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房價是在招惹政治
房價,老百姓最關心,地產大佬們也就此話題高論連連。但此次增值稅政策出臺后,地產界的快嘴們像被綁了嘴的魚鷹,皆緘口不言。據知情者透露,原來在政策出臺之時,政府領導把潘石屹等幾個快嘴召集在一起,談論了一個下午,希望他們不要再對出臺的政策進行評論。而潘石屹等人當著領導的面答應了,從而形成了口頭承諾。
《新財經》:近年來蜂擁而出的政策條文也好,規章制度也罷,影響的無外乎還是房價,您覺得2008年房價走勢會是什么樣?
潘石屹:我從2003年開始就再也不提房價了。
《新財經》:您2004年還在提,并且發表了《2004年北京房地產將要發生的事情》,預言房價會漲。
潘石屹:那是2003年春節,陽歷已經到了2004年了,我一共寫了四條,寫完之后,各大媒體轉載。最后《21世紀經濟報道》給我做了一個整版報道,說是建設部不點名批評潘石屹,我說你這不是糊弄大家嗎?不點名怎么能說是批評潘石屹呢?我還說是在批評你呢。
《新財經》:我知道您的處事風格一向很謹慎,既然不愿意談房價走勢,那么,我想知道,近兩年房價的上漲跟2008年奧運會有關系嗎?
潘石屹:有關系。(潘石屹意識到記者欲從側面了解房價問題,他的回答變得簡單而謹慎。)
《新財經》:聽說其他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房價有這樣的走勢:奧運會前兩年房價都上漲,奧運會之后很快下跌,中國會有這種趨勢嗎?
潘石屹:這要看跟哪個國家比較。我覺得奧運會的舉辦讓老百姓從心理上感覺房價會漲,但是除掉心理因素,從房子價值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是所處城市設施的價值。如果有故宮,有各種好公園和學校等配套,尤其是地鐵,這個城市的價值自然會在房價中體現,房價自然會高。相反,生活成本非常低的城市,房價就相對較低。北京和悉尼是完全不一樣的,北京是投資了幾百億美金建基礎設施,包括奧林匹克的場館、公園,等等;所以,房價的價值是要把基礎設施的價值表現出來。而悉尼人太少,辦完奧運會后,很多東西就拆掉,還原成綠地了。北京很多建筑都是永久性建筑,包括CCTV,包括地鐵。
《新財經》:這么說2008年的房價不會下跌,是否會有一個價格回旋的余地?
潘石屹:不好說,太復雜了,不光是復雜。而且房價問題是特別政治化,特別情緒化的東西。
當草根遭遇愛情和信仰
老潘的博客上有一篇審視《愛情、信仰和死亡》的文章,但當談及到自身的愛情、信仰和死亡,老潘顯得非常平淡。
老潘認為自己是個不懂浪漫,比較死板的人,每個人心里對浪漫的定義是不一樣的。老潘眼中的浪漫還僅限于最基礎的表達方式,比如,送個玫瑰花,一起喝杯酒等方式。形成這樣的認識,與他的少年生活有著直接關系。
潘石屹在農村一直生活到十四五歲,正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表達方式形成的時候。但在偏遠的山村,每天聽見的多是豬叫和雞叫,幾乎不需要什么表達方式。那個環境對我世界觀的形成很重要,比如人性的淳樸和樂于助人等方面品質的形成。而浪漫是一種表達方式,身體的、語言的,包括各種各樣的方式,我的表達方式是特別弱的。
老潘和張欣的婚姻曾被視為土鱉與海歸的結合。他們的生活里幾乎從不談錢。錢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約束了,我們吃什么,喝什么,去哪兒度假,讓孩子上什么學校,坐什么樣的車,都已經不是約束了。主要是態度,比如別人都覺得我的辦公室小,但是我覺得這都不是錢的問題。
的確,潘石屹的辦公室是記者采訪過的董事長中最小最簡陋的。從外面看,他的辦公室像個白色的火柴盒,空間僅比相鄰的副總辦公室大些,十幾平方米而已。里面除了一張辦公桌、一張會議桌,就是兩列長條的矮柜,權當是書柜了。
接受采訪之前,老潘剛剛買回來一輛新車。在選車過程中,他一度在41萬元和89萬元的價位之間徘徊,最終選擇了一部89萬元的車。這個89萬元的車具有豐田的一個新技術,當高車速的時候,它會主動給電池充電,如果車速降下來,它會把發動機關掉,靠電池運行。
