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 統籌發展
加快推進天水市城鄉一體化進程
——在全市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
(2010年6月12日)
![](/Files216/BeyondPic/2010-6/12/1006121901e5a6cda36377ec2c.jpg)
同志們: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中央和省上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有效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今天召開城鄉一體化建設動員大會,目的就是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下面,我就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城鄉一體化,就是在加快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事關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對于加快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努力形成城鄉良性互動、工農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從產業發展看,我市是一個老工業基地,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工業發展基礎相對較好,而農業基礎仍然較為薄弱,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尚不健全,加強農業基礎的任務十分緊迫。從經濟增長看,當前我市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和投資拉動,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一方面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另一方面要把農村作為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重點,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只有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才能實現城市和農村互動發展,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是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的必然選擇。天水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地帶和西安至蘭州兩大城市中點,早在漢唐時期就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大重鎮,是貨通南北、物濟東西的商埠碼頭和物流中心。改革開放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協調發展,集中實施了一批事關城鄉發展的重大項目,狠抓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但農業基礎薄弱、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等問題遠未解決。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04元,相差7528元,差距比例為4.13:1,大于全省4:1、全國3.3:1的平均水平;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493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2252元,相差5241元,全市仍有54萬農村人口處于貧困線以下。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農業、農村本身的發展是不夠的,必須把立足點放在建立新型的城鄉關系、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性矛盾。只有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形成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城鄉要素順暢流動、合理配置的格局,真正建立統籌協調、共同發展的城鄉關系,才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長期持續發展。 第三,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是推動跨越式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我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次核心城市,肩負著發揮甘肅東部橋頭堡作用,輻射帶動隴東南及毗鄰地區加快發展的重任。但是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其他六市一區相比,我市經濟實力較弱、城鄉建設滯后,在整體發展水平上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去年,我們按照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和省委“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戰略部署,提出了“1135”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好這一戰略,推動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因此,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摒棄重工輕農、重城輕鄉的思想,通過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把農業這個基礎做得更加牢固,把農村這個內需市場變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把農民培養成新的創業主體,拓寬發展空間,壯大區域經濟整體實力,推動全市跨越式科學發展,把天水建成經濟實力較強的隴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和關中—天水經濟區西端的重要增長極。
當前,我市正處在加快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全力推進“1135”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時期。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必須進一步增強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從發展實際出發,更加重視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防止重工輕農的片面傾向,科學謀劃,創新思路,深化改革,統籌發展,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Files216/BeyondPic/2010-6/12/1006121904e00bdf916cbbc9f8.jpg)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努力構建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統籌城鄉發展,是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在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中,我們要按照中央和省上的安排部署,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兩項重點工作是積極推進村莊整治和產業發展。村莊整治,就是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基礎條件,統籌發展社會事業;產業發展,就是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揮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形成支柱,形成品牌,形成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基本原則是先行試點、分類指導、穩步推進,政府主導、全力推進,市場帶動、加快推進,以人為本、協調推進。根本途徑是堅持“三個集中”,即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促進新型工業化;推進農民向城鎮集中,促進新型城鎮化;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建立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努力實現城鄉體制基本接軌、城鄉空間布局一體、城鄉產業協調發展、城鄉社會同步發展,城鄉社保相互對接,基本形成以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就業、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為重點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一要著力推進城鄉發展規劃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沒有科學的規劃,就不可能實現有序推進。2009年7月份,省政府正式批準了《天水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第三版),這是全省14個市州中審批的第一個城市總體規劃。各縣區要把規劃編制作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結合“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按照《天水市城市總體規劃》,把城區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來建設、來發展,統籌考慮城鄉經濟實力、基礎設施、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等方面發展現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做到城市和農村在發展空間上同謀劃,基礎設施上同建設,資源要素上同配置,發展成果上同分享。要以總體規劃為龍頭,科學編制城鎮網絡體系、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農村扶貧開發專項扶持等5個專項規劃,構建層次分明、覆蓋城鄉、互聯互通、有機融合的城鄉規劃體系,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科學依據。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要將國家和省上的政策精神同各自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農民群眾的承受能力,使規劃更加切合實際,更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要嚴格執行規劃管理、審批、監督、執法等各項制度,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保證城鄉規劃的嚴格執行。要建立規劃實施的動態評價機制,根據城鄉發展形勢和規劃實施情況,適時對有關規劃進行調整,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要著力推進城鄉產業布局一體化。我市屬于西北內陸經濟欠發達地區,三次產業發展還不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還比較低。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把產業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基本動力,按照一二三產互動、城鄉經濟相融的原則,合理布局城鄉產業結構,統籌協調城鄉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產業對一體化發展的支撐作用。要把發展工業經濟做為城鄉產業一體化的重點來抓,緊緊抓住省上打造隴東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兩大新基地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按照“突出一個振興,建設一區多園,發展六大集群,壯大縣域經濟”的思路,做大做強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建筑材料、醫藥食品等優勢產業,爭取實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重大工業項目,不斷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增強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加快天水經濟開發區和縣區工業園區建設,推動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配套產業向鄉鎮延伸,增強優勢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要把農業產業化作為促進城鄉產業融合的結合點,按照“強基礎、調結構、興產業、扶龍頭、抓改革、促增收”的總體思路,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重點建設一批規模較大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扶持發展大型龍頭企業,加快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努力開拓終端市場,不斷壯大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導產業和馬鈴薯、中藥材、花卉等特色優勢產業,持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要把旅游和商貿服務業作為促進城鄉產業融合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以旅游、商貿流通、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社區服務、房地產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加快培育資金、土地、勞動力、技術、產權等要素市場,增強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的能力。要統籌城鄉市場體系建設,以城區骨干流通企業為龍頭,以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支撐,以農村社區連鎖店、專賣店、便民超市等為基礎,突出抓好甘泉、西十里兩個物流園區和核心商業區建設,打通城鄉雙向流通渠道,形成城鄉一體的市場流通體系。
三要著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我市農村生產發展、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的瓶頸,也是城鄉差距的重要原因和集中體現。要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著力點,針對我市農村基礎設施欠帳較大的實際,按照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的原則,緊緊抓住國家和省上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重點抓好“水、電、路、氣、房”等五件實事,努力使農村基礎設施滯后的局面有明顯改觀。要加快縣、鄉、村公路建設,進一步完善區域骨干交通網絡,不斷提高道路等級和通達深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爭取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強梯田建設,加快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要加快五縣縣城開發,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結合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重點抓好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意見》中確定的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等基礎較好的23個重點鎮建設,逐步完善小城鎮功能,培育發展主導產業,加快城鎮化步伐。其他建制鎮重點發展特色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功能,努力形成以兩區為中心,五縣縣城為骨干,建制鎮和鄉集鎮為支撐,布局合理、層次清晰、特色鮮明的城鎮化發展格局。要建立城鄉一體的污染防治監控管理體系和監管運行機制,加大城鄉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積極推行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要結合我市農村實際,學習借鑒成都、重慶等地的成功經驗,加大村莊整治力度,加快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先選擇一些城郊、川道區基本條件比較好的鄉鎮開展試點,根據農村實際和農民的生活習慣,規劃出住宅區、倉儲區、服務區、活動區、養殖區等五大功能區,完善配套設施,實施集中管理,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良好型的新村莊,促進廣大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