產業基地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新突破。新建“兩棚”蔬菜基地1.6萬畝、特色基地22.5萬畝、“菜藍子”基地4083畝,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00.88萬畝,較上年增加10.08萬畝,總產量達到240萬噸,實現產值28.8億元。無公害蔬菜面積達到25.69萬畝。新建菜籃子超市5個、“一村一品”專業村20個,新創建蔬菜品牌10個。檢測蔬菜樣品9756個,合格率達99.1%。圍繞產業基地建設,采取“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運作”辦法,加大龍頭企業建設力度,新建、改擴建龍頭企業20多家,積極籌建天水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信貸擔保公司和天水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協會,篩選命名了第五批38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協調市農發行、市農行、市農村合作銀行為38家龍頭企業落實貸款2.83億元,龍頭企業生產總值達到32億元。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58家,全市有27家被列為省級示范社,25家被列為市級示范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農業園區建設成效顯著,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并榮獲全國優秀農業園區和2010年全國十大名園稱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航天育種及籽種產業、特色高效生態型園藝產業、農業文化創意產業、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農產品現代物流產業為核心的五大主導產業,具備科技示范、技術創新、信息交流、技術培訓、輻射帶動、旅游觀光六大功能,航天品種國內適宜區累計推廣面積達到124萬畝。市農科所被認定為國家小麥改良分中心和馬鈴薯產業體系建設區域試驗站,共承擔科研項目28項,有5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天水農校在抓好職業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完成農業科技培訓2800人、農民創業培訓100人。全市共完成“陽光工程”培訓8152人,其它培訓21.23萬人。全市共引進農作物新品種770個,試驗、示范新品種121個,推廣后續接班品種72萬畝,建立新品種規模示范基地28.67萬畝。農業科技交流不斷深化,關天經濟區農業協作體成立,院地、校地、院企合作不斷拓展。各縣區農村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全面建立,建成村級信息服務點210個,農業信息服務水平有效提升。
──農業項目工作成效顯著,沼氣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市共新建各類農業項目63項,總投資5.88億元,爭取省以上無償投資2.44億元。項目管理不斷規范,在建92項農業項目進展良好,全部按時間進度完成建設任務,儲備各類農業項目90多項。新建農村戶用沼氣11750戶,全面完成了省上下達任務;開展了農村沼氣“大培訓、大回訪、大維修、大督查”、“質量管理年”、“崗位大練兵”、“技能培訓大比武”活動,沼氣后續服務管理進一步加強。
──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共發放良種補貼3588.52萬元,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1730萬元,補助農民購買農機具8983臺,受益農戶8561戶。不斷強化惠農政策落實監督檢查,依法糾正了一些擠占、截留、挪用和克扣惠農資金的行為。農業綜合執法機構逐步建立,天水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和各縣區執法大隊批復成立。市縣區農業執法部門緊緊圍繞“打假、護農、保糧、增收”主題,積極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出動檢查人員1520人次,發放資料10萬余份,檢查農資市場 342個、農資生產和經營企業631個,查處違法案件35件,查獲假冒偽劣農資30噸,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5.12萬元,有效整頓了農資生產經營秩序。強化農機市場監管,檢查農機市場及綜合經銷點46處、農機維修網點和農機配件經銷戶366戶,查處違規經營戶16戶。加強農民減負監管,有效查處了一批涉農案(事)件,維護了農民群眾合法權益。
──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機作業面穩步擴大。機耕、機播、機收三大農機作業面積分別達到140.64萬畝、30.15萬畝和30.12萬畝,實施深松耕56.5萬畝,機械鋪膜31.95萬畝,機械深施化肥148.5萬畝,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16.36萬千瓦,同比增長6.6%;農機經營服務收入達到6.06億元、純收入達到1.88億元。農機培訓工作成效明顯,完成農機管理和技術人員培訓18478人次,考試頒證1205人,新注冊入戶拖拉機1366臺,拖拉機檢驗率、駕駛員審驗換證率分別達到89.8%和88.28%。創建“平安農機”鄉鎮27個、“平安農機”村290個、“平安農機”戶1545戶,麥積區被農業部評為國家“平安農機”建設示范區。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全面實施,土地流轉步伐加快。各縣區認真貫徹落實《天水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實施辦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81萬畝。流轉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縣區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全部成立,新建鄉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43個,受理農村土地糾紛163件,反映問題全部得到有效解決,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Files222/BeyondPic/2011-1/26/20111251291925.jpg) |
![](/Files222/BeyondPic/2011-1/26/20111254459649.jpg) |
劉來生指出,“十一五”和2010年農業工作成就來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各級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全市廣大農業工作者的扎實工作,在此,我代表市農業局,向各縣區農業部門、市農業局各科室各單位、全市農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市農業經濟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不利因素,農業基礎條件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農業生產不確定性氣候因素增多,糧食產量在較高基數上增長難度加大,基層農技推廣力量薄弱,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尚未形成,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對于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思想上不能有絲毫麻痹,態度上不能有任何懈怠,工作上不能有須臾放松。
劉來生指出,要立足新起點,完善新思路,精心謀劃“十二五”農業經濟發展!笆濉睍r期,是我市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科學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全市農業工作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標,以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把我市建成航天育種示范基地、甘肅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加工城市、西部現代農業示范高地。
“十二五”農業主要預期目標是:農業總產值達到127.3億元,年均增長7.84%;農業增加值達到81億元,年均增長7.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60元,年均增長15%;糧食播種面積達到474.5萬畝,總產達到120.2萬噸,年均增長2%;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25萬畝,產量達到300萬噸;農機總動力達到172萬千瓦,年均增長9%;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8.8億元,年均增長8%;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50個。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要在“六個著力”、“六個提升”上下功夫: 一要著力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要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三要著力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升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四要著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升農業科技轉化能力。 五要著力發展循環農業,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 六要著力抓好農業項目建設,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劉來生局長最后要求,要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扎實做好2011年農業工作。一定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以旺盛的精力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十二五”農業經濟發展開好頭、起好步,努力開創全市農業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周年!
2011全市農業工作總的要求是:按照“發展生產保供給,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轉變,防范風險保安全,改革創新增活力”的基本思路,牢牢把握發展現代農業這個主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做到“三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即千方百計使種植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7%、千方百計使糧食總產達到110萬噸、千方百計使農民收入增長15%,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農作物疫情,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鞏固和發展農業經濟好形勢,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2011全市農業工作總的主要任務是:抓好一項改革,突出兩個重點,推進四個提升,辦好五件實事,推動全市農業經濟跨越式科學發展。 (一)抓好一項改革 就是要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改革。 (二)突出兩個重點 一要增強以糧油生產為主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要提高以蔬菜基地建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水平。(三)推進四個提升 : 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升。 二要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 三要推進農業科技服務水平提升。 四要推進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四)辦好五件實事 : 一是全面完成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面積106萬畝。二是新建城郊“菜籃子”基地5000畝。 三是新建農村戶用沼氣10400戶。 四是抓好航天育種示范區建設。 五是做好農業項目建設。
![](/Files222/BeyondPic/2011-1/26/11012522018c5e981683c13d80.jpg)
會議表彰獎勵了2010年度農業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先進縣區、局系統迎國慶書畫比賽獲獎單位與個人、2010年度先進站所和科室,簽訂了2011年全省農業重點工作目標責任書。 與會代表并參觀了局系統職工書畫展。
![](/Files222/BeyondPic/2011-1/26/20111257462121.jpg)
市農業局副局長、市農科所所長張吉堂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