老潘所說的這款車配備的是最近盛行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屬于環保型車,在汽油消耗量相同的情況下,行駛里程可比傳統汽車多出20%。
我覺得這個車的價位特別高,因為我選的這兩款車在內部配置和外觀方面差不多,僅是多了一個系統就多付了三四十萬元。老潘說這些不是為了顯擺,而是為了說明他對新技術、新理念的認可和尊重。
的確,以老潘現在的身價,即使他穿個假名牌,別人也認為那是真的。他不會認為買輛車有多貴,更不會將車列入奢侈品的行列。
老潘不無得意地透露:公司里的錢都歸我管,張欣只當'甩手掌柜',雖然她是華爾街出身。
信仰方面,老潘自認是個有神論者,我相信神明的存在。這讓記者沒有想到。我覺得人的精神方面要干凈,人需要有信仰。如果一個人沒有信仰,說假話跟說真話一樣,那就骯臟了。擁有信仰可以讓我們處處以誠實、團結、為別人著想作為最基本的原則。
在大多數人心里,神明信仰是人們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它有別于宗教信仰。但是,不管你信仰的是何方神圣,敬不敬在心。
在潘石屹眼里,消費者就是他敬畏的神明,要日行一善。老潘建立了一個基金會,2006年向教育、醫療、環境等方面捐贈了630多萬元。
潘石屹在農村一直生活到十四五歲,正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表達方式形成的時候。那個環境對我世界觀的形成很重要,比如人性的淳樸和樂于助人等方面品質的形成。
老潘暗中話聊孫宏斌
孫宏斌一度給人們狂妄、另類和激進的印象,為了達到急速擴張的目的,他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從國內各主要城市的地產商手中搶走了上千萬平方米的土地。這樣的土地規模,至少能夠保證開發100個中等大小的樓盤,足夠支持一個大型房地產公司十年里高速發展。順馳這種從規模放量,用速度擴張的模式被業內人士毀譽參半。
潘石屹介紹,王石一直質疑孫宏斌的做法。幾年前,王石一見孫宏斌,氣就不打一處來,不光是在私下,即使是在大會上也會當面喝斥孫宏斌,你瞎吹什么牛。王石一直認為,房地產公司不能像孫宏斌那樣做。在王石眼里,孫宏斌是個瘋子。
老潘給記者描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陳勁松和王石兩個人正在桑拿,聊了一會兒,突然進去一個小伙子,拿起一桶水倒在熱石頭上,屋子里頓時悶熱難耐。陳勁松叫喊著熱得不得了,就出去了。王石就跟小伙子咬著牙在桑拿房里較勁,后來小伙子承受不住也離開了。陳勁松進來對王石說,您真行,把他熬走了。王石說了一句話,這小子就好比房地產界的孫宏斌,攪局來了,千萬要堅持住,不能輸給他。
潘石屹借王石說事兒,好像事不關己,但實際上,就像王石一樣,看得出他是在暗中與孫宏斌較勁。
鐘情博客:拿得起放不下
潘石屹是個不停翻身的人,這是大多數人對他的評價,時不時拍個電影,寫個博客,辦個SOHO小報。
老潘對現在的生活狀態非常滿意,每天上午寫個博客,聽上一個小時的音樂。博客是老潘比較鐘情的平臺,但內容都是他寫在本子上,然后讓秘書敲進去的,老潘急不可耐地拿出一個非常普通的筆記本翻給記者看,然后孩子氣地告訴記者,我已經寫了好多這樣的本子。記者看到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
老潘的秘書每天除了整理博客,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刪除垃圾回帖。我讓秘書見罵人的評論就刪,因為我的博客我媽也看,我爸也看,這樣的回帖既不傳播知識,也不給人啟發,沒有任何好處。
據記者了解,很多名人的博客都為此關閉了,因為太多罵人的回帖讓他們感覺很不舒服。為了父母的尊嚴,他們關閉了自己的博客。但老潘并不打算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