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博物館】5月22日晚,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一行5人抵達天水市調研5•12汶川縣地震波及我市造成文物受損情況,并慰問文博系統干部職工。當晚,中共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就我市(區、縣)各文博單位的文物受損情況和地震發生后所采取的應急保護措施作了詳細匯報。
5月23日早上,調研組一行在省文化廳廳長邵明、省文物局副局長楊惠福、廖北遠、馬玉萍、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輝、天水市市長李文卿、副市長郭奇若、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局長蘇定武等領導的陪同下,來到市博物館、伏羲廟、南宅子調研此次地震中館藏文物、古建文物的受損情況。并聽取了博物館館長李寧民對館藏文物和古建受損情況及震后所采取的應急預防措施的匯報。
天水市博物館現有館藏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28290件。其中,珍貴文物806件,一級文物43件,二級文物161件,三級文物602件。同時擔負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胡氏古民居(南宅子)的管理工作。伏羲廟現存古建筑29座,總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南宅子占地4050平方米,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由九個四合院42座古建筑組合而成。受5•12汶川縣8.0級地震的影響,博物館館藏文物和伏羲廟古建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尤其國寶級文物——隋唐屏風石棺床受損明顯,每塊圍屏之間出現錯位,整體角鐵固定框架變形,圍屏正中一塊因有破痕向外拱起,原粘接裂開縫隙,因擠壓磨損,石床板與壸門間抬高2厘米,馱負與床板、圍屏、壸門間距加大。一春秋青銅盤耳柄原有裂痕,因震動落地折斷脫落。宋耀州窯瓷瓶、瓷碗碰撞摔破。伏羲廟宮門、儀門的立柱與墻面的結合處出現裂縫達2厘米,墻體邊沿脫落。先天殿東、西、北三墻面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殿東南角立柱與墻面接頭處壓裂使壁畫邊框損壞。先天殿暖閣九龍壁墻面傾斜,重檐第一層向外拉開,與九龍壁脫離8厘米左右,仰望透光,重檐橫梁移位。太極殿東立柱與墻面裂縫。其它建筑的脊瓦部分有不同程度脫落和損毀。南宅子景區是近兩年經過維修的四合院式明清古建筑群,房屋密集,破壞程度不明顯。
考察組察看和聽取了館藏文物及文物古建筑受損情況后,單霽翔對前段時間我館采取的抗震措施給予了充分肯定,還指出了我館在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單霽翔指出,四川汶川縣發生的8.0級地震,對我市造成一定的損失,尤其對我們的館藏文物和古建的破環相當嚴重。但災情發生后,博物館領導能高度重視,及時啟動游客應急疏散預案和文物安全應急預案,在第一時間疏散引導游客撤離危險區,確保了游客人身安全,同時,在余震不斷發生的情況下,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文物存在的安全隱患,對受損文物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使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今后,應加強文物保護措施,改進文物保護的設施和環境,在文物陳列中,要考慮文物陳列的穩固性和安全性,有效保護文物古建筑。調研結束,單霽翔一行慰問了我館一直堅守工作崗位的干部職工,要求大家穩定情緒,克服地震災害造成的困難,搞好文物保護和文物古建的修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