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天水經濟區的設立和建設,將巨大的發展機遇呈現。毫無疑問,作為國家宏觀視野注目下的天水,因為身份的變化,而有了更加巨大的使命和責任。
渭水奔流向東,時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口和面積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占14%和21%的天水,注定將承擔更多。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作為經濟區重要成員的天水,不但是整個“渭水新區”中的次核心城市和重要的發展極,而且更是隴東南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能源大通道,身上肩負著發揮我省東部橋頭堡作用,輻射帶動隴東南及毗鄰地區加快發展的巨大重任。
正是基于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圖謀自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神圣使命,最近一段時間,我市根據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的《規劃》稿,并結合我市“十一五”規劃評估情況,組織市直20多個部門和單位,編制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天水市發展規劃》,從最為宏觀的戰略構想層面,為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嶄新的戰略構想業已浮出水面,它的論證和落實,也將在日后更加縝密和慎重的詮釋中得到更完備、更完善的體現。然而,我們透過潛藏在嚴肅文字后面的意義,似乎已經看到了一條嶄新的發展大道,正在我們面前展現、形成。
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每一次脈動,都帶給我們由衷的興奮與激情,因為我們關注著、期待著……
一核二軸五走廊
大手筆 繪就天水嶄新藍圖
·總體思路·
圍繞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天水市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西部裝備制造業聚集城市、區域現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肅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環境城市、國家重點旅游城市六大目標,發揮交通區位、制造加工業、特色農業、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六大優勢,實施工業強市、農業穩市、商貿活市、旅游富市、科教興市五大戰略,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小康抓“三農”、和諧抓民生四大舉措,搶抓歷史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加強合作交流,擴大對外開放,逐步把天水市建設成為關中-天水經濟區特色鮮明的經濟文化大市。
·空間布局·
重點建設“一核、二軸、五走廊”,形成以軸線為紐帶、以走廊為依托、以產業為支撐的隴東南經濟圈。
●一核
即天水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次核心區,不斷增強對隴東南地區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二軸
隴海鐵路沿線寶雞-天水-甘谷-武山經濟帶,建成甘肅東南部發達的城市連綿帶和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集聚帶;
平涼至天水、天水至隴南鐵路沿線崆峒-西峰-張家川-清水-天水-武都-成縣經濟帶,建成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屬、新型建材、醫藥食品、特色農業和生態保護為主的產業集聚帶。
●五走廊
一是以天水-平涼高速公路為軸線的麥積-清水-張家川-華亭-崇信-涇川-正寧城鎮與產業發展走廊;
二是以天水-銀川高速公路為軸線的天水-秦安-莊浪-崆峒-固原城鎮與產業發展走廊;
三是以天水-隴南高速公路為軸線的天水-成縣-武都-文縣城鎮與產業發展走廊;
四是以天水-十堰高速公路為軸線的天水-徽縣-兩當-鳳縣城鎮與產業發展走廊;
五是以天水-寶雞高速公路為軸線的秦州-麥積-寶雞城鎮與產業發展走廊。
·產業重點·
按照“調整結構、做強產業、區域集中、拓展擴張”的原則,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發展特色鮮明、潛力巨大、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產業,促進實現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實施振興裝備制造業行動計劃和“10強50戶”工程,全力抓好華天電子、星火機械、長城電器三大工業產業園建設,著力打造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加快發展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建筑建材等五大工業集群,推動主導行業規模化發展,不斷提高全市工業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以天水為集中布局區域,重點發展以數控機床、鍛壓機械、工程機械為主的機械制造產業,以智能化中高壓開關柜、輸變電設備為主的電工電器產業,以電子及通訊設備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研發開拓重型汽車、飛機零部件、風力發電設備零部件等裝備制造業新領域,把天水建成全國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依托天水科技基礎,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天航空配套、新材料等四大領域,實施集成電路、半導體、航空、航天、生物等產業化工程,形成以天水為核心、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支撐的隴東南高技術產業開發帶,提升高技術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和先導作用。
