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全力推進農民增收
——訪天水市政府副市長彭鴻嘉
《直播天水》視頻截圖
記 者:彭市長,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總體發展形勢?
彭鴻嘉: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抗旱保春耕為中心,以確保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狠抓各項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實,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良好。全市第一季度農業總產值9.12億元,同比增長6.83%,第一產業增加值5.4億元,增長6.9%,農民人均收入613元,增長12.87%。
記 者:目前要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還面臨著哪些矛盾、困難和問題?
彭鴻嘉:一是農民收入總體水平低。2008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分別是全國和全省的45%和80%,分別低2613元和532元;城鄉居民收入由1984年的1.56:1擴大到2008年的4.21: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貧困面較大,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任務艱巨。
二是農村生產要素外流嚴重。大量的農村積累通過購買生產生活資料、子女教育、看病就醫等渠道流向城市,形成了對農村資金的“抽血”現象。
三是農民外出就業壓力加大。今年,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擴散,一些勞動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業用工規模大幅度縮減,對農民轉移就業的沖擊較大。當前農民工就業存在著用工需求減少和工資水平下降的雙重壓力,依靠外出務工拉動農民增收的渠道受阻,空間縮小。
四是農產品價格下行嚴重。目前農產品還處于需求萎縮、供需失衡、價格低位徘徊的狀態。如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2%。同時,農用物資價格依然處于上漲的趨勢,農業比較效益呈下降趨勢,靠市場來調動農民積極性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手段受到了嚴重制約。
五是受干旱影響,越冬作物苗情出現下滑。去冬今春以來,我市遭受到了近十年未遇的大旱。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達238.44萬畝,占越冬作物總面積的91.4%,造成部分小麥死苗和油菜缺苗,有9.54萬畝需要改種,對全年糧油豐收造成一定影響。
六是主導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形勢非常嚴峻。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市不少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效益下滑。現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對農民發展主導產業的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記 者: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如何突破難點,科學發展,確保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彭鴻嘉:
一是實施規模化經營戰略。擴大果品、畜牧及蔬菜三大主導產業的生產規模。把畜牧業作為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大力發展養殖專業村、養殖小區。到2012年,發展各類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450個、規模養殖場1200個,全市規模養殖的比重達到50%以上。以花牛蘋果、高酸度蘋果、蜜桃、葡萄、核桃、大櫻桃、花椒等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調整優化果樹品種結構,努力提高果品的產量和質量。力爭到2012年,全市果園面積達到300萬畝。堅持以現有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為輻射源,不斷擴大范圍,形成數量充足、質量優良的優質蔬菜生產基地群體。到2012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
二是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做大做強重點龍頭企業,支持中小型、成長型重點企業加快發展步伐。力爭到2012年全市建成2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100家國家級、省級及市級以上龍頭企業。
三是實施項目引領戰略。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機遇,按照國家、省上的產業政策和項目信息,選擇一批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大項目、好項目,千方百計爭取國家和省上更大的投資。
四是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抓緊形成與特色產業相配套的區域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下大決心突破加工環節,著力提高科技含量,開發系列產品。加快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大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五是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要加大宣傳力度,使黨的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加大普及的力度,做到不折不扣,真正發揮政策的激勵和扶持作用。六是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要把改革作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積極、主動、穩妥地推進農村各項改革,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