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資料圖)
以小泉純一郎為首的日本政要不顧中方發展中日關系的誠意,近日罕見地輪番上陣,既無外交風度,又無政治理智地對中國進行攻擊。 此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日本日中友好七團體時表示,只要日本領導人明確作出不再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的決斷,他愿就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與日本領導人進行會晤和對話。中國領導人的表態充分顯示了中方對改善中日關系的誠意,理所應當得到日方積極回應。而日本領導人的表現實在令中國人民及世界公眾失望。他們從首相,到內閣官房長官,再到外相,拋出一連串對華極不友好的言辭,控制了日本輿論的導向,給日本七大友好團體的中日友好之旅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中日關系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作為日本領導人,小泉等人的一系列講話竟讓人看不出要維護這一重要關系應有的責任感。
安倍、麻生的言論很過分
小泉4月3日在內閣會議上雖然沒點中國的名,但用詞非常有失風度:“將一個問題附加上條件,如果聽話就會見,如果不能滿足條件就不見,這樣的國家在世界上恐怕是獨一無二的!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幾天前剛剛很過分地攻擊了中國,3日聽到小泉的話,立刻來了精神,在記者會上攻擊中國犯了“錯誤”,“需要向前邁進一步的是中國”。他誣蔑中國這是“想將目前日中關系陷入困難局面的所有責任都推給日本領導人”,中國要求日本首相停止參拜的主張是“不能接受的”。他還故作姿態地說:“日本政府的對話大門始終敞開!痹诨卮鹑绻蔀槿毡臼紫嗍欠駮䥇菥竾裆鐣r,安倍表示:“祭奠為國捐軀的先輩,為他們祈禱的心情將會持續下去!彼庌q說,小泉首相不能因為中國反對,就不參拜靖國神社,如何悼念戰死者是“日本內政”。
一貫出言不遜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這回總算用了幾句外交辭令。4月4日他在會見記者時說,不停止參拜靖國神社就不能舉行首腦會談的態度“超出了我們能夠理解的范圍”。他還對中方將日中關系惡化的責任歸咎于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強烈不滿,稱中方的主張會使人感到日中之間出現的種種難題“都是日本方面的責任”。
更可笑的是,日本自民黨干事長武部勤3日竟對記者說,參拜靖國神社是憲法賦予的“宗教信仰自由問題”,“以這個為條件對首腦會談說三道四是非常冒昧的”。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資料圖)
日本政府的另外兩位成員也對中國方面的立場表示不滿。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說:“雙方應該努力坐到同一張桌子旁,參拜靖國神社不應該同東海油氣田、減少能源消耗和保護環境問題混在一起!比毡矩攧障喙仍澮灰脖苤鼐洼p地說,在遇到問題時“進行推心置腹的對話”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問題就不見面不可取”。
不過與這些日本政要相反,訪華七團體之一的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理事長中田慶雄2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中國領導人“會見日中友好七團體負責人時的談話很中肯,對克服日中關系面臨的困難具有重要意義,為日中關系指明了發展方向”。雖然許多日本媒體在這件事上被政府誤導,但也有媒體對日本政壇出現的抗華聲浪表示擔憂。《東京新聞》說,現在接受中方的建議就會被認為是“軟骨頭”,看來要想拔掉靖國神社這根刺實在不容易。
到底誰是麻煩制造者
日本領導人好像又在發起新一輪的對華強硬競賽。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的金熙德研究員指出,日本政府的重要閣僚們似乎一點也聽不懂中方的意思,其實,他們是在成心“裝天真”。金熙德說,安倍攻擊中國是在“干涉日本內政”,這種說法聽起來有些滑稽。二戰期間,日本對亞太一些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一場浩劫,這段罪行至今沒有得到真正的清算。如何對待這段歷史怎么會成了“內政”?設想一下,假如德國官方的重要人物公然去紀念希特勒,俄羅斯、法國會作出什么反應?能說這些國家“干涉德國內政”嗎?這種言行只能讓人懷疑日本正在走向危險的極端民族主義。
金熙德說,日本這些政客耍的是掩耳盜鈴的把戲,在攻擊中國時把“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偷換成了其他問題。中方的態度很清楚,參拜靖國神社就是錯誤的歷史認識。但麻生、安倍等人并不提參拜本身的對與錯,卻把話題扯到別的政治、外交甚至經濟問題上,刻意誤導輿論,讓公眾認為中國是在利用“參拜問題”來獲取外交和政治利益。這恰恰說明,故意把“歷史認識”政治化的,正是日本政府的一些政客,而不是中國。用錯誤的歷史認識惡化中日政治關系,錯的是日本政府的少數政客,而絕對不是什么“兩邊都有錯,兩邊都讓一步”的外交戰,只是日本政客蓄意想往這個方向引。
麻生等人將中日關系惡化的責任全推給中國,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就在這幾天,麻生本人不僅又大肆宣揚了一次“中國軍事威脅論”,還在與來訪的波蘭外長梅萊爾會談時,公然要求歐盟維持對華武器禁售。到底誰是中日關系的麻煩制造者,已經一目了然。
香港《文匯報》這樣評價日本高官這幾天輪番攻擊中國的言論:“日本右翼政客在中國主動改善中日關系的時候,仍發表顛倒黑白的謬論,說明他們不僅無意改善兩國關系現狀,而且有意制造新的緊張。被傳為是小泉接班人的安倍與麻生,雙雙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進一步說明當前中日關系緊張的責任完全在日方,令人更加擔憂中日關系及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前景!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資料圖)
日本打不贏這場歷史官司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教授道破了這些右翼政客的行為實質。他說,小泉政府竭力要改變的,是日本的大政方針,不甘于只做經濟大國,還要做政治大國。為了實現從“非正常國家”變成“正常國家”,直至到政治大國的目標,小泉政府刻意在內政、外交上都一致地表現得強硬、有力。對外強硬,哪個對象最合適?精心選擇下,選擇了對華強硬。為什么?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對這樣一個鄰近的新興大國強硬,最容易迎合日本社會中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為什么從歷史認識問題下手?因為這能在日本國民面前充分表現出“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