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州政府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今年,審計廳對蘭州、天水、白銀、甘南4市州政府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問題主要是:
(一)應繳未繳、未納入預算管理。景泰縣財政局和秦州區非稅局等將非稅收入、土地出讓金和資產處置收益2879萬元未上繳國庫。安寧區財政局少繳省級人防易地建設費175萬元、省級土地出讓金696萬元。蘭州市和城關區財政局等將城市道路挖掘修復費、征地補償款等資金2.6億元未納入預算管理。
(二)應收未收土地出讓金等收入。白銀市、平川區、靖遠縣國土局等應收未收土地出讓金、征地拆遷補償費、采礦權價款等1.7億元。天水市國土局未及時收繳土地出讓金2.8億元,財政局未及時收繳國有資產出讓收益410萬元。
(三)擠占挪用、未及時撥付專項資金。甘南州財政局將專項資金2964萬元用于平衡預算,發改委將援藏資金80萬元,出借給州經貿委用于合作民貿大廈建設項目。白銀市教育局、水務局擠占教育費附加、水資源費等專項資金329萬元,用于綠化補助和補充公用經費。
蘭州市、城關區和安寧區財政局將2009年以前項目資金1.8億元,連續兩年結轉;蘭州市財政局未及時撥付還本付息專項資金6973萬元,糧食補貼專項資金1113萬元。平川區財政局未及時撥付中小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918萬元、國土局未及時下撥土地開發專項資金2948萬元、工業和信息化局未及時下撥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788萬元;甘南州財政局未及時下撥小額貸款財政貼息和獎補資金119萬元。
(四)虛列支出。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財政局將4.8億元專項資金在一般預算列支后,撥入基本建設等專戶,未撥付項目單位,形成虛列支出。白銀區財政局將廉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及社保補貼等專項資金1.2億元虛列支出,掛暫存款;平川區財政局虛列一般預算支出、基金預算支出5011萬元,掛暫存款;景泰縣、靖遠縣財政局等單位虛列交通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等專項資金6.5億元,掛暫存款。主要原因:一是資金下達較遲;二是部分項目前期準備不足,不具備開工條件。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認真剖析原因,主要有:一是機制制度不完善,有些制度規定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導致有些問題屢審屢犯,如虛列支出等;二是一些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法治意識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強,監管工作不到位;三是由于地方財力不足,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問題比較突出;四是整改措施不得力,責任追究不到位。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并落實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強化教育、加強整改和實行問責制度等意見和措施。對于超出地方權限無法解決的法規政策、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我們及時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提請協調解決。
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省政府高度重視,7月11日,劉偉平省長專門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審計結果報告,要求各分管副省長要對分管部門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具體解決辦法,抓好整改。各有關單位必須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協調配合,督促落實好整改任務,并于9月底向省政府報告整改督查情況。對不認真整改的,要嚴肅追究相關部門和單位的領導責任。審計廳對查出的問題依法作出了處理。對屢審屢犯、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提出了加強管理、健全制度的意見和建議。有關單位認真對待審計發現的問題,正在采取措施積極整改。審計廳將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具體整改落實情況在年底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
四、加強財政管理的意見
針對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發現的突出問題,為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我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加強預算編制工作,強化預算約束。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逐步將政府全部收支納入預算,規范追加預算和科目調劑,增強預算的約束力。各單位對編制的部門預算要細化到具體項目上,推進預算支出項目庫建設,增強項目支出預算的準確率和可執行率,提高預算執行的時效性、均衡性。建立結余結轉與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的銜接機制,著力壓縮和控制結余結轉資金規模。
(二)加強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建立和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制,把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從源頭上提高財政支出效益。對部門預算實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對項目支出實行嚴格的評審制度,科學安排經常性支出,規范部門公務支出。嚴格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統一采購等管理制度,減少資金滯留、挪用和損失浪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建立健全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實行政府性債務歸口管理,明確債務管理的主體責任,將政府性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逐步編制統一的政府性債務收支計劃。加強對建設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不斷完善考核機制,對未按規定程序舉債、違規擔保、截留挪用債務資金以及造成項目資金損失浪費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多措并舉化解政府性債務,按照“誰舉債、誰償還”的原則,明確償債責任主體,落實償債資金來源,分類化解政府性債務,防止財政被動“買單”和“兜底”。
(四)積極穩妥推進政府預算信息公開。建立省級政府預算信息公開機制,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政府預算信息公開。有關部門要主動公開經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審查批準的政府財政總預算和總決算,并做好部門預算、“三公”經費的公開工作。細化公開內容,不斷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水平,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