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讓生活更美好”論壇演講摘登
季羨林國際文化研究院院長 著名散文家卞毓方
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這是一個前提,如果不是這樣,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
生命的本質特征有兩點:一是長度,人生在世,區區不過百年,生有限,無法改變;二是寬度,生命的傳承和美好的生活是無限的,通過旅游可以增加人生厚度。
我是第一次到天水來,是從蘭州中川機場坐小車到天水的,我是想親身體驗一下,如果有某種機緣,我能寫點什么。作為文化人,最直接也最簡單的,就是為天水寫篇文章。
2000年我去張家界,中午抵達,下午參觀黃獅嶺,第二天返程,路上寫了《張家界》一文。這是我多年骨鯁在喉想說的話,但是沒有機緣,那次在路上,我找到感覺了,途中就完成了這篇文章。這篇散文發表后,次年被廣西選入小學教材。2004年選作高考語文分析題,占25分。
策劃要講究霸氣,即出手就要最好。策劃更要講究技巧,無中生有、四兩撥千斤為上。
天水旅游之路初探:舉國食品危機,針對這種現狀,干脆拿出部分土地,專門為北京等地名人生產綠色蔬菜、瓜果等,無償供應(此無償比有償更值錢)。繼而,新辟窯洞,辦名人展覽館、創作基地等等。接著辦一小報,刊載名人互動信息,郵贈各路名家。再擴大,利用報紙、電視做無償宣傳(此種宣傳自然具有無償性),等等。啟動資金幾萬元就夠了。此謂無中生有。
以此方案觀天水,天水的資源優勢突出,那么怎么策劃呢?高投入,是領導者的事,如果資金充足,沙漠也能崛起新城(如拉斯維加斯)。
如果資金不足呢?請抓住文化,用舉世罕見的魄力抓住文化。譬如,建立伏羲文化學院。注意,伏羲只是一個牌子,不是光研究伏羲,因此:1、聯系全世界的聰明腦瓜,讓他們為人類的繁榮進步獻策(不光是為天水);2、接受全世界的一流課題,培養、推出大師(實際也是自己的大師);3、設立伏羲文化獎,獎勵全世界的文化大師(讓他們到天水來領獎)……
細節:1、辦一小報(內刊),與全世界名人互動。凡來過天水的,都讓他們留下文章、墨寶,同時征集世界名人稿件發表,給予高稿酬。可把天水文藝刊物改向內容與上述略同。2、聽說天水與澳大利亞×××城結成友好城市,不妨在卦臺山設一澳大利亞×××城風情館,中方提供場所,而設計、布展內容通過澳駐華使館,調動對方積極性,讓他們提供。以此類推,可在大地灣、卦臺山等地設立埃及館、墨西哥館等等。讓天水走向世界,世界走進天水。3、寫好一篇文章,上中小學課本;唱響一支歌,唱進春晚;畫好一幅畫,策劃陳逸飛的周莊再版;提煉一個口號,向國內外征稿……
做事也如做文章,把小事做大,發揮到極致,這就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