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02/BeyondPic/2008-5/27/20080527_1e3b33ca9c25cc02ad6bKyxYdwoONEMo.jpg)
迅速集結奔赴前線
國殤!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8.0級強烈地震。中國,剛剛從抗擊冰雪的災害中挺立起身姿,又在地動山搖間經歷血與火的淬煉。地震使甘肅隴南文縣、武都等地遭受嚴重損失。大地震搖,大愛如山。一輛輛貼著“國家電網”標識的救援車輛來了,一支支來自甘肅電力公司各單位的搶險隊伍來了。一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天水供電人,舉全公司之力,先后派出五支搶險隊奔赴隴南受震災區,戰斗在最危險、最艱苦的抗震救災電力搶險第一線,打響了一場救人之戰、保電之戰和使命之戰,演繹出一幕幕使人動容的人性光華。
點亮生命之光
——天水供電公司支援隴南抗震救災電網搶修紀實
文/郭紀雄 攝影/柯曉園 馬國棟 郭紀雄
![](/Files202/BeyondPic/2008-5/27/20080527_70c792a2f8211fff37f0J61ruuGj7gv9.jpg)
青年突擊隊整裝待發
![](/Files202/BeyondPic/2008-5/27/20080527_cbc0be6fb49a2fdfbe58o7e6hQV7JkGc.jpg)
黨委書記陸惠民(右二)深入搶險現場
揮師南下 上下齊心眾志成城
“如今,國家有難,無論是出于良知感恩,還是社會責任,作為國有企業我們都有責任,有義務,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人民出力流汗,堅決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搶險保電任務。”在該公司5月12日連夜召開的抗震救災緊急會議上,總經理張玉宏堅定地說。
災害無情人有情,災情時刻牽動著天水供電人的心。自地震發生后,全公司就進入一級備戰狀態,許多員工提前結束休假,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災之中。24小時在崗值班制度保證了生產指揮系統運轉順暢,使得救災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至5月14日17時,經廣大員工連續奮戰,受損的天水電網主網全部恢復供電。
在得知鄰近的隴南電網嚴重受損時,天水供電公司主動請纓,時刻作好奔赴災區的準備。5月12下午,該公司接到了省電力公司緊急調集人員急赴隴南抗震救災的命令。
夜深人靜,但公司赴隴南抗震救災指揮部內仍燈火通明,指揮者們正在第一時間內研究部署,對搶險人員選拔、后勤保障、行程安排、救災物資等各個方面做了詳盡周到的安排。為確保萬無一失,指揮部對搶險工作下達了“四個確保”的命令,即:確保人員物資到位、確保時間地點到位、確保安全到位和確保后勤保障到位,所有工作,責任到人,分工不分家,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工作,火速備戰。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抗震救災十萬火急!當晚21時,來自公司變電檢修工區和輸電線路工區的23名搶險隊員,在公司總經理張玉宏的親自帶領下,星夜馳援隴南。13日凌晨零點45分,搶險隊抵達成縣。
“5.12”地震給隴南市造成重大破壞,交通受阻,通訊大部分中斷,尤其電網損毀特別嚴重。隴南電網1座330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3座110千伏變電站失壓,電力變壓器、開關多處損毀,武都、文縣、碧口鎮35千伏、10千伏配網線路大面積倒桿斷線,武都、文縣、碧口鎮全部停電。
按照甘肅省電力公司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天水和隴南兩個供電單位聯合組織約60人的搶修隊趕赴受災最重的文縣進行搶險,一場抗震救災保供電的戰役打響了。
![](/Files202/BeyondPic/2008-5/27/20080527_80a27d3fc5ebc044c760iHalyMxVxGg8.jpg)
黨員干部沖鋒在前
初戰告捷 災區群眾重見光明
