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要并重
——西北師范大學地環院教授石培基談循環經濟發展
天水是我省重要的東部城市,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中的次核心城市,戰略的地位決定天水在將來的發展中必須要加快經濟的發展,而天水又是一個生態環境良好的城市,這就決定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天水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鑒此,西北師范大學地理環境學院院長石培基教授認為,“天水在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及省委區域發展戰略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要并重!
石培基說,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省委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意味著天水必將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而要發展必然會產生污染。石培基認為,要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天水首先要建立循環經濟的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在建設裝備制造業基地及打造新能源加工基地時,必須建立循環經濟,實現工業生產從高消耗、高污染向低消耗、低排放的轉變;要積極做好河谷流域治理,合理利用土地,從源頭上加大對水資源、土地資源等自然資源的保護。
具體到天水的發展,石培基建議,生態是天水旅游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天水在發展旅游時要著重于開發生態旅游;在裝備制造業方面,應該建立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產業園;在生態農業方面,要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進行有機生產,加大環保力度。目前,石培基教授正在制定《天水市土地規劃》,他說天水人多地少,而經濟的發展邊然會導致人口與土地的緊張,天水在今后的發展中要保護和節約用地,要統籌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的關系,優化經濟發展結構,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石培基說,天水是關中——天水經濟上游,又是甘肅的東大門,既與關中各個城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又與我省周邊的平涼、慶陽等地有著極高的關聯度,今后區際間的聯系將進門一步加大,這就要求天水及關中、平涼、慶陽等城市要建立制度上的銜接,從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上采取環保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環境的污染風險,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