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縣位于甘肅省隴南地區西北部。
甘肅宕昌縣原縣委書記王先民受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近日一審做出判決,王先民以1500萬元的犯罪額,換取了死緩的結果。
按照常理,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貪腐案件,無論是受賄額,還是犯罪者的職級,都很難進入貪腐百強的行列。然而,如果將其放到一個偏遠而貧窮的全國貧困縣,其犯罪金額的比較學意義立即凸顯,其受到媒體的關注就不足為奇了。
宕昌位于甘肅隴南市,迄今沒有摘掉全國貧困縣的帽子。根據2005年《中國經濟周刊》登載的《貧困縣為何扶貧20年依然貧》一文稱,說宕昌是“全國最窮縣”之一,一點都不過分。比如,該縣人口29萬,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902元,財政收入僅有1547萬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縣。
因此,放在這樣一個經濟基本面下,再來分析王先民受賄1500萬元,就會顯得特別突兀和扎眼:過去幾年,全縣財政收入即使按照最大口徑計算也不過幾千萬元,2010年大口徑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個億,達到1.23億,比2009年增長了74%,而王先民從2006年擔任縣委書記不到4年的時間,1200多天,貪腐總額卻高達1500多萬,跟全縣的財政收入比,比該縣財政收入最好的2010年的10%還多,是2009年該縣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還多。跟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比,更是令人瞠目結舌:該縣201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0多元,農民年純收入剛過3000元,王先民的1500萬元,相當于該縣一個城鎮居民1300多年的收入,一個農民5000年的純收入!在貪腐問題上,王先民可謂創造了一個奇跡,硬是在一個不毛之地,撈出了可觀的油水!
如果復原王先民的受賄路線圖,和諸多的失去監控的“一把手”比并沒有多少離奇之處,權力失去制約,貪腐只是一個遲早的問題。王先民從2006年11月到宕昌任職伊始,就幾乎壟斷了宕昌縣域的政治、經濟、人事、資源、紀檢、司法、財政的所有大權。特別是在人事和工程項目這兩大創收領域,別人根本沒有任何插手的余地。該縣2008年以來,由于汶川大地震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給作為重災區的宕昌投入很多資金搞災后重建和基礎建設,這同時也給王先民極大的創收機會。在王先民受賄的1500多萬元里,有1300多萬元就來自工程領域的受賄。檢察機關查明,2006年至2010年3月,王先民在工程建設中,先后收受15名建筑商賄賂款1108.7萬元和價值258余萬元的房產三套;在招商引資、礦業管理、市政建設等工作中,收受8名企業主賄賂款103萬元;在人事調整調動中,收受8人賄賂款36萬元;在春節及生病住院期間,收受賄賂款51萬元及金條等物。王先民總計受賄1556.8萬元,另對家中362.2萬余元和670克黃金,不能說明合法來源。
特別諷刺的是,辦案人員甚至發現,王先民在任甘肅省宕昌縣委書記三年多時間里,隨著對環境的熟悉,和權力越來越大,受賄金額也呈現逐年的遞增:2007年受賄42.2萬元,2008年受賄125萬元,2009年受賄724萬元,2010年1月至3月受賄476萬元。就在被立案調查當天,王先民還收受一家建筑公司經理賄賂的50萬元。至此,他在1212天內共斂財1556.8萬元,平均每天受賄超過1萬元,真所謂日進斗金。在貪腐問題上,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飛躍。而在王先民一步一步邁向深淵的背后,卻是權力制約的真空,讓其從心理上完成了從“僥幸”到“放心大膽”創收的嬗變!
王先民是一個典型,是一個縣委書記在權力失控的情況下,上演人性的貪婪和丑惡的典型,在現有的監督機制下,王先民并不孤獨,諸如王先民一樣借住院、過節等斂財者已經成了基層官場一道獨特的風景。近年來,中央之所以非常重視縣委書記的權力制約問題,原因即在于此,而王先民的案發,更讓基層腐敗引發的權力制約問題更早提上了制度重構的日程。(馬光遠)
又說監督一事,政府管政府,社會在囊中,權力的這制衡那制衡,可就是沒有突破這兩個圈圈的,既然都是“圈內人”,加上大家都還沒有誠心的讀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九個字,權利、權力環環相扣,總不能不關照關照吧。如此一來,很多都是人之常情了,也就沒有什么負罪感了。因為“我”在一方謀發展,每天要為這死成千上萬的腦細胞,時不時還要忍耐著痛飲三千,為了不是那么的傷身子,不是好酒好肉,好好享受怎么能保證好這革命之身,怎能跟好的“為社會服務”!
隨著當今信息社會的步入,媒介這一大塊可謂是大有潛力去制衡,可是他被黨管,被社會管,哪有下級說下級的不是呢?難道他就不要為自己頭頂的帽子好好考慮考慮??暫且作罷吧,此路還長著。于是乎,都發現自己不是那個革命的火種。結果最后重任落到民眾的手中,因為我們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度嘛,不給人民就不是社會主義了,因此一直“堅持”這個鐵原則。可是民眾發現做得不好,領導惡搞!!渠道不暢,流水殤殤,去無意!!
