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日兩國的高層會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2月27日表示,中國一貫主張中日之間應該進行交流與對話,但這樣的交流與對話,應在良好的氣氛和條件下進行,希望日本能夠為此創造更多有利的條件。
中日“政冷”已開始導致“經涼”。據報道,中國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研究部主任徐長文研究員指出,中國對日本貿易的依存關系趨于弱化。今年1至8月中國與日本貿易的增長率只有10.3%,遠低于中國與歐盟、美國等地區的增長率。另外,中日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持續下滑,由2000年的17.5%降至今年的13.2%。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江瑞平教授對記者表示,2004年后日本經濟才進入全面復蘇階段。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日本,輸出貿易激增是其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客觀地說,日本的經濟復蘇是托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之福。2006年如何破解寒冬
日本政壇日益右傾使2006年的中日關系依然難以預測。10月31日,小泉再次“洗牌”內閣,自民黨著名鷹派人物紛紛被推上內政和外交前臺。對此,亞洲輿論擔心,這樣一個帶有鷹派色彩的內閣,將加快日本政治整體右轉的步伐,尤其在對待鄰國敏感的歷史問題上。
在小泉的新內閣名單中,51歲的安倍晉三被任命為官房長官,而這也被看做是他于2006年9月接替小泉的一個重要信號。
安倍晉三深得小泉“遺風”,同樣主張強化日美同盟,修改日本憲法,承認日本擁有集體自衛權。他也多次強調在處理日本與周邊國家關系中要充分考慮日本的國家利益,采取強硬立場。在上任后首次與記者會見時,他表示今后可能繼續參拜靖國神社。
對于日本新一屆內閣,特別是安倍晉三的接任,外界評論擔憂,日本仍將采取對鄰國強硬的態勢,而這必將大大造成日本亞洲外交的倒退。
盡管如此,徐敦信表示,對于中日關系并不持悲觀態度,但是鑒于近期小泉內閣的種種表態,中日關系的寒冬在2006年里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相信歷史的教訓和現實的利害將最終使日本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中日關系在其全球戰略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徐敦信認為,當前的中日關系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從歷史經驗教訓講,中日兩大民族和則兩利,斗則兩傷;從各自現實的國家利益來講,中日應該在三個文件的基礎上,開展睦鄰友好合作,不僅為中日兩國,也為東亞地區的振興共同努力。同時作為鄰國,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互補借鑒的地方很多,更應合作共贏,相得益彰。 本報記者王晴發自北京
相關報道
小泉稱爭取任內將防衛廳升格為省
據日本媒體28日報道,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27日晚表示,他將爭取在任期內將防衛廳升格為省。
報道援引小泉的話說,將防衛廳升格為省是國家的基本,應當在小泉政權下加以實現。
日本防衛廳長官額賀福志郎27日上午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明年將向國會提交有關防衛廳升格等問題的相關法案。
日本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兩黨干事長和政調會長12月5日舉行會談,就防衛廳升格為省的原則達成協議。自民黨和公明黨今后將就防衛廳升格為省后的名稱進行協商。自民黨主張叫“防衛省”,而公明黨內有人主張應該稱“防衛國際和平省”或“防衛國際貢獻省”,以淡化其軍事色彩。公明黨一直反對“防衛省”的稱呼。(新華社)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廣州)0755—82416077(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