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杯”奉獻天水·2009’
十大人物評選候選人事跡簡介
(共15位)
01.馬炳烈 44歲 漢族 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排頭兵”
馬炳烈是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近年來,馬炳烈先后主持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使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在國內高壓開關設備研發與制造領域始終處于領先水平。特別是在輕量化高靠性真空斷路器、小型智能化開關設備、氣體絕緣、大電流開關設備等方面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企業,成為中國中高壓電器行業的領跑者。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知名電器制造商,紛紛涌入,國內不少優秀的制造企業或被兼并,或被收購。在此逆境中,馬炳烈審時度勢,提出了“一全三化(全系列化、充氣化、智能化、數字化)”、“一大三高(大電流、高參數、高電壓、高海拔)”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戰略,主持研發了一大批達到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品,填補了國內高壓的空白,不僅替代進口,而且大量出口澳大利亞、冰島等發達國家以及亞洲、非洲等26個國家和地區。
馬炳烈主持完成省級以上鑒定項目82項,其中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6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項、其它省列項目12項。他主持研發的技術申請發明專利11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9項。以這些技術為基礎,公司實現了多方面的技術轉型。馬炳烈主持完成的項目科研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近三年來實現實現產值25560.38萬元、出口額1190萬美元、利潤1646萬元,稅收1032萬元,新增就業232人,每年為當地提供6000萬元的配套件訂單,為當地電工企業的集群化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7年被市政府評為“天水市科技功臣”、2007年2月被國務院評為國務院津貼專家,2009年被評為甘肅省領軍人才。
02. 王晉 :男、44歲、漢族、天水計算機專修學院院長、工程師
做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志愿者
曾在國企擔任技術員的王晉,17年前毅然辭職,辦起了如今已擁有逾千萬元資產的天水計算機專修學院,一步步實現著自己興辦教育、回報社會的人生理想。
90年代初,計算機剛剛進入天水,王晉便把創業的目標鎖定在這一領域。靠著僅有的3000元錢,轉讓的一臺二手電腦,租用的一間不足12平方米的小屋,辦起了自己的電腦技術服務部。隨著業務擴大,在市科委等單位的支持下,他相繼承擔并完成了一些省、市科技攻關項目,其中《行政事業單位工資管理系統》、《以票管稅計算機申報系統》等軟件填補了省內空白,獲得了不同級別的科技進步獎,并得到了廣泛應用。
隨著原始資本的積累,王晉把二次創業的目標鎖定在了興辦教育上。1999年,他傾其所有購置了1300平方米的辦學用房、60多臺電腦及教學設備,創辦了自有場地、師資、設備的民辦高校—天水計算機專修學院,并為學院制定了公益辦學的發展思路。幾年來,該學院免費開辦電腦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下崗人員5000余人。開辦少兒培訓班30多期,使3000余名兒童走進了電腦世界,并且先后出資20多萬元實施了天水市“跨世紀之行”和“新世紀之行”全民素質現代化培訓工程,義務為各界人士提供現代科技及計算機、英語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服務。為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市的普及、推廣、應用作出了一定貢獻。
2002年以后,他本著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立志做一名“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志愿者。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決定,他聯合社會各界成立了天水市創建學習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并被推選為會長。他自籌資金開辦了《甘肅省繼續教育》網站,并受邀到蘭州、酒泉、臨夏以及河北唐山等地和我市部隊、廠礦舉辦講座30多場,宣講終身學習理念,倡導學習化生存方式。針對全民學習理念,他先后出版了四部教材。聯合市總工會和團市委在職工和青年中開展“讀書贈書”活動。2006年自籌資金100萬元,在我市開展“幼才保護”和“教育移民”工程,使200多名農村特困初高中輟學畢業生得以免費上學并順利就業。
現在,他又籌資了200萬元,即將成立“甘肅省建設學習型社會研究會”和天水市全民“學習城”的建設工作,以推動我省學習型社會建設事業向更廣、更深程度發展。
他的無私奉獻得到了社會的肯定,王晉先后當選為省市人大代表,被授予省市勞動模范、第五屆甘肅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國優秀青年興業帶頭人等光榮稱號,2005年5月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殊榮。
03.劉麗娟 (女) 29歲 天水市清水縣殘疾人聯合會干部
在鳥巢接受掌聲劉麗娟
1984年出生于清水縣紅堡鎮麻池村,現為國家女子坐式排球隊隊員,2008年中秋夜,國家女子坐式排球隊在北京殘奧會排球比賽中獲得冠軍,劉麗娟和隊友一起圓夢,并接受了現場觀眾排山倒海般的掌聲。
