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頻頻遭“開膛” 路面補疤多又多
城市道路何時不再“天天挖溝”
洪波文/圖
【新聞背景】
2003年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圍繞“發展大城市,建設隴上最佳人居環境城市”的目標,我市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當年,為改變秦州城市中心區路不平、水不暢、燈不亮、環境差的背街小巷道面貌,秦州區建設部門陸續開始對部分巷道及相關路面進行改造、整修。迄今為止,城區內80多條道路、巷道的整修改造任務已基本完成。
2008年開始,區建設部門又對城區主次干道及部分人行道進行整修改造。
面對政府實施的民心工程,大多數的市民表示認同,為之欣喜,可隨之而來的新建道路頻遭被挖的現象,卻讓他們在感嘆之余平添了更多的憤慨。
近一段時間,本報熱線不斷接到熱心市民打來的電話,反映由于道路開挖施工給他們生活帶來的不便。近日,記者就我市秦州城區道路遭遇開挖現象進行調查,發現不少道路、巷道屢遭“開膛”,原本修建一新的道路傷痕累累,市民對此意見紛紛。
記者發現,除了最近新修的主要街道外,城區很多巷道也有被開挖施工的情況。原本平整的道路溝壑縱橫,即使修補工作做得仔細,但補過的痕跡仍然明顯。
【記者調查】
好好的路又被開挖
市民困惑:有沒有規劃?
“光明巷改造也沒幾年,更何況青年南北路的改造是前半年才剛完成的,怎么就又被挖了呢?”11月21日,郭先生來電反映光明巷近一段時間由于安裝天然氣管道,路面被開挖出一條很長的溝,一直通向青年南路。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開挖現場看到,光明巷被挖的長溝一頭通向巷道深處,一頭挖到光明巷與青年南路的轉角處,那里兩位施工人員正在砌燃氣表井。整條挖開的長溝兩邊及人行道上堆滿了石塊、土和建筑垃圾,其中一段已填上了土,仍有部分因管道未安裝完成而敞著。據施工人員講,這次安裝管道主要是為了給蘭天商廈供天然氣,很快就能完工。
11月28日,記者再次來到光明巷,雖然管道安裝已經完成,路邊挖出的建筑垃圾已被清理,溝里也全部填上了土,但道路路面的硬化卻仍未進行。
一位正在清掃道路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光明巷自開挖到現在已經近1個月了,可開挖后的路面仍未進行硬化鋪設。另外,由于開挖產生的泥土增加了她們的工作量,讓她們在清掃時備受路人及商戶的責難。這位環衛工人說:“現在是不清掃不行,可一清掃就難免會招來附近商戶及行人的怨言,這讓我們很難做。”
住在光明巷的李大爺報怨說:“好好的路,今天修,明天挖,后天補,都成了咱們這兒的一大特色了,相關部門究竟是怎么規劃的!”
永慶路新修一年又留傷疤
整修巷道更是頻繁被挖
據了解,2007年是我市對道路、巷道整修治理力度最大的一年,當年僅秦州區就對城區內18條巷道進行了整修,完成了56條道路、巷道的路燈安裝。永慶路、后寨的整修都是這一年進行的,到目前為止也就一年多的時間,仍沒有逃過被再開挖的命運。
在永慶路記者看到,這條新建的道路從十字路口開始,就在馬路中間開挖溝壑并留下一條近兩米寬的補疤,一直貫通到慶華園大門口,形成一個特大的7字,同時補疤周圍還伸展出不同形狀的補疤。其中在慶華園大門口的補疤明顯高出原路面,十分粗糙,與原路面形成強烈的對比。
記者在路邊采訪了家住慶華廠的胡大媽。她氣憤地告訴記者:“我記得這條路是去年剛修的,修好的那天我和老伴還專門在路上走了走,附近的居民也都很高興。可還不到一年時間,就有單位開始在剛修好的路上挖溝了。我真不明白,這些人為什么偏要在道路修好后挖路鋪設管道,為什么不與修路同步進行呢?”胡大媽又說:“我也搞不清政府是怎樣來管理道路挖掘的事?但這畢竟是新修的道路,難道就沒有相應的法規來制約這種開挖行為嗎?”
