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輝映百業興
——張掖市旅游產業發展透析
甘肅日報記者 蹇勇德 齊興福
色彩之美,燦若云霞;造型之奇,鬼斧神工;峰回路轉,移步換景……
一對來自江西的老夫婦看到丹霞激動得熱淚盈眶:“想不到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國如此壯美的大好河山!”
這一幕動人場景,深深銘刻在李穎的腦海中。
25歲的李穎是張掖七彩丹霞景區的導游,每次想起那對老夫婦,她都心緒難平:“作為張掖人,我發自內心感到自豪。”
不僅是李穎,張掖人都應感到自豪:“中國全域旅游魅力指數排行榜”上,張掖的名次逐年攀升,現已躍居全國第15位,并榮獲“絲綢之路十佳特色旅游城市”稱號、入選亞洲最佳旅行目的地。
2010年至2017年,張掖市年游客接待量由187萬人次猛增到2599萬人次,同期旅游綜合收入也在9.16億元的基礎上增長17倍。旅游業成為當地穩增長、擴內需、促改革、惠民生的關鍵驅動力。
張掖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奧秘何在?
“塞上江南”名不虛
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在這方面,張掖有著獨特的優勢。
張掖丹霞是我國發育最大最好、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之—,也是我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色彩繽紛、造型奇特,冠絕全國。近年來,隨著數部取景于此的影視作品播出,張掖丹霞聲名遠揚,不僅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還被美國赫芬頓郵報評為全球最刻骨銘心的22處風景之一,2017年9月,又被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授予“中國最美外景地”……
張掖旅游以丹霞揚名,丹霞卻不是張掖旅游資源的全部——
“我們擁有雪山、河流、濕地、湖泊、草原、沙漠、戈壁等自然資源,同時,還有西夏大佛寺、馬蹄寺石窟、駱駝城遺址、黑水國遺址等豐富的歷史遺跡和肅南裕固族獨特的民俗風情……”提及當地的旅游資源稟賦,多年在旅游部門工作的張掖丹霞大景區管委會主任袁得平如數家珍。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認江南。”——祁連山腳下的這片膏腴之地,不僅富集了地球上除大海之外所有的自然景觀,同時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全市現有旅游景區(點)629處,其中4A級旅游景區16家。
資源只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明晰的思路。張掖市下大力氣編制完善了旅游發展規劃體系,圍繞建設絲綢之路黃金旅游線重要旅游目的地、中國西部區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國際特色休閑度假名城“三大目標”,實施了旅游大景區建設、旅游全產業鏈打造、旅游管理服務水平提升、旅游全民宣傳“四大行動”,精心打造中國地貌景觀大觀園、暑天休閑度假城、絲綢之路古城邦、戶外運動體驗區、西路軍魂傳承地“五張名片”。全市旅游業進入高位運行、持續發展階段。
投資強勁“硬件”硬
旅游業發展需要資金的大投入,錢從哪里來?張掖的辦法是,政府引導、統籌聯動,為旅游業集聚強勁動力。
近年來,張掖市籌措資金8億元,注冊成立了14家旅游文化投資開發公司,把丹霞大景區建設作為加快旅游業發展的突破口,將優質資源向大景區配置、將招商引資向大景區聚焦、將項目資金向大景區整合、將扶持政策向大景區傾斜,實施了188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30多億元,為全市旅游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七彩丹霞景區是我省重點建設的19個大景區之一。景區大門一側原本是一片不毛之地,為完善旅游要素,張掖市斥資10億余元建設七彩鎮。如今,一座集住宿、餐飲、購物、娛樂、休閑、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風情小鎮拔地而起,建成商鋪、客棧143家。2017年,小鎮接待住宿游客32.6萬人次,各類經營戶實現綜合收入2.74億元。
七彩鎮的建設運營出自張掖市山水文旅集團,這是一家隸屬于張掖市政府的國有企業。集團成立以來,已累計募集資金10億元,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產業投融資平臺,引導和撬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的投資開發,為張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要素提升提供了強大引擎。
有了投資的支撐,一批旅游基礎設施相繼完成:丹霞快速通道和丹霞景觀大道竣工通車、丹霞景區游客中心、河西民俗博覽園相繼建成運行……
此外,丹霞景區還建設了數據中心,建立了便利實用的電子商務平臺和網絡營銷系統,改造通信基站,實現景區無線WIFI全覆蓋。
營銷手段也在不斷創新。先后開通運營旅游包機149班、旅游專列300多趟,冠名開行“金張掖號”“裕固風情號”等品牌列車,累計邀請2000多家國內知名旅游企業和300多家境外知名旅游企業到張掖考察踩線,組織人員前往北京、上海等100多個城市舉辦旅游宣傳推介會和產品營銷。
優質的資源,日趨完善的功能要素,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也吸引了專業的投資團隊。2018年春節剛過,盈科旅游創始人梅向榮帶著考察隊伍來到了張掖。
這是國內一家致力于旅游資源營銷策劃和包裝推廣的行業巨頭,擁有200余家分公司和1萬多家營業部。梅向榮表示,張掖有著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稟賦,完全可以打造成國際化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盈科旅游可以為張掖的景區推廣、運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
