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林紹美
中國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05年中國海洋行政執法公報》之后,引起日本媒體的密切關注,共同社、時事社、《每日新聞》以及《產經新聞》等日本主流媒體迅速對此進行了報道,并認為這表明了中國政府捍衛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能力和決心,明確了中國保衛東海海洋權益的堅定立場。
幾大媒體作了報道
日本媒體引用中方公報的內容報道說,針對日本政府單方面決定在中日存在嚴重爭議的海域進行海底油氣資源調查的做法,負責中國海洋行政管理和執法的國家海洋局在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的一年中,先后派出海洋監視飛機146架次以及海洋監視船18艘次,對日本海底油氣資源調查船隊進行跟蹤監視。
報道還說,執行海洋監視任務的中國飛機和船舶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反潛巡邏機以及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頻繁出沒在接近“日中中間線”的春曉油氣田附近一帶。中方還對日本的這些飛機和船舶進行了長達13小時27分鐘的錄像,并拍攝了7232張照片,對日作業船隊喊話500余分鐘。
共同社說,中國方面派出了海洋監視飛機和船舶,對在“日中中間線”附近從事海洋資源探測的日本調查船進行了跟蹤監視,這充分表明了中國政府保衛海洋權益的立場。中國還對非法進入其專屬經濟區進行調查活動的美偵察船和海軍海洋調查船進行了監視、驅逐;對進行侵權作業的美海軍雙體水聲監聽船實施了海空聯合監視和海上跟蹤監視。
《每日新聞》則強調,中國發布海洋行政執法公報,表明了中國政府捍衛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能力和決心。
猜測中國用意
日本時事社說,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將于21日訪問中國,東海油氣開發問題將成為日中兩國會談的焦點。中國在這個時候發布海洋行政執法公報,意在強調中國在東海的原則立場,顯示了對國家海洋權益的管轄能力、決心和有效性。公報還強調,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是中日兩國關系的晴雨表,并表明了重視解決這個問題的姿態。去年9月,中國海軍的導彈驅逐艦還出現在“日中中間線”附近,日本方面的反潛巡邏機也因此加強了警戒。《產經新聞》說,中國為了加強對海洋的監視和權益保護,已經給海洋執法單位配備了4架飛機以及91艘船舶。中國發布海洋行政執法公報,意在顯示中國對正在開發中的春曉油氣田等海洋權益保護的強硬姿態。
雙方想法分歧很大
日本媒體認為,東海海氣資源開發問題最易導致日中兩國發生沖突。因此,日方對中方有關東海海域的言行均十分關注。二階俊博出任主管日本 能源資源開發等事務的經濟產業大臣之后,調整了原先中國方面若不事先提供有關東海油氣數據就不談聯合開發問題的強硬立場,并表示,“國內有人說,日本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試開采,但我不主張走這條路。”二階還認為,協商、對話是解決日中東海爭議的唯一辦法;中國方面提出的聯合開發是一項好的選擇。日本資源能源廳長官小平信因也表示,“共同開發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中日東海問題已正式磋商了好幾輪,都提出了聯合開發方案,但因雙方的想法分歧很大,對話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2月21日將訪問中國,同中國有關方面就東海油氣開發問題再次舉行會談。中日有關人士認為,涉及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談判,很難通過幾次談判就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對話和談判是解決爭端的唯一方法,如果中日兩國在東海發生沖突,對兩國來說都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