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lyjt/tu/1.jpg)
近日,“隴右講堂”第16講在天水市秦州劇院進行,特邀中央黨校哲學系教授劉余莉以《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為主題,深入淺出地講述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要素,應該從“心”開始,把“快樂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語言,贏得現場1000多名聽眾的陣陣喝彩。
至此,由省委宣傳部、天水市委主辦的“隴右講堂”已開辦13個月。
如今,“隴右講堂”正以其大眾喜聞樂見的吸引力和傳播力,成為天水思想文化建設的一張名片。
天水古稱隴右,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傳統悠久。多年來,天水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種方式支持社會各界致力于隴右文化的挖掘與傳播,取得豐碩成果。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當代文化傳播方式與途徑的多元化,如何讓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思潮更直接、更深入地走進市民的心靈,讓更多普通市民接受最先進、最前沿的思想,是天水市委、市政府一直探討和思考的問題。
“‘傳播科學思想、解讀時代話題、服務社會大眾、共建和諧天水’是開辦‘隴右講堂’的宗旨和初衷。”天水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光慶說,“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提高市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是核心,以滿足不同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打造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深遠社會影響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為建設富裕、和諧、文明的新天水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正是本著這一初衷,從第一講開始,“隴右講堂”先后邀請眾多專家、學者做客,從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文化學等方面向廣大市民進行深入淺出的普及教育,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甘肅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范鵬所作的《關于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幾個問題》,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博士楊太保教授所作的《泥石流地質災害及其防治》等講座,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作為天水市大型公益性政策理論、科學知識普及教育平臺,“隴右講堂”以主題演講為主,演講和互動交流相結合,贏得大眾的喜愛。一年多來,“隴右講堂”月月開講,目前共講16次,直接聽眾達1萬人次,媒體受眾近30萬人次,使聽眾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思想,提高了文化素養,為創建學習型社會搭建了一個新平臺。“‘隴右講堂’就是我們身邊的大學,本土文化與世界先進思想文化接軌的平臺。”這是一位天水市民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