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出現的堵車已成困擾蘭州的一大難題。本報記者 張鐵梁
8月19日下午17時30分,楊新紅駕駛的117路公交車又被堵在了東部市場門口。“每天都這樣,中午堵一次,晚上堵一次。一堵車,從五里鋪到東升飯店這點路,少說要跑15分鐘,堵得厲害了,得一個多小時。”楊新紅無奈地說。
看到自己面前的車輛一輛接一輛地停了下來,身后的汽車也越來越多,楊新紅只好將車熄火,靠在駕駛座上焦急地等待。馬路上,從東升飯店丁字路口到五里鋪什字,各種車輛已經結成一條長長的“車龍”,由于東西向道路擁堵,五里鋪什字南北向東湖賓館至定西路東口一線車流量也越來越大,漸漸堵死了。
18時50分,堵車路段車輛開始緩慢行駛。“不堵車的話,從五里鋪到東升飯店這點路只要三四分鐘就到了。今天堵了80分鐘,算堵得比較厲害的。”楊新紅看了看表,重新發動汽車,隨著車流繼續向前行駛。
對蘭州市民來說,堵車如今已成為家常便飯,日益擁堵的交通狀況已成為這座城市的頑疾,困擾著每一位市民。
“堵城”之狀
“以前蘭州市根本不堵車,這兩年堵車越來越厲害,好像就沒有不堵的地方。一般來說,南濱河路、西站、五里鋪什字、魚池口、定西路東口、東湖賓館、安定門都是最容易堵車的路段。”說起蘭州市容易堵車的路段,出租車司機甘宗耀滔滔不絕。
對出租車司機而言,交通擁堵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收入。蘭州市海洋出租車公司的楊道登師傅告訴記者:“我平時跑的是白班,現在一個班跑下來,最多能跑個200公里,以前不是很堵的時候,跑到250公里是很輕松的事。”“現在的出租不好跑了,比3年前每月要少掙1000多元,我們跑出租車的,情況都差不多。其實打車的人不但沒有減少,倒比以前多的多了。可是到處這么堵,我們拉上一位客人半天送不到目的地,看著路邊的人著急地在招手,我也是干著急。”楊道登向記者抱怨道。
“蘭州市交通擁堵問題日趨嚴重,已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局部向城市大范圍蔓延,這就是現狀。”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總隊長黨尕說。
據省公安交警總隊調查,蘭州市道路交通擁堵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以東方紅廣場為中心,東至五里鋪,西至西站,北至南濱河路,南至火車站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域。
主要擁堵路段包括:中山路(西關什字→中山橋)、廟灘子橋頭、瑞德大道(東湖賓館→定西路東口)、南濱河路(平涼路北口→白云觀)、東崗東路東部市場段、西津東路(小西湖→文化宮段)等29條。
主要擁堵路口包括:廣場東、西、南口,箭道巷北口丁字路口,平沙落雁路口,火車站丁字路口,雁灘橋什字,中山橋什字,安定門丁字路口,西固城什字,七里河大橋北東引道交叉口等22處。
另據記者了解,受“啞鈴型”地形限制,東西主干路均匯集于西關什字地區“蜂腰”路段,由城關區往返七里河、安寧、西固方向的大量車流交匯于文化宮瓶頸地段,西津東路黃金通道和南、北濱河路“蜂腰”路段的交通壓力也十分突出,成為蘭州市整個路網的交通瓶頸;此外,由于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為主、跨河橋梁數量少、城區道路服務水平偏低等原因,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
“堵城”之因
“現在蘭州哪還有不堵的路?要我說,一是車太多了;二是路太少了。”談及蘭州交通擁堵的原因,甘宗耀抱怨道。
據記者了解,目前,蘭州市近郊四個行政區域內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計285條,長401.06公里,面積1218.08萬m2。其中城關區主次干道、支路128條,長171.03公里,面積500.69萬m2;有各類橋梁、地下通道174座,其中跨河橋梁7座,人行立交橋18座,地下通道23處,路網密度為每2.7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積6.23m2,道路用地率僅占7.77%,由于歷史欠賬太多,遠遠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規定15%~20%的標準。
由于黃河和鐵路分割,蘭州路網難以形成完整的系統。隨著城市建設的完善,城市各組團區域發展迅速,但是道路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規劃城市主次干道746公里,目前建成不足50%。東西主干道不足且兼顧過境、生活等多樣性交通功能,路網系統性功能缺陷明顯,沒有形成聯系各個組團區域的快速道路網絡,通道上形成的瓶頸路段多。同時,城區各組團區域內路網系統功能不明確,等級結構不合理,缺乏起集散作用的次干路和支路,斷頭路、瓶頸路普遍存在,道路網密度指標明顯偏低,缺少城市快速干道,且路網系統中主、次、支道路網的比例失衡。跨河交通設施不足,跨河橋梁少均加劇了交通擁堵問題。
