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
在風云變幻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時的成功并不等于可以保持永遠不敗,繃緊“危機”這根弦,把握機遇,不斷創新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我們一直認為機遇是客觀存在的,能不能抓住機遇,把握機遇,把機遇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優勢和成果,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有不斷開拓、創新、進取的精神。在辦廠實踐中,自己也深切體會到:創新就是不走現成路、吃現成飯,而是要不斷排除艱險,創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條新路來,創新不是蠻干,而是要把干事創業的熱情同科學求實的精神結合起來;創新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從實際出發,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關鍵環節,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創新更不是孤軍深入,而是自覺服從大局,團結奮斗協同作戰。如2002年,我們在第三季度末著手策劃了“研、產、銷捆綁”的管理新招,用“二牛抬杠”之力,托起“五子登科”之業,使企業的產品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因而使我們的鉛筆獲得了中國制筆名牌,打響了企業上臺階,質量上等級的攻堅戰。
“飲水思源造福一方,奉獻愛心回報社會”。
回顧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的企業能發展到今天,與黨的富民政策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經常教育全體員工,窮時不忘拼搏奮斗,富時不忘國家和貧困群眾。企業牢固樹立回報社會、奉獻愛心的理念,建廠以來,在省、市,縣光彩事業促進會的引導下,先后開展了“送溫暖”活動和廠興不忘教育的“獻愛心”活動,先后吸納了100多名來自邊遠山區的貧困農家子弟和40多名下崗職工就業,每逢年關節頭,我廠都要集資一批資金,補貼給他們。例如我們把西川鎮的幾戶特困戶確定為重點扶貧對象,每年為他們資助面粉、衣物、現金等;每逢“六一兒童節”把價值兩萬多元的鉛筆送到貧困山區的學生手里。多年來,先后向光彩事業、希望工程和貧困山區的在校學生捐贈鉛筆200多萬支,共20多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3萬多元,斥資2萬多元幫助西川中學修筑水泥路面等。與此同時,我們也把關懷投向社會、回報社會,建廠以來,累積上繳國家稅金380多萬元,為秦安縣西川鄉等幫扶生產救助10萬多元,為全國水、旱災及抵御地震等其它自然災難捐款5萬多元,為社會其他公益事業捐贈款物達30多萬元,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我廠歷經艱苦創業,走過了品牌戰略的漫長之路,終于鑄就民營企業品牌。然而,形成特色和品牌并不意味著不存在問題。與國內其他民營企業一樣,我們在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的過程中還面臨一系列的困境。例如,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其影響在短期內難以徹底消除;民營企業業主自身素質還需要不斷提高;缺乏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品牌意識淡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跟風趕時髦、急功近利、一味模仿、冒牌、市場錯位現象普遍;管理薄弱;融資困難;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不力等等,上述諸多因素不排除,民企的品牌建設難有突破性進展。
質量助推“五星鉛筆”走向成功之路
五星鉛筆廠進一步
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實施品牌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面出擊,重點突破。今后,我廠將繼續以宏大的事業感召人,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凝聚人,以公平的競爭激勵人,以一流的待遇吸引人,在已有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勇攀高峰,再創佳績,貢獻社會,造福人民。為了掃除我廠發展道路上的障礙,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品牌競爭力,需從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尋求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繼續堅持以創新引領未來。
我廠還將繼續堅持“四個創新”:一是堅持制度創新。通過制度的不斷創新,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寬松的環境,明晰責、權、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二是堅持管理創新。在管理上突破狹隘的、傳統理念和“模式”,改“一攬到底”的家長制為分層若干智能機構、團隊協作的現代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堅持質量創新。把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工程”來抓,嚴格按照國家質量標準規范運行,明確責任內容和責任歸屬,細化質量方針目標,追求質量的不斷創新,逐步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技術革新改造步伐,從硬件上提高產品質量的保證能力;四是堅持技術創新,在加大技改投入,加強領導力度,加快工作進程的同時,積極引進技術人才,形成比較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
要繼續樹立強烈的品牌戰略意識。
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國內與國際企業發展的形勢,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實施和推進本企業的品牌戰略。深刻認識實施品牌戰略是現階段爭奪市場份額,求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手段之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緊迫感實施和推進本企業的品牌戰略。在國際化過程中,要根據本企業所具備的條件,制定正確的品牌營銷定位策略。第一,要把自主技術創新放在突出位置。一個企業只有擁有技術領先優勢,才能夠擁有持久的品牌競爭力優勢,這里所說的技術也包括設計等因素在內。第二,重視自主品牌出口。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必將進一步融合。在國內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必須注重開拓國際市場。但是,重點是擴大自主品牌出口,而不是貼牌出口。第三,為保持企業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企業必須盡可能專注于某一行業,注重做特、做精、做好、做細、做透。第四,實施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品牌戰略的本身就是一種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要使開發的品牌進一步延伸和擴大,必須依靠大集團推進新開發的品牌。
品牌的實質就是誠信和文化的積淀。
品牌是企業綜合素質、整體實力的集中體現,它要經過時間的磨礪與積淀,被市場認可而形成。打造品牌首先具備的條件是誠信,以先進的管理理念、誠信的優質服務、不斷進取的拼博精神,才能創造出品牌,誠信不僅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精神;誠信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規則;誠信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如果說品牌與誠信是騰飛的雙翼,而企業文化就是這架飛機永不疲勞的發動機。
長期以來,企業的品牌就是工廠的牌子、商店的招牌、商品的名字,而其實質就是誠信,就是貨真價實,就是價廉物美,就是百姓的信賴。從全聚德的烤鴨,到同仁堂的中成藥;從上海縫紉機到飛鴿牌自行車;從海爾電器到五糧液酒,企業的品牌發展之路無不是一條講求誠信的發展之路,企業的品牌無一不是滲透著老百姓對其產品信賴和品牌文化的弘揚。因此,要想企業產品在市場大潮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永遠留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只有講質量、求誠信,只有樹品牌、立信譽,才能使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
建立學習型企業,實施“人才強企”戰略。
民營企業要提升品牌競爭力,必須提高民營企業業主的自身素質,培養和引進懂管理、會技術的人才,企業的競爭越來越多地體現在人才上。民營企業業主不能滿足于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管理企業,要自覺地加強學習,使學習成為常態,這樣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要加快培養和引進熟悉市場經營的專門管理人才和懂科技的行家高手,加快企業自身建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創新力度,積極發展一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循環經濟理念的項目。要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合作,使許多研制開發的新技術、新工藝盡快與企業的生產結合起來,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創造出更大的成果。
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培育民企品牌建設的良好環境。
政府除了制定政策,為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之外,還要搞好協調服務,政府要著重解決一些“一廠一企”解決不了和干不了的事情,要通過牽線搭橋,促進資源的有效整合,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企業超常規發展。
政府要積極改善培育企業品牌建設的市場環境。首先,必須深化金融體制的改革。政府和銀行要做好大量的相關工作,政府要為企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撐,要大力營造創新技術環境。再次,政府要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建立統一執法的市場環境,加大打擊假冒他人品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行為的力度。要整合企業品牌資源,政府應加強對品牌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品牌工作組織協調機制,統領謀劃、指導品牌建設工作。幫助企業發揮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作用,對創名品牌企業給予多方面支持。除對創立品牌工作實施政府獎勵之外,還應給予政策扶持。行業協會及其主管部門更要主動配合企業整合品牌資源,倡導行業品牌共創共享,克服各自為戰、無序競爭,從而推動企業依托品牌優勢更快地發展和提升,使企業的產品質量更加提高,使品牌的效應深入人心。
■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在秦安縣五星鉛筆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