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南發現大躍進時期土煉鋼爐群
共有159個,可能是全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
本報張掖訊(記者曹勇)7月17日,記者從肅南縣了解到,該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大面積的“大躍進時期”土法煉鋼爐群。據肅南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初步考證,該土法煉鋼爐群可能是全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目前該煉鋼爐遺址已被肅南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被列入第七批國保單位申報推薦名單。
據了解,土法煉鋼爐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蒙古族鄉黑窯洞村境內南山坡上。 遺址坐西向東呈一字型排列,共有冶煉爐159個,大部分已坍塌殘破,較為完整的有50多個。冶煉爐最大的高8米,直徑14米;最小的高2.5米,直徑2.7米;多為寶塔狀,爐內有煙道,煙道有1個或多個不等,冶煉爐內膛用土坯砌筑而成;一些較大的爐體在山梁高處挖地開坑而建,并開有1個或多個拱形門洞,用于加料、點火、清渣,底部設有多個通風爐道;還有一些爐體10個連成一體。整個冶煉爐群綿延兩公里多,頗為壯觀。這些煉鋼爐建于1958年大躍進時期,1960年停工,一部分建成后還未曾使用過。由于這些煉鋼爐所處地區附近出產鐵礦石和煤,具備良好的冶煉條件,所以當年在梨園河兩岸上下50多公里的地域內共建有煉鋼爐近千處,面積約50平方公里。蘭州晨報
名詞解釋:大煉鋼鐵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斗》的 決議,從此掀起轟轟烈烈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1957年11月,毛澤東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時間在鋼鐵等主要工業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的口號。在“ 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下,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北戴河會議正式決定并公開宣布1958年鋼產量為1070萬噸 ,比1957年翻一番,號召全黨全民為此奮斗,開展空前規模的大煉鋼鐵運動。
大煉鋼鐵主要做法:
1、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鋼、鐵生產和建設放在首位,為“鋼元帥升帳”讓路;
2、各級黨委第一書記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土高爐土法煉鋼;
3、對原有企業的生產能力不斷追加投資,致使基本建設規模迅速膨脹,戰線越拉越長;
4、商業銀行全力支持工業大躍進,以致拆東墻補 西墻,打亂了正常的資金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