劉麗娟自幼患病,落下終身殘疾。因為經濟原因,她讀完初中課程,沒有去讀高中,但她從未放棄學習的念頭,自學完成高中課程,并取得了西北師范大學文秘專業自考大專文憑。
2002年8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劉麗娟與坐式排球結下了不解之緣。9月份,她以主力的身份代表天水市參加甘肅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在這次比賽中,她們獲得第二名。2003年7月,在重慶壁山,劉麗娟以甘肅省隊隊員的身份,參加了全國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坐式排球預選賽,全隊取得第四名;2004年6月,她以省隊隊長的身份在浙江嘉興參加了“交通杯”全國坐式排球錦標賽,全隊獲得第三名,劉麗娟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2005年9月,在家鄉天水參加了“麥積山杯”全國坐式排球錦標賽,劉麗娟所在的甘肅隊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2006年4月,劉麗娟參加了第七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坐式排球預選賽,她和隊友獲第二名。
2008年9月,劉麗娟參加了北京殘奧會女子坐式排球比賽,獲得冠軍,國家女子坐式排球隊被國家評為“五一勞動集體獎章”、“五四杰出青年集體貢獻獎”、“CCTV體壇風云人物提名獎”。劉麗娟被甘肅省政府評為“備戰及參加2008年北京殘奧會先進個人”,獲得省工會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被省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2007年,她被清水縣評為“十大自強模范”。
04.宋建榮 男 46歲 漢族 中共黨員 天水市農科所副所長、研究員
踐行“科學發展觀”獻身農業科研
宋建榮從事農業科研工作25年來主持育成新品種(系)48個,在天水及周邊地區累計示范推廣種植1800多萬畝,新增社會效益2.8億多元,為天水市及周邊地區小麥生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多年科研工作中共選育出優良株系近20000余個,提供鑒定品系近千份,參加區試品系近百個,參加和主持育成新品種(系)48個,累計示范推廣種植1800多萬畝,新增社會效益2.8億多元。作為小麥育種主持完成人,其中育成的冬小麥新品種中梁17號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梁12、13、15號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中梁14號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從1996年主持育種工作至今,育成的中梁21號、22號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別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育成的新品系中梁24號在2005年獲天水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梁25號2007年獲天水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年主持的國家星火重點項目“天水旱作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通過省級技術鑒定,研究水平達到國內領先;2009年主持的省農業廳科技創新項目通過省級技術鑒定,研究水平達到國內先進;2009年主持的“冬小麥新品種中梁9996選育”項目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研究水平達到國內領先,2009年農業部立項的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天水分中心建設項目正式完成并掛牌運行。
05.汪聚應 男 43歲 漢族 中共黨員 天水師范學院文史學院教授、教務處長
獻身古文學研究的楷模
汪聚應 ,天水師范學院文史學院教授,現為教務處長,學術帶頭人,中國古代文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唐文化研究所所長,西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省語言文字工作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專家庫專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2004年被評為甘肅省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等。
多年來,汪聚應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的研究,在學術界反響較好,在《文學遺產》等國家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三部。論文《唐人詠俠詩芻論》在國家權威刊物《文學遺產》2001年6期發表后,2003年1月獲甘肅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唐人之任俠》、《諸子思想與中國俠的人格精神》等系列論文2002年12月獲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獎二等獎。2006年11月,“唐代的任俠風氣與文學創作”(系列論文5篇)獲天水市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8年《唐代俠風與文學》(專著)獲甘肅省高校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曾主持省、廳級以上科研項目7項,2004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資助資金8萬元,2006年已完成結項,其成果《唐代俠風與文學》200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06.李寧民 男 46歲 漢族 中共黨員 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副局長 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文博副研究員
