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員在哪里,我們就在哪里
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劉林
我叫劉林,是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副主任。
5月12日下午7點,我出差回家沒多久,就接到醫院赴災區參加搶險救災的命令。接到命令,我二話沒說,就趕回醫院準備。
得知赴災區搶險救災的消息時,有的醫護人員剛下手術,有的正在值班,有的蜜月還沒度完,有的老人無人照料,有的孩子高考在即,但大家都置自己的困難于不顧,爭先恐后,紛紛報名。
醫院經過精心挑選,挑出21名技術過硬的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并成立救災前線臨時黨支部,我被任命為支部書記。就在當晚11點,第一批14名隊員分乘兩輛救護車,帶著急救藥品和醫療設備,星夜出動,奔赴災區。
13日下午1點,經過長達14個小時的顛簸,我們趕到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眼前的情景讓大家深深震撼。
這場大地震使這家醫院徹底變了樣,住院部墻體嚴重裂縫、樓體錯位,一些年久失修的房屋已成了危房。600多個傷病員轉移到了門前的馬路上,近200米的路面上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傷病員,還有傷員被源源不斷地送來。傷員哭的哭,喊的喊,家屬及陪員不停地喊著大夫。
沒來得及喝口水,醫生的職業習慣,讓我不由自主地走向這些傷病患者。幾個孩子的哭聲,引起了我的注意。順著聲音,我看見8個小孩蜷縮著身體,躺在病床上,哭喊著,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這時,聽到一個孩子勸他的小伙伴:“不要哭了,叔叔阿姨肯定能治好我們的病。”我回過頭,發現說話的這個小男孩子左腿已經沒了。他的老師告訴我,這個孩子叫王磊,是武都區桔柑小學的學生。地震發生時,一位小同學不知危險降臨還站在圍墻前,眼疾手快的王磊一個箭步沖了上去,把小同學全力推開。同學脫險了,他卻被倒塌的圍墻重重地壓在了下面,左大腿被硬生生地砸斷了。孩子已經做了截肢手術,現在正在治療當中。
看著孩子空空的褲管和那雙堅強的眼睛,一個小小少年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勇氣深深打動了我們。悲傷不會讓逝者復活,努力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和隊友們強忍著淚水,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救治工作中,縫傷口、打石膏、做牽引,拿起的手術刀,幾乎再沒有放下過。餓了,隨便吃一點;困了,就地打個盹。
隨著受阻道路被打通,因房屋倒塌和滑坡砸傷的傷員急劇增加,顱腦損傷的、內臟破裂的、胸部外傷的、截癱和各類骨折傷員紛紛擁向醫院。有時忙到深夜剛躺下,又來了急診傷病員,二話不說,爬起來就上。連續幾臺手術下來,大家雖然疲憊不堪,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余震一次次襲來,我們全然不顧。漸漸地,我們對震感和時間都失去了概念,不知道幾月幾日,幾點幾分,也無暇顧及余震帶來的恐慌。隊友們互相安慰、鼓勵,伴隨著大地的顫抖,一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誰也沒統計過自己到底做過多少臺手術,救治過多少個傷員,但平生第一次冒著余震的威脅,在危房中進行手術,還是讓我記憶猶新。
地震發生的當天,文縣境內一輛私營客車被滾落的巨石砸中,車內有8人當場死亡,其余人員都受了重傷。其中一名傷員頸椎骨折,四肢完全癱瘓,僅剩下一口氣,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中央和省上領導同志看望這位傷員時,得知病人的情況危急后,馬上指示院方全力搶救,實在不行就讓病人轉乘直升飛機到省城治療。
頸椎骨折的病人最怕的就是挪動,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生命,對這個病人最好的治療就是盡快手術。但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對手術室的設施和條件要求都很嚴格,平時在我們省級大醫院進行這種手術,也是有風險的。在災區的應急手術室不可能完成這個手術,必須進入已被震成危房的原有手術室。
傷員的丈夫在車禍中當場死去,唯一的女兒頭部受傷昏迷不醒。送傷員來醫院的鄉親們幾乎跪下哀求我們:“請你們一定救活她,哪怕成為植物人!孩子才15歲,已經沒了爸爸,再也不能讓她失去媽媽了。”
此情此景,還能有什么猶豫?我帶頭走進了手術室,麻醉師、醫務人員也跟了進來。手術像平時一樣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切開復位、減壓、植骨、內固定……手術中,地面在余震中不時抖動,正進行操作的手術臺也跟著晃動起來。兩個多小時里,余震不斷襲來,但大家始終并肩戰斗在一起,成功地對傷員施行了手術……3天后,這個病人脫離了危險,她的女兒也蘇醒了。
事后有人說,在余震中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傷員,需要膽量,更需要一種舍己救人的精神。當時我們想的,只有救人!不惜一切代價救人!我們決不能讓從地震中救出的生命再從我們手中失去!
5月19日,一位武都山區的青年女子,因地震受傷已經7天,左大腿多處粉碎性骨折,肢體嚴重腫脹,送到了隴南市第二人民醫院,準備做截肢手術。為盡量使患者避免殘疾的命運,我們經過反復論證,決定采取積極的手術方案。
但醫院的手術室各方面條件較差,沒有牽引床,我們就實施人工牽引;為了更好地復位,我們暴露在X射線下,一遍又一遍為病人透視。明知道射線會對自身健康造成傷害,但為了病人,我們顧不了這些。因為我們明白,一個正確的治療方案,將影響傷員的一生。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病人的左腿終于保住了。
為了保證手術質量,將傷殘率降到最低,一些大手術,我和我的隊友們都堅持在原手術室進行。有時余震震動厲害,在外邊等候的家屬都嚇得跑掉了,但我們始終堅守到縫完最后一針,護送傷員一同走出手術室!
在災區奮戰的14個晝夜,是我從醫20多年以來最緊張、最忙碌、最危險,也是最充實的一段日子。從5月12日到25日,我們這支醫療救援隊累計接診病人1000多人次,救治傷員180人次,其中搶救危重傷病員70多人次,實施手術100多人次。
離開災區那天,武都區中醫院將一面錦旗送到了我院副院長、醫療隊隊長蔡曦光手中,上面寫著“烈火見真金,震情見真情”。
隴南是我的家鄉。這一次,用這樣一種方式回到家鄉,除了恪盡職守,救死扶傷,我們也收獲了太多的信任和感動。我看到了生命在災難面前彰顯出奪目的光芒,看到了親情和友情,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心靈得到了凈化和洗禮。
我們無法改變災難,但我們能夠奪回生命,減輕傷痛。人命關天,作為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永遠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更是我們不變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