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度對比
作為一款12寸的筆記本,Y18C的鍵盤為標志尺寸鍵盤,鍵盤邊框較窄。除了鍵盤手感有些偏硬外,整體感覺還算舒適,比較符合注重移動性的用戶的使用特點。相對鍵盤來說,觸摸板的面積和左右按鍵都有些偏小,用起來有點小小的不便,如果是長時間工作的話,建議還是通過外接鼠標來操縱。 不足的在于過于光滑,手感欠佳,移動和定位都不是特別理想。好在觸控板下面的左右按鍵手感清脆,操作舒適。在觸控板的右部,雖然沒有任何標識,但卻集成了滾屏模塊,可方便上下翻頁。Y18C使用的是普通1024×768分辨率XGA屏,沒有采用其他型號的絢麗屏,色彩飽和度方面較其他型號有些欠缺;在把屏幕亮度開至最大時,會感覺有些輕微泛白。不過屏幕左右可視角度還算不錯。在聲音方面,Y18C只有鍵盤右上方的一個揚聲器,距使用者的距離有些遠,而且聲音不是很大。在把聲音開至最大時,感覺有輕微的破音現象。如果聽音樂時,建議還是通過外接耳機來得到更好的效果。
Q30+在機身上與Q30是一樣的。Q30采用了現在被消費者非常看好的貴麗寬屏,比前兩代機型的屏幕不管在色彩、亮度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高。采用全尺寸的鍵盤是Q30對這款產品宣傳的一個重點之一,鍵盤還是采用前兩代機型的同樣的鍵盤,只是在某些功能鍵組合上稍有改變而已,按鍵布局、做工、材質方面都是沒有什么變化或是改進。按鍵手感還不錯,回彈力較軟,按鍵時支架噪音處理得比較好,包括按鍵碰擊基板的噪音也比較輕微。因為鍵盤從底部多個位置點進行固定,所以在擊鍵時鍵盤基板不會產生噪音,非常穩固。而Q30的TouchPAD也是相當的簡潔。觸摸板采用與面板無縫一體的設計,而左右按鍵很直接不加任何修飾。Q30把音響位于機身的底部兩端。Q30在音響上有了一些改進,特別增強了3D音場聲效,在具備3D的情況下,可能通過功能組合鍵來啟用3D聲效。從音效的測試來看,播放CD音樂時,聲音較為逼真,聲音立體感較好,低音部分一般。雖然增強的3D音效,但是整體來說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
PR200在鍵盤手感方面雖然沒有采用全尺寸的鍵盤,但由于鍵程、回復力等都恰到好處,因而整體的手感十分不錯。觸摸板一改前代PR150弧線的設計,采用了方方正正的鍍鉻金屬邊框設計,不過在面積上略顯小了一點。使用中該觸摸板靈敏度不錯,定位也相當準確 ,即使手有點濕的時候也能準確定位。在觸摸板下邊白色的橫條是電源狀態的指示燈,在通電時可顯示出很炫的藍光,而在機器休眠時則顯示緩慢閃爍的橙光。 指紋識別是東芝20周年紀念版所有機型的一個標準配置,PR200當然也是不會例外啰,在觸摸板的右側就是指紋傳感器的所在。而指紋的唯一性也為用戶的電腦營造更安全的使用環境。 電源和快捷按鈕位置上PR200沿用了M300的設計,將其設計在鍵盤的左邊緣。其余的指示燈別巧妙地設計了在屏幕的轉軸的位置上,可以方便用戶在任何時候都能了解機器的運行狀態。PR200只在機身底部的前沿有一個小的單聲道揚聲器而已,因此在聲音方面的表現實在不敢恭維,建議聆聽音樂時使用外接耳機或音箱。
S3000采用了獨特的12寸16:9Excellent Shine View超亮液晶屏。另外,該屏幕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在屏幕外還有一層高分子的塑料保護層,可以有效防止“指指點點”對嬌貴的液晶屏幕所帶來的傷害。在鍵盤的設計上沿用了和S1000中廣受好評的銀色全尺寸鍵盤設計,可為用家帶來良好的使用感受。在鍵盤下方的觸摸板由于受到全尺寸鍵盤的影響,面積相對偏小,不過好在其靈敏度相當好、定位也很準確。 另外,觸摸板的左右按鍵為配合支架的開關整體造型而設計成前衛的一體化形式,而且在寬度上比上面的觸摸板寬上不少,使操控起來分外輕松。為了讓用戶能隨時了解S3000當前的工作狀態,S3000配置了總共多達10盞的狀態指示燈。其中7盞放置在鍵盤的左下方,另外3盞則置于頂蓋的最上方,方便用家即使在合上屏幕時也能了解機器的狀態。 在鍵盤的上方除了電源按鈕外,還有三個快捷按鈕。這三個按鈕中除了兩個常見的瀏覽器、郵件按鈕外,還有一個類似于ASUS所用的節能模式按鈕,按動該按鈕可以讓用戶方便的在游戲、電影和正常三種模式中工作,以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并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
在散熱設計上,Y18C仍是通過傳統的銅導管導熱,再用散熱風扇把熱量排出。在熱量的控制還是不錯的。不過,噪音問題比較嚴重。另外,Y18C出風口右置的設計對于握外置鼠標的右手而言有點不舒適。Q30去除了以風扇為散熱主動力的傳統散熱方案,而采用熱量分散進而散發的散熱原理,進行散熱系統的設計。主機的底殼采用了鎂鋁合金金屬材料,機體內的熱量也只有通過這塊底殼來把熱量進行機體內外溫度的平衡,從而達到保證機體內的恒溫環境。Q30這樣的散熱系統最直接的優點就是沒有了風扇的噪音,同時也能達到一定的節能效果。而PR200使用了全金屬的底殼,處理器、北橋部分采用的銅接觸散熱塊外,還在機身側面安設了散熱風扇。但由于CPU、北橋和內存的位置實在是太近,在機身底部右側的熱量相當明顯。另外PR200在噪音控制方面也不甚理想。雖然S3000在底部和機身的側面都留有大面積的散熱孔,但由于采用了高頻的處理器和多層的保護底蓋使熱量散失不太順暢,在外接電源使用時機器的底部和左邊的手托部位有明顯的溫升,但所幸還不至于到燙的地步。因此建議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拿掉S3000底部的保護蓋來改善一下散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