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聚關中—天水經濟區
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
借助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一歷史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發展以特色農產品為主的現代農業,是我市加快農業發展,農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現代農業 鋪就農民小康路
![](/Files206/BeyondPic/2008-11/26/0527125.jpg)
順應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我市在實施農業穩市戰略的同時,將著力在發展現代農業上有大的突破。
記者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天水市發展規劃》中看到,我市發展現代農業,將按照“南林、北果、西菜、東牧”的基本農業產業布局,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及生態環境,健全農村科技教育服務體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林果、蔬菜、畜牧三大主導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依托天水市農業資源優勢和產業化基礎,重點發展以花牛蘋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秦州雙孢菇、甘谷辣椒、花卉、食用菌、甜玉米、核桃為主的特色農產品生產,使天水市成為西部地區大中城市和隴海沿線城市連綿帶的有機食品供應、休閑觀光、綠化美化和生態涵養基地。依托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實施一批以航天育種為主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工程,在良種繁育、設施農業、生態農業、抗旱節水、疫病防治、農副產品加工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特色產業園和農產品產業帶,使天水成為西部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要走現代農業的發展之路,必須要有大項目引領,達到經濟效益的增長極。《關中—天水經濟區天水市發展規劃》中,農業發展項目主要有蔬菜產業開發、循環農業示范推廣、馬鈴薯產業綜合開發、花卉產業開發。10萬頭優質奶牛生產基地、百萬頭優質商品肉牛生產基地、千萬頭優質豬肉基地、綠色禽蛋基地、畜產品生產安全保障體系、200萬畝優質飼草基地及飼料生產加工。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會對我市發展現代農業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也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搭建了金橋。
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
天水如何發展現代農業?天水市委黨校教師李克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首要任務,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按照現代農業的這種要求,天水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主要應以“一特四化”為抓手,即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走產業化布局、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技能化培訓的發展路子,通過加強農產品的優良品種推廣,提高農產品品質,打造知名農產品品牌,進行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產業化經營,達到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高效農業目標,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李克錫說,關中-天水經濟區天水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天水今后農業的發展目標,就是把天水打造成為甘肅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城市,因此,天水要發展現代農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天水農業資源優勢和區位條件為基礎,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龍頭企業,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促龍頭的局面。二是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培育支柱產業。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林、北果、西菜、東牧”的農業產業化布局,按照農業標準化生產,依靠科技進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生產基地,特別是要通過土地經營權的流轉,達到生產規模化和經營集約化。三是進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場,建立長期、穩定和廣闊的銷售渠道。抓好重點專業市場建設,按照蔬菜、果品、畜牧等產業要求建好各類市場。要加強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如成立果農、菜農、養牛、養豬等協會。要大力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拓寬信息渠道。要利用新聞媒體、網絡、手機短信建立暢通的農產品信息網絡。四是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資金困難問題。要用工業化思維、商業化運作來謀劃現代農業的發展,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同時利用國家支持農業信貸的有利政策,解決一大批農產品中小加工企業的貸款需求,并通過農村貸款公司和信用社,支持產業大戶的資金需求,也可通過項目財政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的發展。五是抓好農民的技能化培訓。現代農業要求要有高素質的農民,他們不僅要懂生產、會管理,還要會闖市場搞經營,所以對糧農、果農、菜農、菌農、花農、牧農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是搞好生產的前提。此外,還要進行市場營銷、產品包裝等方面的培訓,這是產品成功走向市場的重要環節。六是抓好名牌產品培育。重點把花牛蘋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甘谷辣椒、秦州雙孢菇、張家川清香牛肉、武山韭菜、麥積元龍花椒等名牌產品做成拳頭產品,走出天水,打向國內外市場,使天水成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及西部大中城市的有機食品供應城市。七是把天水農業高新產業園區辦成西部一流的農業高新園區,這是展示天水現代農業的一個窗口,也是天水以航天育種高新農業、觀光旅游農業的一個基地,將來也可以發展成為股份制的現代農業公司,在上海或深圳證券市場上市融資,讓它成為天水現代農業的一個成功典范。
天水農業高新示范園區的楊文元說,借助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園區將以現有示范區開發規模為基礎,以建設省內最大、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目標,集聚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規模性、循環性、生態性于一體,發揮示范作用。同時,以縣區現有的園區為基礎,建立輻射區,帶動發展五個產業帶,即渭河川區精細蔬菜產業帶、南部山區花牛菜果產業帶和特種蔬菜產業帶、北部冷涼山區畜禽養殖產業帶、北部淺山區特色果品產業帶。探索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實現農業生產經營和組織方式的創新,推動農業產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和集約化,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為推動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發揮示范作用。
“發展基地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真正讓農民嘗到了甜頭。”麥積區中灘鄉一位李姓農民說,過去田里是“一色青”的農作物種植,收了小麥種玉米,收了玉米種小麥,效益很低。這些年來,在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科技人員的指導下,我們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在糧食生產中提高小麥良種繁育的比重,收入在原來種小麥的基礎上增加了二三成。
“目前,園區已在全國25個省區累計推廣航天蔬菜68萬畝,實現農業增值3億多元。同時,‘基地’航天育種產品不但進入了產業化,而且實現了研發的良性循環,每年都有新品種推出,航天蔬菜,真正成了農民的致富菜。”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的胡小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相信,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將會給天水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助推天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策劃:肖勇 劉欣 執行:孫有生 王惠玲 甄娜 楊曉斌 劉蕾 趙蔓 張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