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中長期緩解交通擁堵問題,首先需要加大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通行條件。包括完善行人過街設施,修建13座人行天橋,有效實現人車分流;拓寬停車場建設的投融資渠道,吸引多方資金,新建25個智能化停車場,提升靜態交通管理能力;改造、建設過境道路、城區交通瓶頸路口和斷頭路、黃河大橋等道路基礎設施;合理規劃建設蘭州市東西、南北向交通通道和系統,在加快規劃橋梁建設的基礎上,修建快速路,將南山路、慶陽路西延段、西津路、南濱河路、北濱河路、北環路形成全互通式立交,打通交通“瓶頸”;完善小西湖立交橋和解放門立交橋的匝道功能,對于交通流量大的東湖賓館、五里鋪等路段和雁灘通向中心區的交叉口,修建立體交通設施并合理渠化路口路段。在交通流量較大的廣場東西口、東部市場、中山橋、雙城門、靜寧路與慶陽路什字等交叉口和南北濱河路上,修建人性化過街設施,避免人車搶道,減少交通沖突點。
第二,重視制定交通規劃,實施交通影響分析評價。建立對新建項目強制實施交通影響評價制度,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系,在項目立項階段進行交通審查和把關。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提前介入城市規劃建設,在相關的規章制度中,落實交通標志、標線、信號燈、行人過街設施、中央隔離設施等交通管理設施投資納入建設項目預算,按照“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列支投入、同步施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進行項目建設,實現交通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要求。
第三,控制中心城區土地開發強度和建筑密度,疏解交通流量。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過程中要合理調配功能分布,在居住密集區完善購物、醫療、教育等配套功能設施,縮短出行距離。城關中心區應逐步將現有的集貿市場(如東部市場、東湖副食批發市場)、貨運物流中心(如蘭州貨運集散中心、蘭州建東物流中心)、長途客運場站(如蘭州客運中心、汽車東站)外遷;雁灘、廟灘子和七里河三灘等在改造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交通問題。
最后,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逐步建立一個以常規公交為主體,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統為骨干,出租車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體系,引導私家車發展。重點考慮增加換乘,避免公交線路過于密集、重復設置,在有條件的地點設置港灣式停靠站,開辟安全、快捷的公交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