蘭州市地形也制約了公共交通發展。受河谷型城市地形的限制,蘭州東西狹長,南北不闊。黃河和鐵路線橫穿城市,致使蘭州市區交通東西擁擠,南北不暢。
蘭州市城區道路交通擁堵問題調研組成員、蘭州交通大學教授錢勇生認為,蘭州市區沒有一條東西方向完全暢通的城市主干路,東崗路→慶陽路到中山路終止,向西形成斷頭路;解放門立交橋→西津東西路→西固路到西沙橋終止,東西兩頭都是斷頭路;定西路→民主路→白銀路到解放門終止,白銀路西頭為斷頭路;北濱河路東至徐家山公園,西至西沙橋;南濱河路東至萊茵小鎮,西至西沙橋,東頭為斷頭路。南北方向主干道主要有:天水路、平涼路、金昌路、靜寧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等,但受黃河和鐵路等因素的影響,斷頭路較多,“毛細血管”不暢現象較為普遍,均為導致蘭州交通擁堵日益嚴重的原因。
城市功能區分布不盡合理也被認為是導致交通擁堵的原因。
蘭州市在黃河上加緊修建的橋梁,將為未來市區南北交通的通暢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本報記者 張鐵梁
城關公安交警大隊副隊長董力認為,蘭州市堵車相對嚴重的主要還是城關區,城關區是個老城區,在這個狹長的河谷地帶除了大量的居民區,省、市兩級黨政機關單位的80%都集中在這個城區,還有各行業單位、醫院學校和科研院所等等。單位密度大、人員高度集中。像蘭州市城關區這樣一個區容納如此多的單位和居民,就相同面積比較,這種情況在全國其他城市也是不多見的。人多,車自然也多,城關區人均占有的道路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還在不斷減少。
機動車數量過快增長亦加劇了蘭州交通擁堵狀況。
董力無奈地說:“前兩年,蘭州每年新增機動車5萬多輛的時候,交通壓力就已經非常大了,堵車已經不是一兩個路口或是路段的事了。到如今,機動車的增速早都超過了以往,而我們轄區內只不過多了條麥積山路。大規模的壓車、堵車情況已經是常事了。”
據統計,截至2010年12月底,蘭州市有各類機動車39.56萬輛,目前已突破40萬輛,比起2000年的6.17萬輛,10年間增長了6.4倍。加上外來車輛的增多進一步加大了城區道路的交通壓力。
面對眼下的交通壓力,警力嚴重不足、交警人員結構老化也是制約交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董力說:“以城關區35個燈控路口每天4人輪換執勤計算,就得需要140人,而城關交警大隊連機關、后勤人員算在內,總共110多人。50歲以上還在指揮交通的老交警有幾十人。有的明后天就要退休了,今天還在加班。”
據省公安交警總隊介紹,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下設12個交警大隊,現有民警834人,平均年齡44.5歲,3年內將有210名民警退休。設有交警執勤崗170個,其中,城區3人崗12個、高峰崗49個、外圍卡口檢查崗8個、流動巡邏崗101個。交通指揮中心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已建成的105個視頻監控點,目前,只有50處能正常使用,主要路段、路口和城市出入口沒有安裝交通流量監控設施,不能及時了解掌握城區交通流量數據,因功能不完善和技術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約,智能化交通管理效能尚未充分發揮,交通組織管理、信號控制、視頻監控、交通事故救援及交通誘導系統尚未有機地結合起來。
董力說:“其實原因還有很多,除了機動車輛增速過快以外,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通行方式是人、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輛的混合通行,這幾者之間沒有分開。在我們這個老城區平面交叉點多而且距離相對近的情況下,混合通行的方式自然會引起交通效率的低下。一個人、一輛車的違章,就可能會使一個路口出現擁堵,甚至出現連鎖反應,使一個路段發生擁堵。在這種情況下,司機和行人提高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也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董力表示,在我國許多交通狀況良好的城市都設有大量的立體交叉點,這樣便可以“大路朝天,各走一邊”,這是蘭州目前還做不到的。