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揚鞭自奮蹄一任雄風圖崛起 ———訪中共張掖市委書記田寶忠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保證抓黨建”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張掖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市上下形成“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共識,創新工作機制,落實優惠政策,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優勢,狠抓總投資270億元的“電、煤、鎢、鐵、種、芋、紅”七大項目體系建設,大力實施工業強市、產業富民、推進城鎮化建設和旅游產業開發三大戰略,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全市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去年,全市GDP和第三產業增速分別達到12.02%、11.2%,工業和財政收入增速分別達到20.35%、16.25%。
本次蘭洽會期間,張掖市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進行招商引資,僅簽約的能源建設、冶金礦產、輕工、基礎建設項目就達31項,簽約總額達19.22億元,引進資金18.3億元。在第十三屆蘭洽會召開之際,就張掖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今后發展方向,記者專訪了中共張掖市委書記田寶忠。
在談到發展思路時,田寶忠認為,張掖市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好,曾以全。担サ母叵蛉√峁常担サ纳唐芳Z,過去的貢獻成了今天經濟結構上的缺陷,工業經濟嚴重短腿,二、三產業滯后,2000年全市三次產業的比例僅為42∶29∶29。
近年來,張掖市堅定不移地把項目建設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點,著力實現工業經濟的規模擴展和內涵擴張,以大項目帶動經濟大發展。短短五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到去年的34∶35∶31,二產首次超過一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傳統農業過去是品牌,在向工業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我們壓力很大,正在全力將壓力變成動力。就以工業來說,全市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已由1戶增加到4戶;上千萬元的企業由32戶增加到70戶,翻了一番;新建投資上千萬元、銷售收入3000萬元的企業達到45個。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13億元增加到去年的22.3億元,5年接近翻番,年均增速由8.8%提高到去年的20.35%。
從整體上看,工業已成為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加速器和動力源。
田寶忠說,張掖在高度重視工業和二、三產業的同時,正在用工業化的理念來謀劃農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走農產品深加工的路子,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工業經濟的發展來反哺農業。
目前,在全市龍頭企業帶動下,基地建設面積已占耕地面積的75%,龍頭企業產品加工能力已達70%,加工轉化率已達46%。
新疆中基、成都大業、草原興發等大型企業落戶張掖,國內外知名的13家種子集團均在張掖建立制種基地和種子加工中心,全市制種面積達到83.5萬畝,其中玉米制種達到75萬畝,可滿足全國玉米種植1.3億畝的種子需求。
近年來的發展,使張掖市的黨政領導深深認識到,只有項目才能爭取國家支持,吸引外來客商,啟動當地民間資金。以七大項目體系建設引領張掖經濟發展,引領經濟結構調整,以豐富的農產品原料、礦產資源招商,以寬松的發展環境留商、興商。目前,全市依托水能、煤炭資源優勢,實行水電、火電并舉?偼顿Y50億元的張掖火電廠一期工程年底將發電運營,裝機總容量100萬千瓦的黑河干流8座水電站,現已建成和在建5座。張掖市煤炭資源占全省的13%,煤炭儲量達11.83億噸。儲量1.2億噸的山丹花草灘煤田已由成都地奧集團投資3.5億元開發,儲量3億噸的甘州區平山湖煤田及山丹長山子煤田等6個煤田具有良好的開發條件和發展前景,是解決火電廠一、二期用煤的理想煤炭基地。僅1.3平方公里的已探明鉬礦儲量達100萬噸,鎢鉬遠景開發的潛在價值近萬億元,為張掖市打造“鎢鉬之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堅實的資源支撐。全市探明鐵礦床(點)46處,總儲量9.1億噸,臨澤縣錳鐵礦、甘州區高載能工業區均已開工建設。我們有理由相信,金張掖的明天一定更美好。