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報告中表示,“抓住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直轄市這條主線,就抓住了實現中央設立重慶直轄市戰略意圖的根本,就抓住了重慶實現科學發展的要害,就抓住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他單用一節來談“深入開展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驗,逐步健全有利于實現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具體內容包括八個方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深化和完善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推進城鄉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促進農村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擴大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和提高保障水平;推進公共財政制度改革,優先支持農民最急需、受益面廣、公共性強的農村公共產品和公益服務事業;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探索建立農業保險體系;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科學合理劃分市與區縣的責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搞好事業單位改革;建立完善“一圈”與“兩翼”之間區縣對口幫扶機制,增強互動效果;在具有一定基礎和代表性的區縣先行開展城鄉統籌改革試點,賦予少數偏遠縣更大的行政審批權限,放手探索城鄉統籌發展的路子。
目前,重慶已成立了由市長王鴻舉任組長的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領導小組,今年要完成《重慶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實施方案》的報批,制定《重慶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五年計劃》及年度試點工作計劃。同時,按年分解落實目標責任,強化考核督查,抓好市政府已正式批準九龍坡區成為全市首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先行示范區的工作,并將再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區縣開展試點。
與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經濟特區從“不毛之地”落子不同,浦東、濱海和成渝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設立懸在了中國的最核心之地,這是一種決心和信息的體現,這將是在三個不同層面上圍繞科學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行的一次最為盛大的試驗。
1:
綜合配套改革劍指五大全局性癥結
一是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問題。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國初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是發育程度較低、不健全、不完善的。浦東開發開放15年,積累了豐富的開放經驗,在國際經濟大循環中處于重要節點位置,極易發揮面向國際制度創新的“轉換器”功能。
二是金融問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但目前我國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發展不夠充分,金融作為基礎產業的傳導作用不足,作為先導產業的引領作用不足。天津是北方經濟中心,具有金融創新的先天條件。
三是區域不平衡問題。當前中國經濟布局正呈現出“南高北低”“東快西慢”的格局。濱海新區是“東中西”板塊與“南中北”板塊在環渤海地區的連結點,是理想的區域經濟發展新的戰略啟動點。
四是城鄉發展問題。重慶是典型的“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城鄉二元結構,還具有中等省的構架和欠發達省的特征,是中國基本國情的一個縮影。擇其進行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有利于探索省級構架下的城鄉統籌之路。
五是軟實力問題。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發展文化產業得天獨厚,開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具有先天的示范和導向作用。
2:
重慶統籌綜改試驗區:新階段中國改革走向的重要標志
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玉近日在《重慶日報》發表題為《新階段中國改革走向的重要標志》一文指出,經過近30年的漸進式改革,我國實現了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變。以中央決策設立重慶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標志,中國改革進入綜合配套推進的新階段。“綜合配套”的要義在于變過去的重點突破為統籌推進,無論是優化經濟結構,還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無論是破解“三農”問題,還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無論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還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楊慶玉認為,中國改革從單點突破向綜合配套轉變,重慶肩負起探索統籌城鄉發展國家戰略實踐模式的新使命;中國改革從沿海地區突破向內陸省份攻堅推進,重慶肩負起探索綜合配套改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責任;中國改革從局部探索向全局示范轉型,重慶肩負起探索富有全國性示范價值的仿真道路的新任務。
6方面先行先試 保險改革試驗區落戶濱海新區
(來源:中國政務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