以公路高架橋、地下通道甚至是輕軌與地鐵聯合構建一個規范、高效的交通網絡,蘭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何文盛認為,交通擁堵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主要還是城市管理水平滯后造成的。如,蘭州城市硬件歷史欠賬過多,目前道路體系現代化程度很低,基建投入不足導致現有道路通行能力難以適應車輛快速增長的步伐;而城市道路使用主體則日益復雜,公共汽車、出租車、貨運車、私家車、行人等都是道路使用的主體,對此,卻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規范,保證各主體能夠規范使用道路,導致交通秩序混亂;由于交警警力有限,難以既保證車輛有序行進又制止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發生,致使道路使用主體違法、違規成本降低,進一步擾亂了交通秩序;道路規劃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瓶頸路段產生,以定西路東口為例,這里有東西雙向四車道的主干道,南北向則有瑞德大道等四條道路,車流量都很大,是一個“井”字路口,極易堵車;此外,公交站點設置不合理、停車場等設施不配套、立體交通能力嚴重不足、市政工程施工等也加劇了交通擁堵狀況。
疏“堵”之策
交通擁堵已成為熱點和難點問題,省、市兩級政府對蘭州市城區道路的交通擁堵問題非常重視。蘭州市成立了暢通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加大了道路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南山快速路和金雁黃河大橋、元通黃河大橋、深安黃河大橋正在施工建設,北繞城快速通道的建設序幕已拉開,西站至仁壽山快速公交已開工建設,軌道交通也將于今年內開工建設。交警部門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對中心城區交通流量大、易發生擁堵的17個路口交通組織進行優化設計,目前已完成南關什字、盤旋路什字等路口渠化改造和交通信號優化。東湖賓館什字等3個路口優化改造正在施工,其余11個路口方案也已完成,正在積極籌備實施中。從2010年9月18日開始,蘭州市又在中心城區內對機動車按車牌尾號采取限行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對緩解城區交通擁堵或將起到積極作用。
何文盛認為,應借鑒香港等地的先進經驗,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實施嚴格分流,在道路、交通信號設置方面更加科學化、人性化;以激勵與懲罰相結合的手段確保道路使用主題遵守交通規則;同時,把道路作為特別重要的公共物品服務,整合行政資源,共同維護交通秩序,克服行政管理碎片化的問題。
蘭州市城區道路交通擁堵問題調研組認為,近期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積極推進智能交通的廣泛應用,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包括在市區新增道路交通視頻監控及交通違法智能監測點200處;新增智能控制交通信號燈140處,實現南北濱河路、西津路、慶陽路、東崗路等城區主干道交通信號系統控制,形成車輛通行“綠波帶”;加強交通信息誘導系統建設,增設70處交通信息誘導屏,增強實時路況信息發布的誘導功能;敷設擴建配套通信光纜;對蘭州市公安交通智能指揮中心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改造;增設交通標志牌和施劃交通標線等五項措施及推進物聯網感知交通管理服務技術的應用。
二是增加警力編制和輔警人員,及時補充空編警力。根據蘭州市交通擁堵的實際,建議及時補充空編警力和增加輔警人員,以緩解警力不足的壓力。
三是完善交通管理設施,合理組織交通,充分挖掘現有潛力。如合理改造和渠化主要擁堵路口。盡快恢復因2010年污水處理工程開挖和其他道路施工損毀的交通標志標線,對無標志標線的雁兒灣、灘尖子等路段盡快規劃。對其他陳舊及殘缺不全、模糊不清的道路標線要及時更新亮化,切實起到渠化分流的效果。同時,對交通信號配時不合理的費家營、東湖賓館等路口信號燈,根據各進口道交通流量進行合理科學的調配,最大限度地指揮車輛各行其道,有序通行。在主城區交叉路口增設標志標線對交通流進行科學渠化,如對廣場西口配時進行合理調整,適當減少南北向交通壓力;針對廣場西口行人過街需求大,人車混行、人車爭道現象嚴重,對廣場四周修建環形地下過街設施。改造張掖路步行街,恢復車輛通行,減少中心城區東西主干道少、交通不暢的問題。
四是研究解決突出問題,創造良好通行環境。如加強出租車行車秩序管理;實行“錯時制”,合理調整上下班、上下學時間;強化停車建設和管理,緩解停車難的矛盾;加強道路施工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