本人粗劣,懂得的不多,目前也沒有什么好想法,就最近看了郭道暉教授的巨著《社會權力與公民社會》,覺得社會權力如能獨立之于國家權力而發揮其作用,應當還是有一定的新辦法來制衡這檔子權力之說,并實現于社會,造福于人民,再現中華之真正的偉大復興(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經濟方面的,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思想上的)!陳子龍
現實版天高皇帝遠,有個問題要值得討論的是政府官員的權利我們普通百姓知道多少,這應該納入常識,加大宣傳。而地方政府他們敢站出來嗎?建議我們半月談開這樣的論題:《官員的權利介紹》市長平常做什么呢?市長有哪些決策權?等等。蔡超
這種人簡直沒人性,犧牲一大群人的利益去滿足一個人的貪欲!金錢給自己打造的金墳墓,進去呆著吧!國家要狠一點,這種官隨便查一下就會抓出不少典型,一個人貪污的錢能低得上10000個普通人那的稅,我看不需要發展經濟,就抓這些人國家就能國富民強!武美玲
不知道看到這則消息能否在平一下民憤的同時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警示,對該則消息,我想讓不同社會角色都能有不同的提升吧!也不枉媒體報道一場!李斐
其實越是落后蔽塞的地方越是黑暗腐敗,群眾的反腐意識不夠,政府監管也不到位,社會關注度也不夠。汪蘭
拜金主義和僥幸心理在作怪,經不住金錢的誘惑,并且一次次的不被發現擴大了貪念;其次,作為一個共產黨黨員和國家地方領導干部,不以身作則為百姓謀利益,不加強黨性修養的學習自甘墮落,是王先民貪大的自身因素;再者,社會風氣的日益下滑和不良,在現實面前盛行受賄送禮和討好,以此獲得想要的東西;最后,作為監督部門,沒有嚴格執行監督職能,促使一些有權者的權力失控。像這種貪污腐敗案例不在少數,如果嚴格懲處,地方經濟發展才能更上一層樓。劉鵬飛
記得有一個笑話:縣委書記對全縣人民說他們沒有申請上貧困縣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真的太窮了。這一句話說明了貧困縣的油水有多么大,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的地方擠破了頭去申請了。現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貧困縣三個字就意味著每年數千萬的財政撥款,而這些錢具體用在什么地方就很少有人去關心了,這也許就是這個縣委書記貪污那么多錢的原因了。李特
民脂民膏被收刮起來是向來不含糊的。這個是歷來貪官們的一貫作風,而且越是貧苦之地這些事兒也就越嚴重,不管看到什么他們總是會想辦法弄些好處留在自己手里。一千五百萬對于城市里的那些各種項目其實實在少的可憐,只是放在一個貧困縣的帽子上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想象而已。楊文
越是貧窮縣,中央的撥款就越多,越是貧窮縣,當地政府領導就越貪污,一個村里門牌修建的十分豪華,往上報的款目比實際花費的要大得多,當中的差額也就被領導們“袋袋平安”。這些新聞看的越多,越容易冷漠,其實我們不應該冷漠,這些事情發生的越多事態就越嚴重,中央的反腐力度應該加大,腐敗是我們長期與之斗爭的現象。高欣婷
主要還是地方一把手的權力太大了,在平行一級的機關里沒有制約,這種問題還是要從政治制度上想辦法解決。葛勝
權力大小不與行政級別絕對成正比,官不大,但長期扎根基層,關系網錯綜復雜,甚至可以權傾一方。而有時候一些小額貪腐往往被從輕處理,或者視為“不正之風”,定性不同,一般不再細究,恐錯過遏制巨貪苗頭。位高不如權實,此縣為何成為貧困縣理所當然了。胡倩
越是落后地區,民眾的監督意識和舉報意識越稀薄,民主生態原始,老百姓仍然認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官老爺”思想。再一個,越是落后地區,上級政府和媒體對它的關注度也不夠。還有一個,我覺得越是在這種地區,官員的流動性越差,很容易沉淀成權力板塊,外邊的人不愿意進來,自然讓呆在里邊的人膽子越來越大。我想這是幾個原因吧。馬超
一個人獨攬大全,成了土皇帝,他只是其中的一個,其他還有待挖掘的“王先明”還有多少呢?白銀強
想起紅十字會因高額報餐費而曝光后與一個國企同學聊天的情形,他說他們隨便吃個飯也萬八千的,還不算酒錢。我也很無奈地說企業吃了還能掙,紅十字會吃的都是救命錢啊。回到本文,貪腐的現象很普遍,但我總還是有這樣很扭曲的想法,發達地區貪點貪點啦,至少對老百姓的傷害可能不那么大;你一個貧困縣,大家飯都吃不飽,你還拼命撈,好意思嗎?我代表發達地區的貪官鄙視你。筆筆的筆
人總是那么不滿足,權利過于集中又是一個大問題。張軍
權力過分集中導致監管的真空,官官相護使得貪污者有恃無恐。程鵬麗
何為平困縣?就是被這類貪官吃了!宋聰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張一
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么國家每年拿出那么多錢扶貧,有些地方卻越扶越貧。監管機制不利的情況下,扶貧的力度越大,就越會給某些人中飽私囊的機會;這些把持權力的“碩鼠”,很可能還會刻意壓制地區發展,否則沒了“貧困”的帽子,怎么好伸手問財政要錢呢?扶貧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任務,改造貧困地區,是需要從政治機制、監督體制、經濟發展、環境建設各個方面全面努力的一個浩大工程。西銘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現象來,就是中國的政府監管形同虛設,一個人為什么可以肆無忌憚的貪,說到底就是沒人對他進行監督,這和我國監管體制不健全有很大的關系,我國的監管部門、紀檢部門常常設立在單位內部,你讓一個下級去監管他的上級,他敢管嗎?我不否認有這樣的同志,敢于說出一些心里的真心話,但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要想讓這些單位“一把手”真正的不敢貪,不想貪,只有從制度上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覺得要通過社會的宣傳導向讓群眾能參與到這個監管當中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可以通過正規的手續向組織反映情況,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