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性命竟守口如瓶 英雄立志治病救人
——學雷鋒十佳個人陳炳哲
![](/Files144/BeyondPic/2007-3/8/200738134629.jpg)
(“救人英雄”陳炳哲)
他,水中連救兩人,兩年守口如瓶。
他,以雷鋒為榜樣,一貫樂于助人。
他,刻苦勤奮學習,立志治病救人。
這就是甘肅省天水市23歲的小伙子陳炳哲,如今他是長沙醫學院2006級臨床專業學生。
2004年4月18日,陳炳哲同學在冰冷的深水潭中連救兩人。為了表彰這種義舉,天水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授予他為“天水市文明市民標兵”稱號。2006年11月13日,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陳炳哲同學“甘肅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2007年1月12日,長沙醫學院董事會、院務會和黨委會授予陳炳哲同學“長沙醫學院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和“長沙醫學院優秀大學生”光榮稱號,并頒發獎金5000元。2007年3月,被長沙市授予“學雷鋒十佳個人”稱號。
水中連救兩人,兩年守口如瓶
“學習雷鋒,就要象雷鋒那樣,一心一意為人民,不為名不為利,做了好事不留名。”——摘自陳炳哲同學日記
陳炳哲同學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看起來是一位有點靦腆瘦弱的小個子同學,和長沙醫學院眾多同學走在一起,并沒有什么特別起眼的地方。可就是他,在人民生命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卻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奮不顧身跳進冰冷的深水中連救兩人,讓自己的青春放射出絢麗多彩的火花。
事情還得追溯到兩年多以前。2004年4月18日下午,還在甘肅天水一中讀高中的陳炳哲,騎著自行車去學校參加學期第一階段最后一科考試。當他途經雙橋便橋以西200米處時,忽然聽見有人大喊“救命”,他聞訊急忙趕去,原來是4個小孩在一個大水坑旁抓青蛙,一個小孩不慎落水,另一小孩在伸手抓落水小孩時也被拉入水坑里,另外兩個小孩被這突然發生的一幕嚇得哇哇直喊。
見此情景,陳炳哲扔下自行車,不顧初春還刺骨的冷水,毫不猶豫地奮力跳入3米多深的泥水坑中。他潛入水底摸索,經過幾分鐘搜尋,將一名落水兒童——11歲的馬俊托出水面,在場圍觀的群眾,看見陳炳哲同學冒著生命危險舍身救人,急忙前來接應。有的群眾看到他在冷水中嘴上臉上凍得青一塊紫一塊,便勸他趕快上來。
但陳炳哲想到還有一個小孩在水底下沒救上來,便不顧個人安危和眾人勸阻,在水面仰游稍微休息一下后,又一次毅然決然潛入水底。在場的蒲女士說:“他在救第二個男孩時在水底摸了近20分鐘都未找到。”圍觀的群眾紛紛勸他上來,對他說:時間太長了,小孩就是救上來可能也沒有多大希望了。可陳炳哲說:“沒事,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就要盡力”。
說完,便再一次潛入水底,經過非常艱難的搜尋,終于將另一名溺水兒童(該童身亡)拉出水面,自己則精疲力竭的癱倒在沙灘地上。小馬俊的奶奶聞訊趕來,撲通一聲跪在陳炳哲面前,聲淚俱下,一個勁地磕頭。陳炳哲連忙扶起老奶奶,只說了一句:“老人家快送孩子上醫院,救人要緊。”便拖著疲憊的身子默默地離開了現場。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陳炳哲同學由于在冷水里呆得太長,被污水刺激鬧起了眼病。身在紅山實驗機廠衛生所打針、吊水、治療的他,仍牽掛著被救兒童的安危,第二天硬是要媽媽悄悄地到醫院探望了一次。被救兒童小馬俊的爺爺馬嘉標老人四處尋找“沒留名的救命恩人”,不知幾經周折才找到了陳炳哲。他帶著老伴前往小陳家中感謝救命之恩,并送去酬金600元。面對金錢,陳炳哲同學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硬是婉言謝絕了兩位老人的心意。
陳炳哲同學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在家鄉《天水晚報》兩次報道后,引起了社會極大的反響,被當地群眾稱為“隴原百姓英雄”,許多人通過新聞熱線,對他這種奮不顧身、舍己救人,不留姓名的英雄義舉,表達了極大的敬慕之情。