充分發揮天水國防科技工業制造和研發的優勢,以軍民通用化、標準化技術為重點,加強軍民結合和軍非合作,把天水建設成為軍民互動、軍地融合、寓軍于民的軍民軍地一體化國防工業體系。
依托平涼、慶陽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通過建設天水-平涼鐵路,將煤炭運輸到天水,發展天水火電產業和煤化工產業,優化隴東南的資源布局和產業結構,把天水建成經濟區內能源化工基地。
有效利用隴南及天水的鉛鋅、鉬、鋁、銅、黃金等礦產資源,積極發展有色、稀有新材料等礦產采冶和精深加工業,使天水成為西部重要的有色加工制造業基地。
圍繞天水市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果品、葡萄酒、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蜂產品、特色蔬菜、食用菌、馬鈴薯、中藥材深加工,把天水建設成為甘肅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
依托天水市現有資源和骨干建材企業,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特種水泥、散裝水泥及水泥制成品,延伸水泥制成品產業鏈條。充分發揮石灰石、陶土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非粘土空心磚、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墻體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溫隔熱材料、裝飾裝修材料等新型節能產品,深度開發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工藝陶瓷產品,把天水建成隴東南新型環保建材基地。
二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按照“南林、北果、西菜、東牧”的基本農業產業布局,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及生態環境,健全農村科技教育服務體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林果、蔬菜、畜牧三大主導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依托天水市農業資源優勢和產業化基礎,重點發展以花牛蘋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秦州雙孢菇、甘谷辣椒、花卉、食用菌、甜玉米、核桃為主的特色農產品生產。使天水市成為西部地區大中城市和隴海沿線城市連綿帶的有機食品供應、休閑觀光、綠化美化和生態涵養基地。
依托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實施一批以航天育種為主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工程,在良種繁育、設施農業、生態農業、抗旱節水、疫病防治、農副產品加工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特色產業園和農產品產業帶,使天水成為西部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三是做旺商貿流通產業。依托天水中心城市,加快構建交通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網絡等功能齊全的現代物流體系。加快物流園區、商務會展中心等重點建設項目,新建擴建一批批發市場、農村集貿市場和大型現代超市,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商貿流通網絡,提高天水作為隴東南商貿流通中心的輻射力。
四是壯大特色旅游產業。充分利用關中-天水區域相通,人文歷史相連,自然、人文旅游資源豐富的特點,以尋根祭祖文化和古絲綢之路文化為紐帶,以中華文明之源為主體形象,重點開發建設以西安黃帝陵-寶雞炎帝陵-天水伏羲廟為主的尋根祭祖精品旅游線;以太白山、小隴山、關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依托、寶天高速公路為通道的寶雞-天水生態休閑觀光旅游線;以絲綢之路為主線,以麥積山石窟、大象山、水簾洞等為重點,與西安大唐文化、寶雞法門寺佛教文化對接的佛教石窟藝術旅游線;以隴東南第一道觀-天水玉泉觀和中國十大道教勝地-平涼崆峒山為重點的道教精品旅游線;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為依托的現代農業示范旅游觀光區,把天水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五是加快培育文化產業。充分發揮天水歷史文化資源優勢,重點建設以伏羲廟、卦臺山為核心的中華始祖文化園,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宅子及民俗博物館為主的民俗文化園,以天水文化廣場、會展中心、大劇院為主陣地的天水文化產業園;伏羲文化展示基地、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基地、大地灣文化展示基地、民間民俗文化展示基地和佛教文化基地;中華文明溯源長廊、百里石窟藝術長廊、秦文化長廊、民族民間文化長廊、道教文化長廊和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建設長廊。辦好一年一度的伏羲公祭大典及伏羲文化旅游節,推進文化產業大發展,把天水建設成為西北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優秀文化創新和領先發展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