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報訊 (記者呂華 實習生李丹)昨日,由陜西省文物局、甘肅省文物局、秦始皇陵兵馬俑館等聯合主辦的《渭水之濱 秦隴一脈·關中-天水先秦文化巡禮》在秦俑館開展,其中展出了秦木板地圖等諸多國寶級文物。
在甘肅發掘出土的國寶級文物秦木板地圖可謂整個展覽中的精品。此地圖是1986年從甘肅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7幅地圖中的一幅,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實物地圖。
地圖是用黑線繪制在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圖形比較清晰、完整。這個地圖反映了戰國時期秦國所屬的行政區域、地理概貌和經濟概況。地圖中有關地名、河流、山脈及森林資源的注記有82條之多。
令人驚嘆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這一地區的許多峽谷在木板地圖上仍可以找到,并與《水經注》一書的記載相符。圖中標明的各種林木,如柏、楠、松等同目前在渭水地區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環境也基本相同。
據悉,此次陜、甘兩省文物部門共籌集了18家單位的224件(組)珍貴文物,涵蓋了陶器、青銅器、金器、玉器等品類,時代上起新石器時期,下至秦朝。展品揭示了關中、天水緊密相連的地緣關系、一脈相承的文化淵源以及堅實厚重的歷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