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甘肅新聞網1月19日電 如今,提起甘肅食品企業的粉絲產品,人們自然會想起通渭的飛天粉絲。
歲末年初,記者走進這個擁有300名職工的企業,廠房里,近百名女工正在緊張地裝袋封口。廠房外,一排排、一片片晾曬的粉絲,煞是好看。盡管新春的腳步漸漸臨近,這里卻繁忙依舊。
公司董事長張全虎介紹:“通渭飛天粉絲在經過多年的市場沉寂之后,通過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得到了絕境重生的大好機遇。”據了解,通渭飛天粉絲在全省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46.8%。
創新體制:民營企業收購國營企業1998年8月,曾經輝煌的通渭粉絲廠沒有經得住市場風浪的搏擊,終于走向了破產的地步。
這時,一家年輕的民營建筑企業———甘肅華廈建業集團,以超前的靈敏,捕捉到“通渭粉絲”的品牌效應,也為了扶持縣辦工業,決定大膽地收購這家企業。
由甘肅華廈建業集團出資整體收購通渭粉絲廠,同時,還新納股東20多名,成立通渭飛天粉絲有限公司。制定了產權合理、責權明晰的重組方案,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公司誕生了。
體制創新之后的通渭飛天粉絲有限公司當即安置了300名下崗職工,緩解了縣上的就業壓力。
公司董事會審時度勢,大膽決策,以最快的時間完成了技術改造,并生產出高質量的粉絲400多噸,投放在隨后舉行的中國蘭州貿易洽談會上,“飛天”牌粉絲重現市場,被省上有關部門評定為消費者“最受歡迎的產品”。
大膽用人:行政主管當上公司老總重組后的飛天粉絲有限公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誰來管理這個全新的公司?當時,縣上有好幾家經營不景氣的企業處于關停狀態。“樹倒鳥飛”,一批企業管理骨干隨之下崗待業。這些人也選擇著“梧桐樹”,以期重振雄風。
時任縣經貿局局長的楊建中,被甘肅華廈建業集團董事會相中。于是,這位具有豐富企業管理經驗的優秀老黨員被聘請為總經理。
楊建中上任后,他面對著兩大難題:一是如何讓沉寂多年的“飛天”粉絲再現“江湖”,二是300名下崗職工如何有飯吃?
針對原有企業機制形成的管理弊端,楊建中從民營企業管理的視角入手,壓縮科室,定編定崗,并大膽吸納8名原味精廠和其他企業的管理人才,優化組合;還先后派出60多名職工到天津、山東、湖北等同行廠家學習考察,提升職工素質,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以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效益。粉絲生產,傳統制粉采取的是漏制抵壓工藝,常有粉絲條直不足、表面不勻,耐煮度低和抱團嚴重等工藝缺陷。楊建中毅然決策采用酸漿法生產工藝,配套現代真空壓力式制粉設備,調整工藝配方和控制條件,確保了粉絲光滑、整潔、柔韌、均勻。
淀粉出絲率也由59%提高到62%,產品優質率達到98%以上。
同時,對蛋白粉提取工藝也進行了改造,產品一直供不應求。更重要的是公司對制造粉絲產生的廢漿水實現了達標排放,徹底解決了多年來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問題。
2005年,該公司被省政府授予為“全省安置下崗職工先進企業”。最近,又被省上有關部門評為“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
銷售戰略:全面出擊變為南撤北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通渭飛天粉絲有限公司領導清醒地認識到:開拓市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楊建中經理提出了“誠實守信、滿足用戶;持續改進、永葆名牌”的質量方針以及產品合格率達到100%的質量目標。
通過對新疆、內蒙古以及沿海城市市場的調查,該公司制定出“南撤北進”的營銷戰略,重點拓寬以蘭州、新疆為中心的西北銷售網點。
公司聘請國內有名的營銷專家,培訓了50多名銷售員,轉變觀念,超常規地開拓市場,近年來,飛天粉絲終于暢銷西北等20個省區,還出口5個國家。
2005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上繳稅金60萬元。
企業增效,同時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近年,累計收購農民種植的豌豆9900噸,為農民支付豌豆款1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