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帶你暢游景點:領略天水五大文化
燦爛輝煌的三國文化
![](/Files204/BeyondPic/2008-8/29/1019803.jpg)
□本報記者 陳祿堂 肖漢麗
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孫權……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相信都不會陌生,如果你是個三國迷,如果你到天水來,就應對天水五大文化中的三國文化有所了解。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維等世人有口皆碑、如數家珍的故事,都發生在天水。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州區東北100公里處的秦安縣隴城鎮,是歷史上一處重要的軍事關隘。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魏派大將軍張郃率軍西援抗蜀,雙方爭奪的焦點即街亭。這里至今還有“亂骨堆”、“大營”、“常營”、“萬人墳”等戰爭遺存,并有弩機、馬刺等遺物出土。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割據稱雄,因天水戰略地位的重要,一些帝王將相,軍事首領在這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天水關是三國古戰場之一,位于天水市西南45公里處。“天水關”又名“收姜維”,描寫諸葛亮受劉備托孤重任,決心出兵伐魏,先攻取了安定、安南兩城,擒住魏國駙馬夏侯懋,又假冒夏侯之名向天水求救,另外又命趙云乘虛攻取天水。守將馬遵信以為真,部下姜維卻識破此計,反而打敗了趙云。諸葛亮愛姜維之才,探知姜事母甚孝,故意先攻姜母所居之冀城,以騙姜維救援,并暗遣魏延假扮姜維攻打天水。馬遵中計,果然疑心姜維,等姜回兵,閉門不納。姜維進退無路,只得歸降了諸葛亮。
“失街亭”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敘說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的故事。街亭究竟在什么地方?歷來是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經洪亮吉、范文瀾等史地學家和研究《三國演義》的專家考證,確認街亭即在今天水秦安縣東北部。具體處所,如《秦安縣志》所述,即今日之龍山——“斷山,其山當略陽之街,截然中處,不與眾山聯屬,其下為聯合川,即馬謖覆軍之處。乾隆14年,秦安知縣蔣允嫌其名不祥,改稱龍山”。
現今龍山腳下的秦安隴城鎮即為當年的街亭。隴城鎮位于距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的一條寬約2公里、長達5公里左右的川道北段開闊處。
由于鎮西河谷中雄峙八方的龍山,山高谷深,形勢險要,又有清水河擋道,關隴往來只有通過固關峽,翻越隴板;沿馬鹿一龍山——隴城鎮一線行走,是由長安到天水唯一較坦蕩的路徑。漢時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南大道。歷代兵家均視為進可攻,退能守的軍事要沖,成為群雄角遂的古戰場。
今日隴城鎮,古街亭的遺跡已難找尋,昔日當街的泉亭,泉在亭毀。只有西北2.5公里的薛李川中,發現的一張鑄有“蜀”字的弩機,現存甘肅省博物館內。當年馬謖駐扎的拔地2側多米,方圓數千平方米,頂部能容萬人,形似農家麥草堆的麥積崖;仍郁郁蔥蔥地屹立在隴城鎮南面,成為當年戰事的見證。
此外在天水的三國遺存還有大門道、諸葛軍壘,名將姜維墓冢等遺跡,無一不是三國文化的昭示。三國文化是天水歷史厚重的一頁,也是天水歷史極富盛名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