打造品牌魅力增
旅游發展,離不開“軟件”。在這方面,張掖闖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子——
今年3月26日,張掖市舉行文化旅游全民宣傳行動2017頒獎典禮暨2018啟動儀式,281個單位或個人分享百萬元大獎。
2014年以來,張掖市每年拿出100萬元,對提升張掖美譽度、擴大張掖知名度貢獻突出的個人及團體進行獎勵。4年來,累計征集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各類宣傳張掖形象的作品1.2萬余件。
人人關心城市旅游,人人宣傳城市形象——2017年7月,張掖市參與央視熱門節目《魅力中國城》競演,每天有數以萬計的當地群眾通過網絡踴躍投票,全民宣傳成為每個市民的自覺行動。
“旅游發展,資源稟賦和硬件設施很重要,軟件服務更關鍵。”張掖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陳賢說。近年來,張掖市組織實施“百千萬”旅游人才培訓項目工程,市財政列支600萬元,先后選派120多名旅游經營管理人員到旅游業發達城市培訓鍛煉。
對此,不久前從上海等地考察學習歸來的張掖華辰國際大酒店總經理王貴璽深有感觸:“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大到酒店精細化管理,小到餐飲菜品研發,就連房間衛生清潔的標準也細微到了毛發清理上。”今年以來,該酒店一直位列攜程網張掖市區酒店滿意度評價排行榜首位。
優質的市場環境是旅游業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張掖市制定出臺旅游重大投訴和旅游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暫行辦法,探索設立旅游警察支隊和100萬元的旅游投訴先行賠付基金,連續四年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旅游市場秩序集中整治活動。
旅游發展還需要豐富業態產品。張掖市注重發展文化體驗展示、體育運動、研學旅游、養生旅游、紅色旅游、醫養旅游、會展旅游的同時,積極開發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滑冰滑雪、賽馬賽車、低空觀光等新型旅游項目和產品,旅游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
“丹霞老雷”寫傳奇
旅游業融合度高、覆蓋面廣、拉動力強,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牽一發而動全局”的功能。對于這一點,雷興義的轉型之路便是生動詮釋。在百度百科上,這位56歲的農民有一個響亮的名號:“丹霞老雷。”
老雷的家,在臨澤縣倪家營鎮南臺村,緊臨著七彩丹霞景區。
2002年的一天傍晚,牧羊歸來的老雷和夕陽下的七彩丹霞一起定格在了一名記者的鏡頭中。
“這有什么,里面的顏色比這里更漂亮!”在老雷的指引下,那個名叫王學懷的記者進入了這片當時鮮為人知的絢爛之地。
王學懷的攝影作品在國內外連續獲獎,引得大批的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丹霞老雷”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此后,姜文來了,張藝謀來了,錢雁秋也來了。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三槍拍案驚奇》《長城》以及電視劇《神探狄仁杰(第三部)》接連亮相……張掖丹霞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10年,老雷貸款40萬元,建起了集餐飲住宿一體的農家樂,名曰“丹霞老雷”。如今,“升級版”的“丹霞老雷”每天可接待近百人。旅游旺季,這里一房難求。
老雷所在的南臺村也靠著旅游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全村建起農家樂、客棧103家,118戶加入了丹霞旅游專業合作社,193戶農民入股河西印象民俗文化旅游公司,全村從事旅游服務的超過600人。2017年,南臺村旅游綜合收入達到4225萬元,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89%。
如今,像南臺村這樣的專業旅游村全市已有51個,農家樂多達836家,越來越多的農戶端上旅游“金飯碗”,走上小康致富路。
旅游旺,百業興。截至目前,張掖市的旅游住宿單位已達725家,旅行社網點、旅游汽車公司、智慧旅游公司以及戶外運動組織遍地開花,全市旅游直接就業人數已經超過5萬人。
旅游業的繁榮發展,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張掖的經濟結構、產業機構以及城市的精神風貌。近年來,張掖市三產比重逐年提升,步入了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為主的良性循環。
描繪新圖再出發
今年,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旅游強省的意見》,為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勾勒出壯闊的美好藍圖。張掖從中找到了自己的新坐標,從而確定了新目標,那就是建設“戶外體驗旅游區”,成為特色國際旅游目的地。
藍圖已繪就,號角正嘹亮。旅游強省建設,張掖怎么干?
未來幾年,張掖市將全力打造“一區三帶”:絲路古郡核心旅游區、地貌奇觀——草原風光生態旅游帶、絲路文化旅游帶、黑河沿岸原生態鄉村文化旅游帶。到2020年,力爭全市過夜游客人數、旅游綜合收入、旅游投資總額、旅游直接就業人數實現四個“翻一番”。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宏偉藍圖點燃激情,發展征程催人奮進,張掖旅游這艘巨輪正以全新面貌,揚帆起航、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