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時事新聞>>焦點>>正文 |
美專家:中國已可利用經濟影響力單方面對付美國 |
(2005-12-22 12:24:20)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新華網 打印本頁 |
|
|
新華網消息:美國律師唐納德·威頓最近在媒體撰文說,中國正在利用其經濟楔子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并將取得的經濟成果轉變成政治利益,最終實現(xiàn)對整盤“棋局”的控制。美國如今已無法再以傳統(tǒng)方式施加自己的影響力了,中國現(xiàn)在有能力采取對付美國的單方面行動,除非中國的目標得到尊重。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日前以《中國侵蝕美國的統(tǒng)治地位》為題,刊登了唐納德·威頓的這篇文章: 中海油試圖收購優(yōu)尼科一事引起了美國人的下述擔憂:中國可能對美國的能源安全構成威脅。在華盛頓,一種流行的看法是,阻止中國達成這種交易將使美國變得更加安全。 在美國能源企業(yè)和政府中的對華鷹派步調一致的游說之下,這項交易流產了。但是,僅僅幾天之后,中國人用40億美元的現(xiàn)金收購了卡爾加里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這是一起幾乎沒有受到美國媒體關注的重大交易。 不僅未能使美國變得更加安全,優(yōu)尼科事件反倒促使中國通過全球雙邊貿易并以犧牲美國利益為代價尋求并鞏固其可靠的能源供應。幾乎每周都有關于它和其它國家達成能源協(xié)議的報道。 盡管中國努力設法尋求獲得除中東地區(qū)以外的石油供應,但一些經濟因素將決定它還會重新回到海灣地區(qū),因為這一地區(qū)仍然是世界上開采石油成本最低的地區(qū)。北京認識到,石油和天然氣的重心一直就落在這一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地區(qū),因此它更希望擴大自己在該地區(qū)的影響力。中國已經在該地區(qū)滲透的范圍遠比華盛頓的學者想像的來得大。 中國并不承認什么勢力范圍,而在迅速擴大它同阿拉伯半島國家、伊朗和地中海東部地區(qū)國家的關系。雙邊之間用能源交換商品和服務的工作還將擴大,進而削弱美國在許多眼下被視作美國或西方商品和技術的“鐵定”市場上的優(yōu)勢。 中國企業(yè)正在快速打造廉價生產商的形象,從而威脅到美國、西歐和西亞國家作為高端技術和大規(guī)模項目支持的“可靠”來源的聲譽。對于高技術產品的消費者來說,中國很快將能夠滿足他們幾乎所有的民用或軍用需求,因為其生產能力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yè)服務。中國甚至在購買在技術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的一些企業(yè)的控制權,中國聯(lián)想集團購買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便攜式電腦業(yè)務就是一例。 許多西方公司已經在中國開設了研發(fā)機構。中國正在尋求獲得西方公司重要的消費質量認證(例如海爾公司試圖購買美泰公司)。未來,無論是在商業(yè)領域還是在軍事領域,幾乎沒有一項西方技術能夠繼續(xù)保持領先于中國的優(yōu)勢。 在軍事領域,中國的影響力因其海軍相對較弱而受到排斥。但是,對臨海國家開展的外交正在取代一支遠洋海軍。那些認為中國的軍事技術比較落后的人應該注意到這一點,即美國陸軍已經為伊拉克軍隊采購了中國的夜視鏡,以取代美國的類似裝備。 此外,中國人懂得貿易對各領域所產生的影響力。他們利用這種影響力來推動其與中東國家的經濟關系,不論是通過便捷的金融擔保,還是通過提供建立在石油基礎之上的資金。在海灣地區(qū),中國企業(yè)正逐步將不斷增長的貿易關系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勢力存在和地區(qū)政治影響力。 不論是在顯示中國產品或服務的項目上,還是在需要中國先進的設計和建設能力的項目上(如港口和機場建設項目等),中國人都急于提供不同于西方各大國的方案。 中國和海灣國家在貿易和經濟領域尋找到的共同點是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一種具有共同戰(zhàn)略利益的共識。中國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以及能夠向其人民提供就業(yè)機會的能力需要它獲得數(shù)量不斷增加的能源。 在能源和經濟領域同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接觸并非中國領導人的惟一外交手段。中國現(xiàn)在有能力采取單方面行動,其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中擁有的否決權是一把針對美國行動的未出鞘的利劍。(完)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fā)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lián)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guī)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lián)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