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盛開的初夏,甘州區以“一園三區”為主體建設的工業、商貿、物流、畜牧、旅游五大區域經濟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昔日的甘州人最為驕傲的是一塔和一佛。一塔是隋代木塔,一佛是西夏大佛寺中的泥塑釋迦牟尼臥佛。如今的甘州人卻說:甘州區變得越來越靚麗了。甘泉公園泉池清澈,樹木蒼翠,百花爭艷,亭臺樓榭,景色各異;以機關單位綠化為點、街道綠化為線、景點綠化為面的城市綠化工程芳草茵茵,樹影婆娑,綠中有景,清靜幽雅;用天然花崗巖石鋪設的中心廣場寬敞整潔,大型舞臺、趣味噴泉、綠茵草坪、新式花燈、大型電子屏幕演繹著新時期的新旋律。
干部群眾的激情音符在以項目檢驗服務、以項目提升優勢、以項目促進發展中跳動。突出的特點強化了四個意識,即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市場意識。當地企業的負責人和前來投資創業的開發商紛紛反映,過去是企業法人到處找政府領導,如今是政府領導找企業。你發展,我鋪路;你賺錢,我保護;你納稅,我服務;你有難,我幫助成了營造發展環境的真實寫照。
昔日的“管理者”變成了如今的“服務者”,他們千方百計把資源、區位、科教、人文等綜合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規模勝勢。由張掖工業園、科技產業區、高載能工業區、電力生化區組成的區域經濟開發園區,區域面積擴大到了51平方公里,拓展了特色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使省內外的投資開發商紛至沓來。去年先后實施了30項工業及能源、農業及生態、城鎮化及商貿交通、旅游及社會事業等重點項目建設,投資增加到了12.18億元;投資創業的企業既有當地的骨干企業,又有省內外的品牌知名企業;重點項目建設的投資既有國內多渠道融納的資金,又有世界銀行碳匯基金補助。由此重點項目建設好戲連臺,發展壯大了骨干企業群體,使輕工食品、礦產資源、金屬冶煉、電力能源、生物化工等新型產業充滿了生機,形成特色產業優勢。
甘州區既有輝煌和榮耀,又有沉重和遺憾。沉重和遺憾就是歷史形成的“農業一頭沉,工業短腿”的經濟結構。通過加快綜合資源優勢向特色區域經濟勝勢的轉化,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工業重點項目建設使工業企業整體扭虧增盈,地方工業“短腿”的歷史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在龍頭企業的擴散帶動下,以種草養畜、農作物制種、果品蔬菜、輕工原料為主的富民特色產業基地實現了規模化布局,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已與龍頭企業的購銷接軌,農業標準化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新突破;城鎮化建設使歷史文化景觀與現代人文景觀相交融,人居環境與生態環境相和諧,科教、文化、娛樂與經貿、商務、旅游并駕齊驅,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的水平。主要經濟指標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省縣區的前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