車隊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駛。余震還在繼續,山坡上不時有碎石土塊滾下,滑坡、塌方隨時可能出現。經過艱苦跋涉,搶險隊穿越了這道艱險的魔鬼之路,終于在當晚18時趕到文縣。顧不上歇一口氣,搶險隊立即投入對110千伏文縣變電站的搶修之中。19時,110千伏母線充電成功,22時10分,主變帶電成功。5月14日15時41分,文上線送電成功,文縣縣城恢復供電,震后斷電兩天兩夜的文縣重新迎來了光明。13日晚,公司黨委書記陸惠民火速帶領第二批搶險隊員及大量抗震救災物資趕到文縣及碧口,為搶險隊送去了帳篷、雨衣、雨鞋、防潮墊、食品、藥品等物資。此后,公司本部作為搶險一線的堅強大后方,精心調配隊伍,全面準備物資,服務生活保障,為一線搶險人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保障。
就在文縣基本具備供電條件之后,搶險隊又馬不停蹄地趕赴碧口鎮,那里有更為艱巨的任務等著他們。碧口鎮連接甘川兩省,是甘肅的南大門,也是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隴南電網主力電源點大唐碧口水電廠的電力外送變電站220千伏早陽主變遭到毀滅性破壞。14日一大早,張玉宏率領趕來增援的46名搶修隊員奔赴受災最為嚴重的碧口鎮110千伏何家灣變電站。
搶修方案迅速形成了。變電小組對主變系統進行檢查試驗,對受損嚴重的直流進行了搶修處理。配電小組對何鎮線路全線進行普查,共更換絕緣子4處,恢復配電臺區8臺,使該線路基本具備帶電條件。18時37分,1號主變充電成功,18時50分,10千伏Ⅰ段母線充電成功,19時15分,何鎮線恢復對當地政府機關、通信、醫院、油站、主要街道的供電,災后的碧口鎮又見到了光明。此時距離“5.12”地震僅僅兩天時間。
15日,國家電網公司、西北電網有限公司、甘肅省電力公司有關領導在碧口召開救災搶險協調會,并對參加救災搶險單位重新分工,明確由天水供電公司負責武都電網搶修工作,由張玉宏任搶修組長。當天下午,公司集結的第三批130多人的救災搶險隊伍受命出發,趕往武都災區支援。一場艱苦卓絕的武都電網搶修大會戰就此拉開戰幕。
保醫院,保鐵路,保重要場所用電……每一次奉獻,每一次努力,既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心愿,是廣大天供人與災區人民共呼吸同命運,共克時艱的真實寫照。
![](/Files202/BeyondPic/2008-5/27/20080527_2a8c0b792bc0123f7c00kXz4je2S7JTW.jpg)
攻堅克難
爭分奪秒 堅決啃下“硬骨頭”
5月13日凌晨時分,麥積區電力局和甘谷縣電力局100余名員工被從溫暖的被窩里叫醒。燈火通明的院子里,人們的睡意顯然已經被緊張的氛圍沖得一干二凈:武都電網癱瘓,民眾生活和社會運轉陷入嚴重危機!甘肅電力公司緊急電令天水供電公司再次派出搶險隊伍,火速趕往武都災區抗災搶險。時間之緊迫、任務之艱巨、責任之重大前所未有。公司領導立即調兵遣將,第三批搶險隊成立了。集結人員、準備車輛、裝載施工機械、采購生活用品,這一切在幾個小時之內全部辦理停當。
災情緊緊揪著供電員工的心。“我們一想到災區百姓沒電用,就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多為災區人民做點事情。”麥積區電力局局長王世家說。14日中午,由21臺車輛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向著武都災區進發。
塌方的山體、倒塌的水泥電桿、近一米寬的裂縫,一幅幅慘烈景象,擺在搶險隊面前。他們不畏險阻,迎難而上,承擔了施工難度最大、自然環境最差的線路搶修任務。
災情程度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
![](/Files202/BeyondPic/2008-5/27/20080527_e00615b25bf174ec7011nuMcuM4bJorf.jpg)
團結協作
武都電網主網由110千伏兩水變電站主供,地震造成全區9個供電所全部斷電。據統計,35千伏有3條線路倒桿斷線,10千伏有32條發生了倒桿斷線,倒桿達118級,36個鄉鎮、688個行政村斷電。地震發生后,武都電力局在省電力公司、隴南供電公司指揮下積極開展生產自救,于13日15時,恢復了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醫院和供水點以及重要部門的供電,9座35千伏變電站中7座變電站相繼恢復供電。
天水供電公司搶險隊負責搶修的電力線路,是汶川大地震時隴南市受震災最嚴重、地形最復雜、地質條件最差的線路。搶險隊員們既要克服地形復雜和嚴重受損的電力線路給搶修工作帶來的困難,又要應對隨時從山頂不斷滾落的石塊所帶來的生命威脅。
有一種自信叫堅強。對于麥積區電力局局長王世家來說,“最硬的一塊骨頭”要數114安華線的10千伏線路,35千米長的線路全在高山峻嶺中。“地震以后,山頭都像饅頭被剖開了一樣,地面裂縫最寬的有1米,滾石遍地都是,整個山里一片廢墟。”王世家和隊員第一次走到山里巡視線路的時候,眼前災難過后的慘烈景象讓他們驚呆了,“拆除毀壞線路非常危險,修復的難度比新建一條線路還大!”
