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有關人士表示,春曉氣田的建造和基礎設施已在去年底完成,技術上已作投產準備。而投產推遲的原因是“需要對天然氣管道基礎設施進行微調”。
冰封消融尚待時日
關于東海劃界,日方一直堅持“中間線原則”,中方則堅持“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中國駐日大使王毅曾表示,日方以釣魚島的幾個小島為起點欲與中方的大陸為終點“平分”東海,顯然沒有道理。
“同時,雙方都聲稱對釣魚島擁有主權”,馮昭奎說,“爭議難以解決,雙方又都面臨著能源短缺的難題,除了鄧小平當年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還能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于是,在2004年10月第一輪東海磋商雙方同意繼續對話解決糾紛后,2005年5月的第二輪東海磋商又明確了雙方以平等協商解決糾紛的機制。2005年10月1日,面對己方在開發上后發的劣勢,日本政府終于務實地接受了“共同開發”的原則。盡管其共同開發的方案仍以“中間線”為基準劃分爭議海域,但總算表明雙方進入了實質性的談判階段。本輪中方提出擴大“共同開發”的范圍,將談判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不過談判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劉江永說,“朝核談判不是也到第五輪才出現轉機的嗎!”
今年“兩會”期間,一位一直在民間推動中日兩國關系發展的全國政協委員對本刊記者說,現在已經到了中日兩國互相表達善意、為日后的成功談判預留臺階的時候了。
但是,目前雙方從官方到民間仍是疑慮重重,即使有靠近的意愿,也是非常脆弱易受干擾的。近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稱臺灣為“國家”招致中方強烈抗議,即是其例。
“雙方的分歧巨大,非領導人當面會晤不能解決”,馮昭奎說,“這至少要等到今年9月小泉卸任首相以后了。”
今年2月自民黨政調會長中川秀直訪華期間,獲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的接見。日本《朝日新聞》認為,今年秋天小泉任期將滿,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是呼聲最高的首相接班人,而中川秀直仿佛是安倍的“監護人”,因此中川此次訪華,有投石問路的作用,中方亦可借以感受安倍未來的對華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