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房地產網地產博客推出大型活動——名博進大學,邀請房地產的知名企業家、優秀職業經理及資深學者到各大高校演講和對話未來的社會中堅。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潘石屹博客,潘石屹新聞,潘石屹說吧)是焦點網地產博客之星,也是無數人羨慕的成功企業家,他的傳奇故事和成功經歷吸引了眾多學子的目光。
焦點網牽手SOHO中國,推出“名博進大學,愛心暖學子”系列活動,從2007年底到2008年全年,潘石屹先生將走進北京12所高校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而公司上市后的他為了更大程度上回報社會,將動用“SOHO中國基金會”為每所學校的100名貧困大學生資助學習費用。
2008年3月19日,“名博進大學,愛心暖學子”來到第六站:北京郵電大學。在分享潘石屹成功經驗、解答同學們人生疑惑的同時,他也帶去了40萬元善款。
█ 現場圖文實錄
主持人蘇倩: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晚上好!
歡迎大家來到"名博進大學·愛心暖學子--潘石屹走進北京郵電大學"的活動現場。我是主持人蘇倩,來自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第四級。
主持人銀鵬:大家好,我是搜狐公司焦點房地產網銀鵬。
主持人蘇倩:首先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出席今天活動的各位領導和嘉賓,他們是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張英海老師;北京郵電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張立林老師;當然還有我們最為期待的主角--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先生。
主持人銀鵬: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主持人銀鵬:"名博進大學,愛心暖學子"是搜狐公司焦點房地產網的大型博客公益活動,同時也是"SOHO中國基金會"在2008年的重點項目之一,由"SOHO中國基金會"、"搜狐網"、"焦點房地產網"與"北京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范特西(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獨家承辦。
當然,潘石屹先生的博客在焦點房地產也是點擊之首最,點擊之王。潘先生今年將在北京12所大學跟同學們一起分享他的博客和經歷,而今天是我們的第6站。
主持人蘇倩:今天,潘石屹先生親臨我們北京郵電大學,為我們的同學送來愛心,與大家零距離接觸,讓今年的初夏變得更加地與眾不同!下面有請我們北京郵電大學張英海副校長為我們講話!
張英海:尊敬的潘總,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和我一樣,我剛才見到潘總的時候心里也非常激動。我心里不由說了一句話:今天我見到真人了。剛才我們主持人講的很好,在網上也好,報紙上也好,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發展大潮的風云人物,一個成功人士,我想大家像我一樣,已經知道得很多了。但是今天這個機會真是難得,我覺得在座的所有同學們將來都有一個夢想,你們夢想著自己成功,夢想著自己為社會做出貢獻,當然也在自己成功和貢獻當中希望自己有將來幸福的生活,當然它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的聯在一起的。當你要實現這些夢想和理想的時候,你們一定也有很多的問題,很多的迷茫,很多的想法。今天,潘總來到我們中間,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你們可以直接聽到成功人士怎樣走過他成功的道路的。我也想進一步告訴大家理解成功人士、學習成功人士,你不僅僅是是當面請教,更多的是大家理解他走過的路,他的智慧是怎么樣去發揮作用的,他怎么樣在這種和祖國命運聯在一起的奮斗當中完美結合的。
另外,大家也知道,潘總今天給我們的學生還有一個獎勵和捐助,我想在座的同學們也應該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也就是說你怎樣回報這個社會。我作為開場白不能多講,因為大家真正希望聽的是潘先生跟大家面對面的交流。我衷心的希望潘先生在北郵能夠過得愉快。也希望我們所有的同學在將來有更大的收獲,更大的成功。謝謝潘先生,謝謝同學們。
主持人銀鵬:謝謝校長,不僅是校長親眼目睹了這風云人物,所有的同學今天也目睹了這位風云人物。
潘先生所領導的SOHO中國在去年10月份在香港上市了,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SOHO中國。
看短片……
主持人蘇倩:非常精彩的短片,我們祝愿SOHO中國擁有更加輝煌的未來。現在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潘總上臺就坐,開始我們今天的講話。
場下的同學們一定很羨慕我們倆吧!我看到潘總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要簽名。
潘總,歡迎您來到北京郵電大學!我們所有的同學們都非常開心,下面就由我們兩個主持人拋磚引玉提兩個小小問題。
主持人蘇倩:我在一些娛樂周刊上看到,您上周到臺灣考察,我想您此行一定收獲不少,能否談談您的感受?