為了表彰陳炳哲同學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和英雄行為,天水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授予他為“天水市文明市民標兵”的稱號。2006年11月13日,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又授予陳炳哲同學“甘肅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在黨和政府給的重大榮譽前面,陳炳哲同學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從不以功臣自居,夸耀、宣揚自己。2005年9月,陳炳哲同學考入長沙醫學院以來,這個樸實大方的大男孩,一直像平常人一樣,默默地學習、生活,絕口不提救人義舉,從未向同學、老師、校方領導談及過搶救落水兒童,受到省、市政府表彰一事。
2006年11月下旬,當有同學在網上看到相關報道問及他時,陳炳哲同學也只淡然一笑。直到2007年1月10日,甘肅給學院董事長何彬生教授寄來省委、省政府表彰決定、救人事跡等材料的特快專遞,找其談話時,陳炳哲同學才如實講述了他救人的經過。
至此,兩年多前陳炳哲同學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英勇壯舉方在校園內流傳。就是現在,在各級領導、同學和眾多新聞媒體面前,陳炳哲同學仍這樣說:“救人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公民遇到這樣的事,都會這樣做的,我沒有必要到處炫耀自己,讓太多的人知道”。
以雷鋒為榜樣,一貫樂于助人
“學習雷鋒,就應該象雷鋒那樣,以幫助別人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摘自陳炳哲同學日記
陳炳哲同學在危急時刻的英雄壯舉,是與他平素學習雷鋒,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分不開的,正是他平素默默無聞、一貫樂于助人的精神,才塑造出了崇高的舍己救人的理想人格。
陳炳哲同學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深受爺爺、父母的影響,從小就養成了耿直、憨厚、樂于助人的優良品德。小時候每遇到乞討的老人遭到別的小孩欺負,他總是把老人帶到家中給他們盛飯,直到他們說吃飽了才讓離開。他從小對英雄人物就很崇拜,特別喜歡聽雷鋒的故事,老師、父母講的“雷鋒雨夜送大嫂”、“星期天到工地義務勞動”、“做好事不留名”等故事,至今仍讓他難以忘懷。從此,他愛同學,愛別人,愛得徹底;狠壞人、狠壞事,狠得堅決。同學和別人一有難處,他立即盡自己所能,予以幫助。早在中學時期,他就將自己積攢的零用錢捐助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并在幫助了他人之后不留姓名,就是人們找到了他,要感謝時也總被婉言謝絕。看見壞人、壞事,陳炳哲同學就見義勇為、嫉惡如仇。
2003年7月16日假期,他坐公共汽車回家,看到有一個男子故意向車上人最多的地方擠,當時小陳就在這名男子右邊,看見這名男子用左手皮包做掩護,而右手卻伸進了前面一個男同志的口袋里。陳炳哲同學見此情況,馬上用手推前面那人,可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小陳一急,不顧個人危險,脫口而出:“你的錢包”。這名小偷受驚,扔下錢包就跳車跑了。失主撿起錢包,對小陳說:“真是太謝謝你了,小偷偷我的錢包,我一點兒也沒有發覺,要不是你喊一聲,我的錢包、幾千元錢就沒了。”面對感謝,小陳忙說:“沒什么,快看少了什么沒有。”接著又對車上乘客說:“看看大家少了東西沒。”直到大家沒受什么損失,才安心地回了家。
進入大學以來,他更是團結同學,助人為樂。看到同學有困難,總是及時伸出手來給予幫助,從不求回報。2006年3月13日,他在教室自習,看到前排同學高李鑫嘔吐,出滿身虛汗,他急忙跑上去詢問,得知其身體不適已有一個多星期了,就一再要求其去醫院看病,可小高同學卻不斷推脫。陳炳哲再三了解,原來是他因為沒錢去看病,已帶病學習一個多星期了。陳炳哲馬上拿出自己僅剩的200元錢,帶他到醫院看了病,并利用放假時間,在醫院對其精心照料了兩天,直到其完全康復出院。
在日常生活中,陳炳哲同學總是關心著他人。一走進長沙醫學院一棟學生公寓的1535寢室,同學們就會如數家珍一樣,告訴你許多陳炳哲同學樂于助人的小事。開學不久,圖書館整理圖書,陳炳哲主動帶著班上的部分同學,到圖書館搞義務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