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日本人又如何能打得贏這場歷史官司?日本的少數政客一直在故意離開歷史認識問題的實質,想把侵略歷史輕描淡寫地帶過去,而大談什么中國是在對日本打心理戰、打歷史牌。而由于靖國神社問題隨著中日關系的惡化被各國人民所了解,全世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只會越來越清楚。近日,德國《法蘭克福星期日匯報》就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批評日本人回避侵略歷史:“在日本的城市毀于大火及廣島、長崎落下的原子彈的時候,日本人確實是戰爭的受害者。但除了這樣的悲哀外,那些遭到日本戰爭機器蹂躪的國家遭受的苦難和付出的犧牲,在日本卻沒有一席之地。” 金熙德說,現在人們看得很清楚,中國真要打歷史牌,就不會以巨大的寬容和克制來對待戰爭賠償了。要說打歷史牌,絕對是那些日本政客在打歷史牌,是他們想利用地緣政治中的微妙關系和依靠日本比較強大的經濟實力來重塑日本的道德優勢。可惜,他們做得很不成功,根本得不到世界的認同。
閻學通指出,日本越這么鬧,最終它將輸得越慘。日本自討沒趣的關鍵在于,中國的道德優勢是建立在歷史事實之上的,日本叫得越響,就越引起世人對那段歷史的關注,全世界都會更清楚地了解日本法西斯那時的暴行,從而鄙薄日本政府中一些人現在的言行,警惕和防范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危險。這樣的一個國家,只會在國際社會中日漸孤立,想成為一個政治大國,只會難上加難。
閻學通指出,在中日政治關系如此僵冷的現狀下,中日之間的人員往來、經貿往來照樣非常頻繁。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日本企業2005年度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額仍然比2004年度猛增19.8%,達到65.3億美元的歷史新紀錄。中日之間旅游人數繼續增長,日本不少地方甚至已經在考慮設置中文的公共標識。閻學通對記者說了這么一件事:復旦大學有兩個學生,一個中國人、一個日本人,是非常好的朋友,一起學習,一起打球,一起吃飯,但是兩個人就是不能討論歷史問題,一談就吵架。他說,可見中日關系的惡化不是因為文化差異和經濟利益沖突,惡化的核心就是右翼政客蓄意挑起的政治問題,“參拜問題”顯然是中日間一切問題的根源。《環球時報》 (2006-04-05 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