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水農業試驗站的監測,自“5.12”汶川波及我市以來,我市在抗震救災的同時,農業旱象抬頭,開始對我市農業產生影響。
入春以來,氣溫持續偏高,降水偏少,但由于去年秋季和冬季的充沛降水,5月上旬以前我市土壤墑情基本正常,農業生產有序開展。但自5月3日出現透雨后,我市大部分地方滴雨未落,截至目前,我市干旱時段已超過20天,5月中旬全市氣溫較歷年同期偏高0.8-2.5℃,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1倍以上(屬特少)。據5月18日全市土壤墑情測定,全市各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旱象,其中籍、渭河谷以北1300—1400米以上無灌溉設施半山干旱山區土壤耕作層旱象更重,干土層厚度普遍達15—20cm以上,對正處灌漿期的冬小麥和春播作物苗期生長不利。
天水農業氣象試驗站建議,各地在積極防震抗災的同時,加強防旱抗旱工作,利用一切可供灌溉的設施,抓緊農田澆灌;有條件地區盡可能利用滴灌、噴灌等設施,不僅可節約用水,也有利作物吸收;無澆灌設施地區可利用集雨水工程點澆補灌,盡最大努力確保農業豐收。(天水農業氣象試驗站高級工程師 姚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