潘石屹:上個星期是4月21號我們去的臺灣,星期四的晚上回到北京,一共在臺灣呆了四天。臺灣是我一個特別向往的地區,去了之后也有好多的收獲,有好多東西跟我想象中是完全相反的。
第一個讓我感覺特別吃驚的就是,以前我看到媒體的報道,感覺臺灣人都是特別喜歡辯論,國民黨、民進黨,尤其喜歡吵架,特別是開立法會的時候吵吵就打起來。但是我到臺灣之后,發現臺灣人特別的彬彬有禮,說話特別謙和。
第二點,就是臺灣的媒體太熱情了,而且媒體太發達。因為我們不能直接坐飛機到臺灣,所以到香港機場倒的飛機,結果我們到香港機場的時候有好多媒體已經到了香港,到了飛機場就采訪我們。在機場上,媒體跟我們說,臺灣媒體是比較厲害的,你們要做好心里準備。因為我見媒體比較多,還有點不以為然。結果我下飛機后還是出乎意料,因為大概有100多個媒體記者圍著我們幾個人。最關鍵的是還有衛星直播車,采訪完直接就發送出去了。開始我數了數是七輛直播車,結果最后我發現是十一輛,就這100多個媒體記者從頭到尾直接跟著我。
最可怕的是這些攝像機,不從臉上照,而是從腳往上照,就像掃描一樣。我想起來前段時間做檢查就是這樣嫂掃描。我就問記者這有什么價值,怎么拍的時候從腳往上照,而且看到你的手表、皮鞋、包什么的就停下來給你慢慢拍。最后等我們回到飯店,就發現我們的衣服什么牌子的,皮鞋、手表什么牌子的都被報出來的,而且標的數字特別高。其實我覺得也不值這么錢,像我這個鞋,都七八年的鞋了,我喜歡穿舊鞋子,因為比較舒服,所以我有一雙舊鞋就會經常穿著。但他們(記者)是用新臺幣把這些價錢標出來的,比人民幣多四倍多,所以標的數字也比較夸張。
還有我背著一臺照相機,因為經常寫寫博客,所以照相機到哪都帶著,最后這臺照相機成了100多個媒體跟蹤的部件。我每到一個地方,就聽記者說看人家拿的相機,尼康D3,又查了多少錢,給我報道了一下。下午我接受了臺灣天下的媒體采訪,記者說《聯合早報》有一個整版寫你的照相機呢。我就覺得,這值得嗎?一共就3萬多人民幣。所以臺灣人看大陸人就像星外來客一樣。
主持人銀鵬:我也看到您博客上的照片。有一個場景就是你們在里面吃飯,外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媒體。
當然,您也提到媒體把你們稱為“富豪團”。
潘石屹:臺灣國家黨派之爭特別厲害,什么綠營、藍營,其實不管什么黨,我們覺得只要海峽兩岸的人團結起來才是第一位。而我們作為生意人主要是去看一看,看有沒有什么商機。
還有說我們是“富豪”什么的。“富豪”這個詞一叫就感覺跟民眾對立起來了,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如此,不光是中國,到美國在選舉的過程中老說你自己是富豪也不行。最后他們叫“富豪”,我就提出抗議,我說我們叫“企業家”,叫“商家”也行,“富豪”不好。結果臺灣的媒體說,“富豪”這個詞在臺灣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詞。我說有些詞在臺灣是好詞,在大陸就不一定是好詞,例如地主,資本家。還有一個詞就是國民黨,在大陸如果是20年前,絕對是一個貶義詞。
他們還不理解為什么叫我們富豪還不高興。我就舉了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三年前被首富排行榜排進去了,這個朋友我知道,他及時沒有多少錢。這個富豪榜雜志社的主編我也認識,就約好大家談,說能不能把他從富豪榜上撤下來。最后雜志主編堅持說你有這樣多的錢,你必須上首富排行榜。最后我朋友氣得說了一句話:“你媽才首富呢”。所以首富在這個圈子里絕對是一個貶義詞。
主持人銀鵬:剛才潘總說了,媒體的熱情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我看了你博客上的照片,那些媒體隔著玻璃拍你。你覺得這一次他們的提問給你印象最深刻的問題是什么?
潘石屹:我覺得比較一下,也不是說大陸媒體的好話或壞話,給我的感覺就是大陸的媒體可能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不夠發達,沒有臺灣的媒體勤奮。
第二,臺灣的媒體提問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特別簡單的問題,我剛下飛機的時候就基本上是“對臺灣的感受如何這樣”的問題。
第三,臺灣的媒體特別的年輕。我覺得他們可能是受大選的影響培養起來的,他們跟社會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特別良性的關系,因為我也到大陸的其他省份去過,一般媒體在官員的心目中就是瞎搗亂的,如果有什么事情你采訪完就請你出去了。可是在我去臺灣的時候,接觸到這些國民黨的官員,他們對媒體都是有一套的,什么時候讓媒體進來,媒體怎么樣的報道,等等,這些我覺得值得大陸的一些官員好好學習學習,在這樣一個媒體高度發達的時候,任何一個腐敗的事情他們從頭到尾跟蹤,這樣就會更加透明、公開。
我去的三四天,特別忙,媒體給我們添了不少麻煩,但是我覺得媒體的開放還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開始。
我到臺北去的時候,臺北市的市長叫胡志強,他是牛津大學的博士,他任過臺灣駐美國大使,也任過外交部部長。我們見面的時候一坐好就讓100多個媒體進來,就跟媒體問、談。胡市長請我們吃飯,吃飯的廳是玻璃的,所有的媒體就在外面拍攝我們。我一開始還沒注意,還以為就我們坐在一起吃飯,結果一看,外面密密麻麻的攝像機、照相機。所以我覺得這就是社會透明的象征。在大陸這種情形都是不可想象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姓肖的市長安排我們住,我們說能不能從后門走,因為媒體太多了,晚上還要睡覺呢。結果肖市長剛把車停到后門,這100多個媒體又被叫來了。后來肖市長跟我們說:媒體來了,千萬不要哭鼻子,如果你一哭鼻子,就明天是大封面。所以我就說,好,不哭鼻子,要笑。而且最后媒體走的時候都要跟媒體揮手。你想100多家媒體呢,我就說,揮累了怎么辦?他說不能停下來,一定要一直揮,你就當在擦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