張先生則說:“我覺得相關部門應嚴格審查開挖道路施工行為,否則,一條道路剛修好就馬上遭到破壞,這等于是在浪費政府和人民的錢。”
隨后,記者又來到后寨,在巷口很短的一段斜坡上,新整修過的路面就有四、五條開挖后留下的疤痕及坑洼,部分被挖的坑洼上面還沒有鋪設水泥。像尚義巷這些整修較早的巷道內,路面補疤更是縱橫交錯,留下一道道高低不平的路坎。
皇城路補疤貫穿全程
修補時間長回填速度慢
11月28日,記者在秦州區市政設施管理處了解到,在被開挖的道路中,補疤面積大,且回填質量及速度不太好的要算皇城路了。
記者隨即來到皇城路上,看到這條道路以北的路面從西至東留下了一條條因挖坑造成的道路補疤,幾乎貫穿了整條道路。這些補疤忽寬忽窄,絕大多數高出原路面,在路面上形成一條刺眼的疤痕。此時仍有施工隊正在進行路面的硬化工作,還有一部分被挖開的路敞開著,開挖后產生的建筑垃圾仍堆積在路邊。
一位在路邊修鞋的師傅告訴記者,這條路挖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聽說是埋天然氣管道,可管道埋好之后就沒人管了,挖開的路影響附近居民出行,很多人都在報怨,最近才開始硬化路面。
“唉,本來修的挺好的一條路,現在被挖成這樣,人看著真可惜。”修鞋師傅嘆息說。
等著修鞋的董女士接過話說:“美不美觀我覺得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路被挖了之后回填的質量要好。”她告訴記者,前幾天她看見那些施工人員在填溝時,把原先挖出的一些碎瀝青塊又填進去,然后再在上面鋪一層薄薄的瀝青。她說:“雖然我不太了解鋪路的原理及程序,但我覺得這樣施工肯定不符合路面硬化標準,如果時間一長,路面損壞再影響到底下的天然氣管道,那可就危險了,真希望政府部門能好好管一管!”
【部門說法】
秦州區市政設施管理處:開挖現象根治有難度
據秦州區市政設施管理處高主任介紹,目前,造成城區道路開挖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情況:中石油天然氣管道鋪設造成的開挖;城市道路建設改造過程中的開挖;房地產開發單位正在建設中涉及到的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方面的開挖;市政基礎設施由于舊管網老化改造時的開挖。可以說這些都是非挖不可的,建設道路是為服務百姓,而管網的改造建設也是為服務百姓而做的。
不過,道路一經挖開,尤其是那些鋪設瀝青路面的道路,就很難再復原,而且對道路質量也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市政設施處在管理時對道路的開挖,一直遵循能不挖就不挖的原則,但為了不妨礙正常的項目建設,他們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通過督促施工單位合理規范的開挖,及時保質保量的修復,以減少開挖對道路及市民造成的影響。同時,市政設施處自籌資金開辦了瀝青混凝土攪拌廠,并與有開挖意向的管網單位簽訂協議,積極配合,對部分因搶修管道造成的破損路面進行及時修復,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開挖后回填質量差的情況。
目前群眾反映最多的就是中石油的開挖,可天然氣工程亦是民生工程,是一項對市民有益的工程,由于它是新進入的,其燃氣管道在我市原先規劃建設的城市管網中仍是個空缺,現在要對部分路面或新路進行開挖也是一種需要。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天然氣管道建設開挖過程工期長、開挖面積大,施工過程亦存在不太規范,且回填質量差的情況,給市政設施處的管理也帶來了難度。
秦州區建設局:長期規劃避免被挖
12月1日,記者從秦州區建設局管理股了解到,目前秦州區內道路挖掘審批的程序為:需要開挖的單位向秦州區市政設施管理處申請,經市政設施管理處現場堪查、審核后報區建設局審批。
記者從工作人員提供的《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98號)中看到,其中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因工程建設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應當持城市規劃部門批準簽發的文件和有關設計文件,到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辦理審批手續,方可按照規定挖掘。新建、擴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內、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內不得挖掘;因特殊情況需要挖掘的,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
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對于需要道路挖掘的審批,管理股都是按《條例》規定執行的。近兩年有關道路挖掘的審批中,最多的就是中石油管道鋪設的審批,其次就是供暖前期供熱管道的搶修及供水管道搶修的審批,其他的并不太多,這些基本都屬于基礎設施建設。
秦州區建設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城市供水、排水、燃氣、熱力、供電、通信、消防等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種管線、桿線等設施的建設計劃,應當與城市道路發展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相協調,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則,與城市道路同步建設。
近兩年在城市新建道路建設中,政府及相關部門也考慮到了這些因素,在規劃整修道路時都相應提前預埋及完善了配套各類管網,因此道路亂挖現象較以前有所改觀,但由于種種原因,要徹底根除仍不容易。
一般在道路整修過程中,建設部門會在建設初期給道路沿途涉及到的管網建設單位發出書面通知,要求其能配合建設,從而避免日后發生新修道路即被開挖的現象。但由于一些單位因資金或立項規劃等因素影響,使配套管網建設與道路整修難達成一致,從而導致道路開挖現象在所難免。目前,建設部門也只能從回填質量、設制圍欄及不影響周邊衛生上加強督促。他們呼吁,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市基礎設施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就需要各管網單位都能做好規劃,其管網的鋪設應盡可能與城市道路建設同步進行。這種一次性到位鋪設,不但會減少成本的浪費,從長遠角度來看,長期的合理規劃,將會使企業及百姓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