接連不斷的余震,大雨導致的塌方、泥石流和滾石困擾著他們。隊員們每天都得扛著沉重的導線、絕緣子等材料和工器具在山間廢墟跋涉,平均每人負重都在50斤以上。一名搶險隊員的安全帽被山上滑落的碎石擊中,所幸沒有造成傷害。麥積搶險隊副總指揮熊向陽背上的幾道滾石砸傷留下的鮮紅傷疤觸目驚心。“只要骨頭沒傷著,一般都不吱聲,自己悄悄抹點藥,該干嘛還干嘛。”熊向陽如是說。
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里,隊員們披星戴月,在余震的威脅中負重前行,在布滿裂縫的大山里巡線搶修。由于施工點均在陡峭泥濘的山上,施工材料全憑人力背扛肩挑。滑坡的山路崎嶇陡峭,運送物資材料十分艱難。有些路段根本無法行走,只好四肢著地,連爬帶滾運至山上。就這樣,搶險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只用了短短6天時間,他們這支搶修“鐵軍”,完成了6項艱巨的搶修任務,佛崖等6個鄉鎮10000多戶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抗震自救用電得到了保障。5月19日,他們最終啃下了安華線這塊“最硬的骨頭”,4個鄉鎮5000多戶群眾迎來了光明。
在整個武都電網搶修大會戰中,天水供電公司共恢復臺變2210臺,恢復率達到100%。武都區36個鄉鎮全部恢復供電,688個行政村除了因地震受損嚴重,政府要求暫時不需要通電的村以外全部恢復供電。
5月18日,又一支180余人的搶險隊伍在公司副總經理尹建林的率領下趕來了,他們迎著初升的太陽奔赴文縣臨江鎮。大山里一盞盞逐漸亮起的燈光,把光明和溫暖送到災區人民身旁。
![](/Files202/BeyondPic/2008-5/27/20080527_bef2000c68450c8d3cdaACLpLj33RVsC.jpg)
不畏艱險
身處險境 搶險勇士奮勇直前
“一米、兩米、三米……”
來自隴西分公司的幾十名搶險隊員,正在陡峭的山坡上把每根1噸多的“笨家伙”一步一步連拉帶扛地艱難運上山,每前進一米都十分艱難。響亮的號子聲回蕩在山谷中,他們正在文縣臨江鎮舍書鄉的大山上全力搶修10千伏臨舍線。
“我是主動要求來的,就是想為災區人民盡一份力”。搶修隊員陳剛如是說。這支隊伍里集中了來自秦州、麥積、秦安、隴西各單位的精銳骨干,他們大多數都是主動請戰來參加搶險工作的。這支搶修隊是5月18日連夜趕到文縣的,從出發的那一刻起,他們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
據當地一鄉村教師說,5月12日地震后,這里就斷了電,山里不少村子房子倒了,兩邊山上多處大滑坡,大小石塊紛紛墜落,當地村民大多已經撤離了。
“我這些年參與施工的線路少說也有上千公里了,從沒見過這么惡劣的施工環境”。該地段搶修組負責人丁新民說。在現場,已經倒塌的10千伏臨舍112線路50號桿,位于半山腰上,坡度約60度,坡長至少20米,搶修隊員只能在一塊約10平方米的平地上架桿,這里距山體下一級平地約15米落差,坡度近80度,施工難度極大,一旦有余震發生,處境將極其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