投身“文保”寫忠誠
李寧民現任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副局長、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他擔任館長幾年來,開拓進取,務實創新,在組織實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水伏羲廟和胡氏古民居(南宅子)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開展以伏羲祭祀活動為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征集社會流散文物,科學研究和文物藏品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到國家和省、市級表彰獎勵。
2002年以來,市博物館在李寧民的帶領下,根據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結合博物館實際,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以伏羲文化為龍頭的旅游產業發展目標,積極開展了科學規劃工作。先后制定了《天水伏羲廟保護維修工程設計方案》、《天水南北宅子保護維修工程設計方案》、《天水南北宅子安全防范工程設計方案》等方案及市博物館2010年發展目標等近期和遠景規劃。
李寧民先后主持實施伏羲廟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完成了南宅子文物保護維修工程,籌建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創了民俗文物保護和展示的新路子;主持社會流散文物征集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搶救保護了一批社會流散珍貴文物和民俗物品;組織籌辦伏羲祭祀活動,開展以伏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主持館藏文物科學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工作,提高了博物館館藏文物的現代化、專業化管理水平;主持“中華始祖文化園”建設項目前期工作。
2005年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表彰為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備案工作先進集體,李寧民被國家文物局表彰為先進個人。2007年,伏羲廟、南宅子被中華民族促進會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評為全國首批30家旅游文化示范基地之一。2008年,市博物館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旅游研究中心、中國品牌展播活動辦公室和亞太地區休閑產業協會聯合授予 “改革30年——中國最有價值的旅游品牌”獎,李寧民榮獲“改革30年——感動中國十大旅游領軍人物”稱號。2009年,在共和國旅游文化杰出單位人物評選活動中,博物館榮獲“中華旅游文化杰出貢獻獎”、“中華旅游文化品牌博物館”稱號,李寧民榮獲“共和國旅游文化杰出人物獎”,甘肅省2009年領軍人才。
07.李勤英 女 36歲 漢族 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蔡家寺村村民
高山上盛開美麗的花
有誰能想到,一個中醫臨床專業畢業的女大學生,不到醫院找工作,過舒適的日子,卻自籌資金100多萬元,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建設了10個林業基地,綠化荒山1.5萬畝,植樹141.25萬株,綠化公路80公里,帶動100多名農民就業;又有誰能想到,為了建設這10個造福人類的綠色工程,這名女大學生受盡了怎樣的磨練。她就是“生態中國十大人物”、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天水市“十大杰出青年”、甘谷縣新興鎮蔡家寺村的李勤英。
畢業于甘肅中醫學院,學習中醫臨床專業的李勤英,先后從事過幾項工作,但她認為都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2004年,省林業廳下達全省6個萬畝優質鄉土樹種示范區工程項目,甘谷是這6個工程示范區之一,縣上決定公開進行項目承包。當李勤英得知這個信息后,馬上赴大莊、安遠、西坪3個鄉鎮項目區考察,經過分析研究,她決定承包大莊鄉朱權村3000畝荒山禿嶺的整地和綠化項目。
2007年3月的一個星期日,李勤英騎著摩托車帶著7歲的兒子去檢查公路綠化,當行使到一個彎道時,由于前方視線不清,加之對面來車,摩托車突然沖向路邊,眼看就要沖向深溝,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摩托車沖到路邊的沙堆上,她和兒子摔倒在地,血流滿面,經醫院診斷,她多處骨折,兒子擦破了皮。
辛勤的汗水結出了豐碩的成果。5年來,李勤英已經建成了大莊朱權村臭椿林、八里灣白虎岔梁荒山綠化、安遠荒山綠化、南北兩山綠化、蔡家寺綠色果園等10個生態防護林基地和綠色果園基地,共綠化荒山15000畝,栽植柏樹25萬株,香花槐、刺槐49萬株,臭椿66萬株,蘋果1.4萬株,共計141.25萬株;綠化甘通公路、安禮公路、朱權到四方公路3條,總長80公里。每年雇傭農民工100多人、管理人員15人,5年來共為農民工發放工資230多萬元,使100多戶農民通過造林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自己也通過營造生態防護林、建設綠色果園基地,收入40多萬元,真正成為甘谷縣有名的造林大戶和造林工作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